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怎样利用梦思维

关于怎样利用梦思维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自然不免会给人们理解和利用梦思维带来很大的困难。本书没有必要具体介绍各种释梦方法,而只在关于如何利用梦思维的问题上,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这样做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这有助于加强显思维在这方面的警觉。不同的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差异,在做到自觉入梦思考问题上自然会有不同的特点。

第四节 关于怎样利用梦思维

梦是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的,人人都需要、都可能开发自己的梦资源。在梦中发现苯的环状结构的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曾风趣地向世人发出呼吁:“先生们!让我们都来学会做梦吧!”据报道,英国杜克大学办的一个研究班在教学大纲上明确提出:“要帮助听课者学会有效地利用梦境。”大量事例表明,人在睡梦中的确有时是能获得灵感的,人也的确能自觉、主动地对梦中出现的灵感加以利用。梦思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宝贵的智力资源之一。

梦思维获得的成果,作为一种灵感,它既具有一般灵感所具有的“突然来临”、“不受控制”、“不明踪迹”、“一闪而过”、“模糊粗糙”、“难以重现”等共同性;同时,它又还具有自己的“常与怪诞情景相结合”,以及“以形象为主要手段”、“以象征为主要手法”的特殊性。例如,梦中的乌纱帽、官服、龙袍、龙椅等,可能是象征着某种官职、官位;梦见谁死了或病了,则可能是表示做梦者对这个人的某种看法和感情。梦中运用什么样的形象手段和象征语言,既依赖于做梦者的经历、知识和思想感情等因素,也与社会习俗和时代变迁相联系。这自然不免会给人们理解和利用梦思维带来很大的困难。

从古至今,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解梦的方法,有所谓符号释梦法、密码释梦法、原型放大释梦法、催眠释梦法,等等。一般心理学家在为自己或为别人释梦时,最常用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自由联想法。本书没有必要具体介绍各种释梦方法,而只在关于如何利用梦思维的问题上,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首先,要有认为和相信对梦能够加以利用的自觉意识。这不困难,但很重要。这是先决条件。如果思想上不认为、甚至根本不相信对梦可以自觉地加以利用,那就谈不上在这方面培养起警觉和敏感,也就不可能享受到梦思维所奉献的智慧之果。周冠五在《梦之谜探索》一书中指出:“不想记住梦,就会愈来愈记不住梦,把梦记住,既需意志努力,也需利用联想规律。愈是去回忆梦的人,愈能形成和增强记忆梦的能力。我本人50岁前虽做了大量的梦,但所能回忆起来的长梦并不多,由于近年来我形成了爱梦与记梦的心理,我记忆梦的能力迅速提高,我一般都能记住我所做的长梦,而且在很多场合下,能随意再现自己的梦境。”他还指出:“梦象的遗记原因有两种解释,一是痕迹消退说,一为刺激干扰说,二者可并存,即有的梦象由于得不到重视或重复而消退,有的由于受到新刺激的干扰而暂时回忆不起来,在某一时刻又会由于某一刺激而把失去的梦象追忆出来。”

其次,要有正常良好的睡眠。正常良好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充分放松,使显思维被抑制,潜思维更加活跃。睡眠的时间并非越多越好,各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需要得多一些,有的人需要得较少。根据许多人的经验,要利用梦思维,如果老是处于睡眠不足或严重失眠状态,那是不行的。

第三,临睡前要反复思考几遍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显思维加强了对问题的思考,也就能更有力地促进潜思维把问题接过去进一步加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只有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才会在梦中幻觉出新的发现。”

第四,入睡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所做的梦。这有助于加强显思维在这方面的警觉。这样,当潜思维对问题的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梦境中显现时,显思维就能更及时、更明确地把握住它们。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研究中心的拉伯奇曾在1981年1月号的《当代心理学》杂志上撰文谈自己所总结的一套梦的诱导法。简单说来,就是入睡之前先对自己说:等一下做梦时,我要记住我是在做梦。然后躺在床上想象自己在做梦。这样就会真正做起梦来,而且能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在做梦。他说他用这样的办法每月平均做21.5次梦,有时一夜能做四次梦。

第五,在睡梦中若有所得,要力争及时醒来。这不大容易做到,但不妨作一番这样的努力。英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向人们建议:“把你的闹钟拨得比平常早10分钟,你也许会在一个梦中醒来,因为最后一个梦通常正好是在你醒来之前。”

第六,醒来后保持一段时间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迷糊朦胧状态。这样就能使“梦境”在头脑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便于回忆梦中的情景。据研究,前半夜的梦非理性成分较多,模糊性与荒唐性也较强,而后半夜和临醒前的梦则理性成分更多,出现梦灵感的可能性也更大。如果清晨醒后不立即起床,不久又再入梦乡,那会更加有利于梦灵感的出现与捕捉。

第七,不断总结自己自觉入梦思考问题的特点和经验。不同的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差异,在做到自觉入梦思考问题上自然会有不同的特点。对自己这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对自己在这方面已有的经验和教训,需不断加以分析总结,摸索出规律,从而“对症下药”,以日益提高自己利用梦思维的方法技巧和能力。周冠五曾在《梦之谜探索》中介绍过他自己的“诱梦法”:“本人从80年代以来,经常用‘梦诱灵感法’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写作习惯。当我在论文写作的关键时刻,总是自然地让梦‘催’我醒来,顿时极佳的提纲或形象或词句就像潮水般涌来。因此,我往往在4—5点钟便起身,把梦后的极佳的心理状态所呈现给我的礼物一一收下,然后运用逻辑思维活动进行最后的校正。总之,形成梦后构思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据我的经验,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强烈的写作需要。2.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要通读一遍。3.当从梦中醒来时,要轻松、自然。4.头脑中浮现许多怪念头时,不要立即评价。5.应不失时机起身写作。最初很紧张,有点新意就记下,现在能在床上充分酝酿,联想较丰富时才起身写作。”

这里也捎带谈谈:笔者自从注意到应当自觉利用梦思维以来,在梦中,甚至是在极其短暂的午睡时的梦中,获得对所思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是常有的事。这一亲身感受,使我对人类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开发梦思维的智力资源深信不疑。

第八,慎重对待梦思维及其成果。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能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充分揭示梦思维的奥秘,因而我们在还不可能充分认识和掌握梦思维规律的情况下,对某一具体的梦思维过程的理解及对其成果的估价,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逻辑检验和实践检验。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既向人们呼吁:“让我们都来学会做梦吧!”同时又告诫人们:“我们务必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的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