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德是怎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创造灵感思维方法

歌德是怎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创造灵感思维方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歌德是怎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 ——创造灵感思维方法一提起歌德,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大约二百多年以前,歌德还是一位刚刚离开学校的法学博士,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震撼了一代又一代德国青年的心灵[1]。通过了解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过程,我们已经对灵感思维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

第五章 歌德是怎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 ——创造灵感思维方法

一提起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富裕市民家里,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自幼乐观向上,志向远大,勤学善思,既热爱自然科学,又钟情于文学艺术,这为他日后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和智力基础。

大约二百多年以前,歌德还是一位刚刚离开学校的法学博士,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德国以及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震撼了一代又一代德国青年的心灵[1]。该书很快翻译成世界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维特热”。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也爱不释手,共看过七遍,在行军中也不忘随身携带。甚至连闭关自守的大清帝国,也把主人公维特和绿蒂的肖像画在名贵瓷器上。在抗战前的十多年间,该书在中国就再版了37次之多。可见,该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也为歌德成为世界文学泰斗奠定了基础。

那么,歌德是如何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呢?据他自己说,有一天他听到一位名叫耶路撒冷的少年失恋自杀的消息,突然间仿佛见到一道光在眼前闪过,立即就想出了全书的框架。他花费两个星期的工夫一口气把它写成。在复看原稿时,他自己很惊讶,没有费力就写成一本书,告诉人说:“这部小册子好像是一个患睡行症者在梦中做成的。”[2]他所说的一道光是什么呢?这就是灵感,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灵感来了,才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所以,他仅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写出一部10万多字的作品,并一举成名扬天下。

灵感或“神”并不是虚无的,而是有物质基础的。这灵感虽然闪现在瞬间,但却是歌德思想的积累,一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其感情就像瀑布一样宣泄出来。其实,《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维特就是歌德的化身,而绿蒂的形象是他倾心挚爱的、真实的夏绿蒂·布甫姑娘。耶路撒冷是歌德的莱比锡大学的同学,他性格忧郁,在爱情和工作受挫后,采取了消极的手段,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耶路撒冷的自杀和歌德对绿蒂的思念,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歌德创作的灵感,并引爆了他胸中炽热的感情,从而写成了震惊世界文坛的杰作。因此,歌德的创作灵感,是用他自己的血和泪凝聚而成的,是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诉中激励出来的。

通过了解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过程,我们已经对灵感思维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如果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所谓灵感思维,就是一种用直觉为接通媒介的突发性和非自觉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是,为了更自觉地认识与运用灵感思维方法,我们有必要对灵感思维的特点、灵感思维产生的过程作进一步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