首页 理论教育 金仲华办对外传播刊物的介绍

金仲华办对外传播刊物的介绍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金仲华办对外传播刊物金仲华190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教师家庭。在金仲华的领导下,《世界知识》成为一份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刊物。在香港期间,金仲华参加了由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并担任执行委员,负责起草文件和华语通讯。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就考虑到需要创办一份对外传播的刊物。金仲华时刻思考着如何把这本新生的对外传播刊物办好。

第八节 金仲华办对外传播刊物

金仲华190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教师家庭。他1927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新闻传播事业。1931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2年商务印书馆被炸毁,无法正常运行,全体员工被迫解散。这年夏天,金仲华到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主要任务是将苏联发来的英文原稿译成中文,发往全国各地。在这里,他接触到大量国际问题资料,开始研究国际问题,他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img67

金仲华

1933年,金仲华、胡愈之等十几名关心国际政治形势的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了“苏联之友社”,并且提出了创办一本杂志。《世界知识》应时而生,金仲华是它的主要发起人和撰稿人。在主编《世界知识》时,金仲华潜心钻研,努力使杂志做到大众化和形象化。他倡导给文章配上地图,并大量使用图片和漫画,他说这是“把时事和地图联系起来,增加一般人对于世界形势的了解”。在金仲华的领导下,《世界知识》成为一份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刊物。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时任《世界知识》主编的金仲华先后带着《世界知识》到武汉、广州和香港出版。面对外敌的侵略,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金仲华带着《世界知识》几经辗转,在困难的环境下竭力使刊物能够按时发行。

1935年11月邹韬奋创办了刊物《大众生活》,金仲华参与其编辑工作。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1936年2月《大众生活》被迫停刊。3月,由金仲华主编的刊物《永生》周刊在上海创刊。金仲华对刊物倾注了满腔热情,他策划绘制形势图,并开辟了“时事图解”和“每周漫画”等专栏,为专栏撰写文字说明,有时还为专栏绘制形势图。1936年6月,到达香港的金仲华积极参与《生活日报》的编辑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19日,《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出版,金仲华作为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每期都撰写一篇《战局一览》,分析时事。

《星岛日报》是当时华侨实业家胡文虎在南洋和香港地区创办的“星字系”大报之一。创办之初,该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立场不正确,遭到读者强烈谴责,虽几经改组,仍不见起色。后来金仲华接任《星岛日报》主编。他聘请来大批知名作家、画家、老记者和老编辑。从此《星岛日报》的面貌焕然一新,发行量与日俱增,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南方一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在香港期间,金仲华参加了由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并担任执行委员,负责起草文件和华语通讯。他还负责《新闻通讯》中文版的编辑工作,亲自动手撰稿、编辑、出版和发行,向海外华侨介绍“保盟”的工作和中国抗战的物资需求情况,为抗日战争争取到了大量的药品和其他形式的物资支援。1941年12月,香港被日本占领,金仲华经澳门到达桂林,在桂林担任《广西日报》主笔,继续宣传抗战。1944年夏,日军对湖南、广西发动大规模进攻,金仲华在湘桂大撤退中来到重庆,继续为保卫中国同盟工作,并进入位于重庆的美国新闻处,通过译报工作把抗战的消息传到海外。

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就考虑到需要创办一份对外传播的刊物。宋庆龄非常赞赏周恩来的主张,也认为办个英文刊物,让世界了解中国很有必要。宋庆龄开始积极为这本英文刊物的诞生进行筹划。在考虑办刊的负责人选时,宋庆龄首先就想到了金仲华。到上海时,她与金仲华商议了此事,金仲华很快就答应了。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金仲华就在主编《妇女生活》、《世界知识》、《救亡情报》、《东方》和《大众生活》等报刊中与宋庆龄结识了。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后,金仲华担任了执行委员,成为她得力的助手。宋庆龄对金仲华的工作才能和无私品德非常器重和赞赏。金仲华的中英文功底很深,文笔非常流畅,现在流传下来的不少宋庆龄的文章都是经金仲华之手从英文翻译而成的。

《中国建设》创刊时组成了一个集各界名人的编委会,金仲华和陈翰笙分别担任编委会的正副主任。1952年1月,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创刊号正式出版了。作为《中国建设》社长的金仲华当时住在上海,还担任着上海《新闻日报》和英文《上海新闻》的总编辑,后又任上海市副市长,工作非常忙碌,但是他把《中国建设》杂志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金仲华时刻思考着如何把这本新生的对外传播刊物办好。他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经常到《中国建设》编辑部工作,召开《中国建设》的编委会,认真研究杂志的编辑方针和各项业务。他还热心帮助杂志的编辑记者,经常鼓励他们深入各种社会活动进行采访,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稿件。金仲华在主持《中国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每期的清样都送宋庆龄审阅,征求她的意见。宋庆龄非常重视和关心《中国建设》的出版,经常在百忙之中写信给金仲华,发表她的看法。

《中国建设》逐渐形成了真实报道的风格与特色。在1958年的政治形势下,编辑部曾提出多刊登些政治的内容,宋庆龄复信说:“我完全同意和支持,但必须表现我们自己的风格。”周恩来知道此事后说:“《中国建设》报道中国目前经济文化方面的情况就已经具有了政治的内容了,不要政治化过多而改变它原有的风格。”

金仲华在《中国建设》杂志上所写的文章反映了新中国的发展,同时又是为外国读者所关心的重大题材。金仲华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不了解中国国情、甚至有误解的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他写的《人民政协怎样帮助政府工作》、《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选举》、《节约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等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金仲华还是一位国际民间文化交流使者,他频繁出访世界各国,回来后即经常以轻松随意的笔调,在杂志上发表出访见闻随感。这类文章贴近国外读者,又有思想深度,成为当时《中国建设》杂志的特色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金仲华除担任《中国建设》第一任社长外,还兼任中国第一张英文日报《上海新闻》和一本英文杂志的总编辑,1952年9月又出任中国新闻社第一任社长,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说,“最好的宣传是使人看不出是在宣传。新闻宣传工作是一种艺术,它通过事实讲话,而不是跟人家针锋相对地开辩论会,也不是板起面孔宣传。”他还说:“报道时要多讲事实,要有故事性,要多一点人物的活动,有时要用第一人称,要能引人入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新闻报道的方式,要有高度的报道技巧,要稳,要灵活,要避免主观。稿件不能强加于人,要使广大国外读者喜闻乐见。”这些经验之谈,对于今天的对外传播工作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