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们是怎样发现做梦的——创造归纳思维方法

人们是怎样发现做梦的——创造归纳思维方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四章人们是怎样发现做梦的 ——创造归纳思维方法每个人大抵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并且对梦中所遭遇的千奇百怪的情境可能还留有残存的记忆。那么,弗洛伊德是怎么运用归纳思维方法发现做梦的呢?所以,这种由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创造性地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就称作创造归纳思维方法。高斯按照完全归纳思维方法,考察了100个数字,发现每对首尾相加均为101,这就是共同的属性。

第十四章 人们是怎样发现做梦的 ——创造归纳思维方法

每个人大抵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并且对梦中所遭遇的千奇百怪的情境可能还留有残存的记忆。那么,什么是梦?梦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释梦?看来,这些问题犹如梦一样玄妙,要把它们弄清楚还需作更多的专门研究。

不过,关于梦的发现却是很清楚了,并且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的医学博士、医生,他是个很自负的人,总想出人头地,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有一天,他看到儿子在睡觉,忽然发现儿子的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问他在睡觉时发生了什么事,儿子说他刚才正做着一个梦。

有心的弗洛伊德突发奇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把儿子当做第一个试验对象,每当儿子睡觉时,他便守在旁边,一旦发现眼珠子转动时,他便叫醒儿子问他干了什么,而儿子总是说做了一个梦。这些观察和反馈,第一次证实了梦与眼珠转动的关联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他又仔细观察他的妻子做梦的情况,后来又观察了邻居,观察了他的病人,所有的观察都反映了同样的情况。对此,弗洛伊德惊喜不已,高兴地说:“应该竖一块石碑,上边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弗洛伊德博士发现了梦的秘密。”[1]

弗洛伊德把他的观察写成了论文,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从生理学上看,人在入睡时眼珠转动,表明睡觉者在做梦,并且可以用眼珠转动的次数、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和做梦的长短。这种目测观察的结果与脑电波测试的结果是吻合的,这就证实了弗洛伊德的发现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做梦的被发现,为研究梦的心理过程奠定了基础。同时,梦的发现又引出了一种思维方法,即归纳思维方法。那么,弗洛伊德是怎么运用归纳思维方法发现做梦的呢?他归纳的过程如下: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在做梦;

妻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在做梦;邻居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在做梦;

病人P1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在做梦;

病人P2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在做梦;

……

在这里,儿子、妻子、邻居、病人P1、病人P2等都是个别特殊的人,从众多的个别人中抽象出同一事物的一般结论,即凡人在睡觉时眼珠转动,表示该人在做梦。所以,这种由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创造性地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就称作创造归纳思维方法。

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演绎思维方法,它与归纳思维方法相辅相成。正如恩格斯所说: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必然是属于一个整体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但是只有记住它们是属于一个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一论述是很深刻的,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实际上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循环往返,不断深入,因而人们总是交替使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法。它们分别可以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img11

归纳思维方法和演绎思维方法图示

根据考察客观事物的范围,又可把归纳法划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所谓完全归纳法是根据对事物全部个体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共同具有(或不具有)的属性,从而推出该类所有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德国数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以他诸多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但他少年时的一个故事却鲜为人知。当高斯还在读小学时,有一天老师上完课后,把几个上课时喧嚷的学生留下来,要他们做一道练习题,以示对他们的惩罚,高斯也是其中的一个。这道练习题是:1+2+3+…+100=?与其说这是一道数学题,倒不如说是一次耐性的考验,是对那些屁股坐不住的学生的一次折磨。但他们又无可奈何,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正当其他学生还在埋头演算时,有一个学生很快交了卷,老师检查他的结果是正确的。这个学生正是高斯,时年8岁。事后,老师问他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高斯说:“我想一定有一个快速的解题法,我找到了它。我心想: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共有50个101,于是50×101=5050。”

高斯没有用笨办法累加求得数,而是用巧办法快速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他的惊人之举,的确显示了他早慧的数学天才。实际上,高斯所用的方法就是完全归纳法,按常规推导可列成下式:

1+100=101

2+99=101

3+98=101

4+97=101

5+96=101

……

50+51=101

所以,累加得数是5050(50×101)。高斯按照完全归纳思维方法,考察了100个数字,发现每对首尾相加均为101,这就是共同的属性。于是,他不需要用累加求得数,而用50×101,很快得到了正确答案。

如果用符号表示,完全归纳法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S1——P

S2——P

S3——P

……

Sn——P

所以,S——P

S1,S2,S3,…,Sn是S类事物全部个体对象,P是S类每一个个体都有的属性,并由此推出S类事物的属性也是P。

为了保证完全归纳方法的推导准确无误,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对于前提中的每一个对象的断定都必须和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即前提必须真实;所列举的前提应当包括该类事物的每一个个体对象。

虽然完全归纳法是一种严格的、科学的、可靠的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现代决策管理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完全归纳法必须考察事物的全部对象,这就限制了它的运用。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的个体对象是无限的(如宇宙中的星球、物质的原子等),或者个体的数量很大(如稻田谷穗、一批火柴梗等),无法对个体一一考察或没有必要作一一考察时,可以用不完全归纳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个体具有(或不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导出这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

不完全归类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类法、概率归类法和划类归类法等4种,它们分别在不同场合有其应用价值。例如19世纪末奥地利病理家兰特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1868—1943),因发现人类的主要血型系统及研究出A、B、O血型检验方法而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他是怎么发现人类的血型的呢?1901年,他将人类血液按红细胞质膜上所含糖蛋白的不同,把血液分为不同的类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血原的叫A型血;只含有B凝血原的叫B型血;既不含A也不含B的叫O型血。次年,他又发现了同时含有A和B两种凝血原的AB型血。1927年,他发现了MN血液系统。这些发现,揭示了人体血型的规律,解决了临床医学上的一大难题。

兰特斯坦纳是怎么发现人体血型的呢?显然,他不可能对人类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试,然后再把他们的血型分类。他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不完全归类法,他仅仅选择了人群中的部分个体,通过他们的血型而推导出人类共同具有的血型。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把不完全归类法用下式表示:

S1——P1

S2——P1

S3——P1

……

Sn——P1

所以,S—P1

S1,S2,S3,…,Sn代表S类事物部分个体对象。P是S类部分个体都具有的属性,并由此推导出S类事物的属性是P1

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完全归纳法所得出的结论是必然的,是完全可靠的;而不完全归纳法所推导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其可靠程度比完全归纳法要低,有时尚需其他方法验证或经较长时间的检验。

本章开头讲到了梦的发现,它也是不完全归纳法的一种应用。自从发现梦以后,人们开始试图去揭开做梦的秘密,于是便出现了释梦的学问,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弗洛姆的《梦的精神分析》等。除了迷信和巫术以外,科学释梦涉及许多知识和方法,如心理学、精神分析、形象思维、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方法等。例如,在梦中会飞,表明做梦人性格外向、自负和富有创造性;在梦中陷入荒凉境地,表明做梦人内向;在梦中见到鬼怪,表明做梦人固执、好斗。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它是对做梦者进行大量调查以后,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来的。又如加尔文·豪尔收集了几千个美国人做的梦,统计发现梦中出现的最大的动物是马,其次是狗和猫。他认为,马是野性动物本能的象征,力大无比、精力旺盛,象征有力的男人。当然,正像不完全归纳法的局限性一样,这种释梦的可靠性还是有待研究的。

归纳思维方法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方法,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努力提高归纳思维能力。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有:要重视梦的作用,学会解释自己的梦。据统计,70%的人认为从梦中得到过启发,如果以每人每天做梦2小时计算,那将是一笔有待开发的很大资源。解梦是提高归纳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而且要从释自己的梦开始,通过回忆、对比和分析,找出梦的规律。要学会作调查,写调查报告。毛泽东于1927年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份学习调查研究的极好的教材。他通过对湘潭等5县,历时32天的调查,找到了农民运动的共同属性:“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2]在革命紧要关头,这个调查报告,对于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保证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思考训练参考题

1.请以实例予以说明归纳思维方法与演绎思维方法有何不同。

2.归纳思维方法有几种类型?它们有何不同?它们各用于哪些领域?

3.你有过做梦的经历吗?请记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梦,并试作解释。

【注释】

[1]朱建军,孙新兰,著.梦:内心的声音[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6:3.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