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好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

运用好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即以教育者与大学生的相互协调、融洽、互动为根本特征的讲授课堂。把高校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的基本理由如下。运用好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第一,把握住高校课堂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高校课堂教学即以教育者与大学生的相互协调、融洽、互动为根本特征的讲授课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以教育者的讲授为主的教育活动形式,但是教育者的讲授绝不是教育者的独角戏,他的讲授必须与大学生是相协调的、融洽的、互动的,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把高校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的基本理由如下。

第一,系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法律、道德为主的意识形态教育,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具备适合社会发展的政治素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了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同时也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它立足于理论的高度,让大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确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观点,并具有符合这样观点的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很强。理论是抽象的,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于绝大多数教育者而言,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需要教育者的讲解、阐述、分析、论证等。高校课堂有固定的场所、教学的基本条件,课堂也有其基本的程序、规范和要求,这为系统地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政治理论提供了其他载体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也证明,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不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各种学习班和研究班的名称和形式有多么大的差异,都运用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发挥课堂系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优越性。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核心内容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教育,通过让大学生学习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武装大学生头脑,解决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提供理论指导,为大学生的理性信念提供精神支柱。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的教育,让大学生熟悉我国基本国情,了解政治发展形势,从而让当代大学生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高效率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大学生精神领域的问题,要让当代大学生确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精神领域的问题的解决,正确观念的确立都是需要教育者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事,决不是仅仅告知一条政治理论、一个观点就可以了。余者不说,仅是让当代大学生接受某一政治理论、政治观点,就需要教育者能把这个政治理论、政治观点说清、谈透,能令人信服。而要说清、谈透,令人信服,就必须清晰讲解、阐述,透彻分析、论证,需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紧密结合。要完成好讲解、阐述、分析、论证、结合,就需要大量的信息。正因为课堂有固定的场所,有教学的基本条件,有基本的程序、规范和要求,教育者和大学生能够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优越条件,如教材、教育,当下特别是多媒体,这可以使课堂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是比较高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Kenneth D.Moore说:“讲解教学被认为是在最短内传递大量信息的最有效的模式。”[2]

第三,便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是由教育者确定的,课堂上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由教育者选择的,课堂的各个环节、大学生的各种活动是教育者安排的,课堂上教育者与大学生以及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由教育者引领的,课堂气氛主要是由教育者营造的。所以,在高校课堂这一教育载体中,便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作用只有通过课堂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出来。”[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他们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借助于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时间经验、科学的教育规律、坚定的教育原则,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力量支撑。在整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他们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效地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要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中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进行讲解、阐述、分析、论证,传递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引领、启发、疏导。同时,课堂中,在教育者的组织、引领、指导、帮助下,大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分析领会理论的逻辑,理解政治理论、政治观点的科学和原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与社会和自己的实际相联系。高校课堂是思维的场所。上述这些活动既为大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条件,创造着环境,也使大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思考之中。精神的工作是必须经过思考的,或者说得更为明确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经过大学生们自己去领悟、比较、鉴别的,没有自我教育,不经过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会有真正的实效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都必须落实在推动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积极同一上,没有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积极同一,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4]高校课堂载体让大学生在深入思考中掌握政治理论,在深入思考中升华政治情感和政治思维。

运用好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住高校课堂教学的本质与特点。大学课堂不是一般的课堂,它是协调、融洽、互动的课堂。把握住大学课堂教学的这一本质与特点,就要高效率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政治理论、政治观点,就要注意课堂各种要素、关系的协调、融洽,就要注意实现各教育主体的互动,让课堂成为大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维、情感和思想受到激荡和升华的课堂。政治教育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活动,政治教育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其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主动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形成和完善其独立自主的生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知识引导,让大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主动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第二,熟知高校课堂的规律、结构、要求。课堂规律主要有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课堂结构主要有新内容的提出或者导入、对新内容的讲授、对讲授内容的归纳总结、对讲授内容效果的检查、针对所讲授的内容对大学生提出的期望要求或者安排的任务等。课堂要求主要有:教育目标明确、适当;教育内容科学、真实;课堂结构合理;大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育方法、手段适宜而先进;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等等。[5]通过实践主体性教育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开展主体性教学,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际为中心、从以书本为中心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三个转变。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

第三,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理念。在高校课堂中我们应该贯彻、运用以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民主理念、以大学生为主体理念、关注大学生发展理念、个性化理念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了。它要求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以提高能力为重点,训练政治思维为手段,激发思想创新为目标,鼓励大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自主的分析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第四,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也在更新。在高校课堂中除了运用好传统、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讲述法、讲读法、讲演法、讨论法、练习法以外,还要采用一些新方法,比如辩论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运用综合的教育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实施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教师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运用好高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是:

第一,营造和谐气氛。和谐气氛是高校课堂的润滑油。课堂轻松活泼、欢声笑语,不仅是课堂和谐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课堂持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营造和谐气氛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主要的是教育者的态度、性格、语言和表演技巧。教育者态度积极、乐观,热爱自己的工作、生活,就有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境,就易于营造和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教育者性格开朗、活泼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育者语言风趣、幽默,并伴有夸张、滑稽的表情动作,就会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二,注意课堂节奏。课堂节奏即课堂教育活动有规律性的变化。节奏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存在方式,没有“做”或“止”,事物和现象就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课堂的节奏表现在多个方面:政治教育内容量的适度、教或学的活动的比例、大学生动与静的结合、教育者语言的抑扬顿挫等。安排并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让人感觉到是有变化的、有韵味的、有艺术性的课堂,高校课堂就会呈现出和谐的景象。

第三,避免直接冲突。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种种情形都可能出现:大学生可能发表与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的观点,或者与教育者的认识不同的见解;大学生可能走神而忙他;大学生的言行可能直接干扰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等等。不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教育者都要有思想准备,要学会克制,要有教育机智,灵活巧妙地处理好种种意外情况,不妨碍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将意外情况转化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避免课堂中与大学生发生直接冲突。直接冲突不仅没有使课堂和谐,还影响了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更表现出教育者的素养不足。

第四,多激励性评价。激励是激发和鼓励。激励不仅是肯定、赞许,还有勉励。因而,激励可以亲和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励调动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质、潜能,让大学生有超常的表现。在激励下出现了上述情况,课堂的和谐也就会有了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