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学好创造思维方法及宜采用的三种办法

怎样学好创造思维方法及宜采用的三种办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设“创造思维方法”课,是对中学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造力。因此,学习创造思维方法也必须创新,不能再沿用“机械灌输——死记硬背”的老办法。例如,每当学习一种创造思维方法时,就要把它用于日常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三、怎样学好创造思维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都是被束缚在课堂里,沿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讲授——作业——复习——考试的模式。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只能由教师“手把手”地教授一些门类的具体知识,这充其量算是“学会”。然而,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会学”,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箴言所说:“圣贤是为你而用。”

也许,大家最关心的是中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这里存在着种种顾虑,如年纪还小、知识太少和时间尚早等。这些情况虽然存在,但并不能成为他们学好创造思维方法课的障碍。相反地,开发创造力最好是从少儿抓起,无论在国内或在外国,都涌现出了不少的少年发明家。例如,15岁的少女杜冰蟾发明“汉字全息码”,解决了存在一百年的难题,创造了世界奇迹。她的事迹国内外百余家媒体作了报道,该成果已开发应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小发明家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她在创造中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欢乐[13]

开设“创造思维方法”课,是对中学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造力。因此,学习创造思维方法也必须创新,不能再沿用“机械灌输——死记硬背”的老办法。根据我几年实践的体会,宜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一是学思结合。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意思是说,只是读书,不会思考,就不能分辨真假,难免会受蒙蔽;如果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没有思考的基础,那也是危险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学思结合,学是思维的基础,为思维提供原料;而思是学的目的,是学的升华。据报载,日本一所学校出过一则填空题考学生,考题是:雪化成了什么?学生的答案有“雪化成了水”,“化成了泥”,但偏有一个学生别出心裁地答“雪化成了春天”。结果教师给前两个答案打了勾,给后者打了叉。一个日本教授看后颇有感慨地说,我看应该给后一个答案打双圈,那是最佳的表示,是最有创意的回答[14]

本来,“雪化成了什么”是一则很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对待学与思处理不当,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从单纯的学的方面看,追求的是具体的知识,用一种“标准答案”来衡量是与非。然而,从思的角度来看,所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该让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想出的答案越多越好,特别是要鼓励和嘉奖最富有创意的答案。这就是我们要提倡思的原因,也是开设这门课的最根本目的。

二是学以致用。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也被许多读书人视为箴言。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正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学习创造思维方法,不能为方法而学习方法,也不能等到以后使用而学习,必须在学的同时就要应用。例如,每当学习一种创造思维方法时,就要把它用于日常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运用已学的创造思维方法,开展小科技发明创造活动,争取作出小发明成果,写出小论文

三是手脑相长。七十多年以前,陶行知就说过:“中国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病’。害‘软手软脚病’的人,便是读书人,他的头脑一定靠不住,是呆头呆脑的。而一般工人农民都是害的‘笨头笨脑病’,所以都是粗手粗脚。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缔结大同盟。”[15]这种病症虽然是七十多年以前诊断出来的,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根治。看来,现在是到了医治我国国民的这种病症的时候了,这也是我建议手脑并举学习创造思维方法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在少数城市开展了OM(Odyssey of the Mind)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活动,这对于训练青少年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确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值得普遍推广。这项活动的创始人是塞缪尔·米克卢斯(C.Samuel Micklus)博士,他是美国新泽西州的葛拉斯堡罗州立学院教授。1978年他在美国举行了第一届OM竞赛。这种活动现已传布到全世界许多国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认为:“21世纪将是创造的世纪,世界的发展靠创造,墨守成规是一个民族走向衰亡的开始。”[16]

思考训练参考题

1.思维是什么?请你参照爱因斯坦的定义,至少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从接受感觉到形成概念的全过程。

2.请你用实例,以自己的语言,说明创造与创新、发现与发明、创造与开拓等概念的区别。

3.什么是创造力?这是一个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问题,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创造力下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义?

4.你打算今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习创造思维方法与你设计的人生目标有何关系?你认为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注释】

[1]中华工商时报,1998-09-25.

[2][美]H.W.房龙,著.发明的故事·古代人[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8.

[3]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8.

[4]钱学森,著.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29-130.

[5]解决问题与创造力[J].外国心理学,1982(3).

[6]周林,等编.科学家论方法(第1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2.

[7]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19.

[8]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14.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8.

[10]戎子由,梁沛霖,编.李天命的思考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49.

[11][苏]德鲁齐宁,康托罗夫,著.思考·计算·决策[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4.

[12][美]莫里斯.开放的自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

[13]青年一代,1992(6).

[14]报刊文摘,1997-01-20.

[15]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05.

[16][美]米克卢斯,著.开发创造力[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序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