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刮胡子安全刀片是怎么发明的——创造联想思维方法

刮胡子安全刀片是怎么发明的——创造联想思维方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刮胡子安全刀片是怎么发明的 ——创造联想思维方法吉列是美国商人,因发明了安全刀片而成为发明家。上面,我们回顾了安全刀片的发明经过,介绍了吉列公司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事迹,其目的有二:一是要说明联想思维方法对于发明的重要作用;二是表示对吉列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精神的崇尚。利用事物相接近的特性进行联想,称为接近联想。

第八章 刮胡子安全刀片是怎么发明的 ——创造联想思维方法

吉列(King Camp Gillette,1855—1932)是美国商人,因发明了安全刀片而成为发明家。那么,他是如何发明刮胡子安全刀片的呢?

吉列生长在美国芝加哥,由于家产毁于1871年的火灾,被迫外出做流动商贩。他喜爱机械修理,这种专长往往会导致在商业上获利的小发明,于是一个顾主建议他发明一种消耗性的物品,这样顾客就会不断地购买。有一次,吉列在刮胡子时不小心刮破了脸,于是他就萌发了要发明一种安全剃刀的想法,挑战直刃剃刀。但是,他苦苦思索了许久,仍然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他在一次理发时,感到奇怪,为什么理发师的剪刀不会剪破头皮呢?于是,透过镜子看到理发师修剪头发时,用梳子夹进头发之间,然后用剪刀剪去冒出梳齿的头发。由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实际上,梳子既起到了支撑剪刀的作用,又可以保护头皮不受伤害。他马上把修剪头发和安全剃刀联系起来,设计出在两片薄板中间夹上一片两边有刃的刀片,用一个T形手柄固定刀架以代替直刃剃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创建了专门生产和销售安全剃刀的吉列公司。1903年,吉列公司售出51把剃刀和168张刀片;到1904年,销售了9万把剃刀和1240万张刀片。吉列担任公司经理直到1931年。

时至今日,吉列公司依然是剃刀行业的“大哥大”。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它曾遭受到竞争者Bic公司的挑战。后者推出“一次性刮胡刀”,具有便宜、方便和用后即丢的优点,因此一下子就获得了5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吉列公司又开辟新的战场,创造新的刮胡刀,重振昔日雄风。1989年吉列公司开发出“吉列感应系列刮胡刀”(Sensor),1994年开发了“吉列超级感应刮胡刀”(Sensor Excel),1998年又推出全新吉列锋速刮胡刀(Mach3)。所有这些,表明了吉列公司不断创新的精神,公司也因此重新获得了全球男性消费者的青睐[1]

上面,我们回顾了安全刀片的发明经过,介绍了吉列公司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事迹,其目的有二:一是要说明联想思维方法对于发明的重要作用;二是表示对吉列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精神的崇尚。安全刀片已经发明一百年了,为什么吉列公司的产品仍然誉满全球呢?原因就在于它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

从安全刀片的发明,我们已经对联想思维方法有了一点感性认识,那么什么是联想思维方法呢?凡是借助于一(或多)人、事和物而推及相似或相近的一(或多)人、事和物的思维方法,就叫作联想思维方法。联想和想象虽然都是思想活动,而且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它们却是不同层次上的思维形态。一般来说,联想是向想象过渡的低级形态,是想象产生的重要条件,或者说想象是联想的高级形态。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联想必须以客观的人或物为中介,进而推及相似或相近的另外的人或物,所以它是想象的低级形态。然而,想象可以借助于联想而展开,也可以不通过中介而依赖于概念而发挥。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的话的确有点“神思”的味道,通过想象的作用,一下子把人的视野放大到千载的历史长河和万里之遥的空间。很显然,如果没有联想思维,不可能获得如此的效果。

提到联想思维方法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联想是如何组成的。从思维发生的观点看,联想思维方法由两部分组成,它们的彼此关系表示如下:

img8

从二者的关系看,联想体是基础,联想物是产物,联想物依赖于联想体而存在,没有联想体就没有联想物。反之,没有联想物,联想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联想体和联想物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老人—儿童,男人—女人;白猫—黑猫,白天—黑夜……

联想思维按照其思维活动的不同侧重点,又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一为相似联想。所谓相似,是指一物与另一物在形式上或在性质上存在相同与相近之处,借助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就称为相似联想。例如,“任意角等分仪”是一个叫刘鸿燕的中学生发明的。当她从事这项研究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道著名的世界难题。她曾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解决这道难题,但一直未能成功。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把几个等腰三角形连接起来像一把扇子,而打开扇子就看到许多等分角,扇子的轴就是几个角的公共顶点,这使她联想到解决等分角的办法。接着,她发现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开一条导向槽,用一枚大头针配合,公共顶点就可以沿槽任意移动,这样就可以任意等分角了。一种精致、简单、实用的“任意角等分仪”诞生了。刘鸿燕于1986年8月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青年发明家”奖章。

二为接近联想。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在特性上比较接近,但不相似,更不相同。利用事物相接近的特性进行联想,称为接近联想。例如,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就是运用了接近联想的思维方法。1856年,法国园艺师约瑟夫·莫尼埃(Joseph Monier,1823—1906)在仔细观察植物根系时,发现植物根系在松软的土壤中盘根错节,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使土壤聚集成一团,这样可维持植物根部必要的水分和养料。由此他联想到花坛的建造,他在水泥中加放一些网状的铁丝,结果制成的花坛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破碎,既耐用又美观。为此,1867年他获得了专利权,并使该发明很快在水箱、浴盆、桥梁和建筑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三为对比联想。凡是可以比较的两个事物之间,它们因相比较而存在,在比较中体现出各自的特性。例如古与今、新与旧、冷与热等,它们是相对比较的,由一面可以联想到另一面,运用这种特征进行思维的方法,就叫作对比联想。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思考题:今有一条线段a,除了剪断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变短一些?有一个答案是:在a线段的下方,画一条比a线段更长的平行线b,这时a相对于b来说不是变短了嘛!如果a是一条真实的线绳,那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把这根线绳折成双股绳,这样它与单股线绳相比不是变短了一些嘛!在这里,无论是用画线法还是折叠法,实际上都是运用对比联想,以衬托出事物性质或形状的变化。

四为因果联想。原因与结果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也都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因此,由因可推知果,而由果又可以联想到因,这是人类认识发生的必经过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思维方法。

拉链被视为百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项发明成果。到底谁是最早的发明者,各国的说法不甚一致。自1851年以来,有关拉链的申请专利就有上千个之多。1953年拉链又经历了一次革命,德国奥普提公司用塑料拉链代替金属拉链获得成功。1955年塑料拉链上市,立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仅德国就有四十多家塑料拉链工厂。当今世界一年生产多少条拉链,尚无精确的统计,仅日本的YKK公司一家,每年生产的拉链就有几十亿条。

那么,塑料拉链是如何发明的呢?据说,德国的一位名叫德梅斯拉尔的工程师很喜欢打猎,每次打猎回来,衣服上都粘着很多大蓟花籽。为了弄清原因,他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籽上有很多小钩。他由此联想到,如果用塑料做成一边带小钩,而另一边带小圆圈的拉链一定很好用。经过反复试验,塑料拉链就诞生了。有谁会想到,小小的大蓟花籽通过因果联想思维方法,进而激发了塑料拉链的发明,最后导致了一场拉链革命。

联想思维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古希腊人不仅在哲学方面有过辉煌的成就,而且还发现了联想思维三定律,即联想思维的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兹举例如下:

接近性:婴儿鞋—婴儿,车床—工人,

冲锋枪—战士,学校—学生,

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

相似性:虎—猫,狼—狗,猿—猴,

青蛙—癞蛤蟆,鸽子—斑鸠……

对比性:高个子—矮个子,白人—黑人,男人—女人,

胖子—瘦子,冷—热,新—旧……

联想思维三定律,实际是联想思维的三个特点,只有认识这些特点,才能自觉运用联想思维。既然联想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那么一定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和培养。一般采用的有两种方法:

一是概念联想法。凡是思维活动,必定是以概念形式进行的,因此采用概念联想法是一种可以普遍推广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例如,“有眼不识泰山”这条成语恐怕是妇孺皆知的。这条成语颇有歧义,它既是用概念联想编造的,同时又可引起人们诸多的联想。那么,这条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中,解释是:“泰山:五岳之一,中国名山。比喻见闻太少,认不出有地位或有本领的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据考究,上面的解释和通常人的理解都是不确切的,其中的“泰山”,并非指山东省的那座名山,而是另有所指[3]

春秋时代的鲁班,因发明了木工工具,被尊称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相传鲁班招收了一批徒弟,其中有一个人叫泰山。鲁班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规定他们必须按要求去做,不得有丝毫的误差。泰山虚心好学,不仅学到了鲁班的木工手艺,而且还运用这些技艺制作竹器。鲁班很生气,认为泰山好高骛远,学艺不踏实,于是把他辞退了。泰山没有灰心,也不怪罪师傅,依然精益求精地制作竹器用品。

有一天,鲁班带着学徒上街赶集,只见一群人围住一个小摊。鲁班凑近一看,是卖竹器的,而且地上摆满了精致美观的竹制家具,引得人们争相购买。鲁班向一个买主打听,询问卖主何人?这位买主惊讶地答道:“你不认识呀!他就是鲁班大师的徒弟泰山!”鲁班听后恍然大悟,泰山不仅很好地掌握了他的木工技艺,而且创造性地运用到竹器制作上,成了一名竹器大师。对此,鲁班羞愧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从此,“有眼不识泰山”就成了一句成语,寓意一叶障目、思想保守。

“有眼不识泰山”是运用联想思维方法编造的,把人名错当做山名,这也是联想思维误导的。我在讲课时,又运用这条成语以小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由学生自由组成3个小组,每组有2个男生和1个女生,要求他们在3分钟内,在黑板上写出更多的含有“山”的词组或成语。从结果看,训练效果是好的,每个组都列出了30个以上的词组,有助于他们联想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是焦点联想法。对于什么是焦点,我们似乎已不陌生,如在太阳能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中,光的聚合点就是焦点。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焦点访谈”,反映社会上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因此,所谓焦点联想法就是指把某一事物作为其他事物联系的出发点或中心点,而其他事物则是中心点的端点,把这些表面上看来没有直接关系的中心点和端点,用一种新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就叫做焦点联想法。我们可以把焦点与端点的关系表示如下图(F表示焦点,1~5表示联想的端点,数量不限):

焦点联想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确定作为焦点的事物,它可以由训练者自由选择,一旦选定以后,思考的目标和方向就要受到焦点的限制。第二步是找出端点事物的特性,如水泥是具有凝固性的粉末;木材是容易加工和制作家具的材料;橡胶具弹性,可以制作充气的物品;棉花是白色絮状纤维材料;水是流动液体,可以浇灌耕地。第三步是对焦点和端点进行联想组合,找出结合点,以组合成新的事物。具体地说,焦点与1组合,可以制作钢筋混凝土;与2组合,可以制成钢丝弹簧木沙发;与3组合,可以制成汽车轮胎;与4组合,可以制成轧花机;与5组合,可以制成抽水机。当然,答案不限于一种,通过联想,组合的物品越多越好。

img9

焦点联想示意图

思考训练参考题

1.什么叫创造联想思维方法?它有什么特点?它有哪几种类型?

2.什么叫联想三定律?请以实例说明,举例越多,说明你的联想思维越强。

3.请你参照本章提出的联想思维训练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设计出一个新的训练方案。如果是概念联想,希望越新奇越好;如果是焦点联想,设计的端点越多越好。

【注释】

[1]海外星云,1999(25):6-7.

[2]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84.

[3]深圳特区报,1996-09-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