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情感沟通法的基本要求及主要技巧

运用情感沟通法的基本要求及主要技巧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情感沟通法作为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之一,基本理由如下。运用情感沟通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情感要真挚。因此,教育者必须清楚—情感沟通法仅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要让手段为目的服务。情感沟通法只有与其他教育法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作用。

所谓情感沟通法即教育者运用真情实感温暖、叩击、打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其心灵受到触动,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注重情感,想继续交流,让对方喜欢与自己谈,就必须富有情感。情感是黏合剂、润滑油,有了真情实感,教育者与大学生才能连接得紧,大学生对教育者的话才感兴趣,才能听得进,才愿意去品味。注重情感,教育者就应真心关爱大学生—悯其所难,急其所困,解其所忧;带着真情做教育工作,平心静气,和风细雨,以情育情,寓情于理。只要倾注了真情,情感教育定能有好的教育效果,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将情感沟通法作为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之一,基本理由如下。

第一,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人是有感情的:亲情、爱情、友情让人感觉到为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感情的淡漠让人感到悲凉,甚至恐慌;感情的缺失让人觉得孤单,甚至难以继存。因此,人与人之间首先要靠情感的纽带相连、相依。没有了感情,即便原是亲人、爱人、友人,都将分离而去—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

第二,以情感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主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情感人。“由于道德的学习作为伦理之知的学习不同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它主要不是以主客体对立两分的思维方式,而是以主客一体的、具体情境相融的情感体验方式学习,因此,德育的过程虽然必定伴随道德认识的进步、道德行为的表现,但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深层的核心在于人的情感—态度系统的改变。”[2]以情感人在既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得到较好的实现,这也是既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以情感人必须被重视、实施,要把以情感人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第三,情感问题主要靠情感来培育。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素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情感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础。因此,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3]虽然情感的形成也依赖认知,但是,作为人的主观体验的情感,主要是靠情感培养的,即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就是要大学生接触、感受情感,或如俗语所说:以情换情。教育者以真挚的情感做引子,才能培育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第四,情感是交往、互动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是教育中的至理名言,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亲师”“信道”格外重要;当代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即交往、互动是有效交往的基本思想。[4]何来亲师?什么是交往、互动的前提?情。教育者对大学生有真情,大学生才可能亲师,亲师才可能有好的交往、互动。否则,交往、互动是困难的。

运用情感沟通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情感要真挚。真情才能动人,否则,假情假意,只能招人反感。情感教育法,关键的就是要有真情,以真情吸引、温暖、感染、打动大学生,在此基础上,让他认同、接受教育者传递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将思想政治观念转化为行为。真挚的情感出自教育者对大学生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只要教育者发自心底的爱大学生,真挚的情感就有了基础、保障。热爱是比责任更好的老师,教育者对大学生怀有真挚深厚的感情,这是情感教育法的前提。同时,对教育对象的问题、困难给予帮助,时时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这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二,情感要积极。情感作为人的主观体验,有积极、消极之分。所谓积极的情感,即肯定的、正面的,或者进取的情感;所谓消极的情感,即否定的、负面的,或者消沉的情感。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的,所以,教育者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情感。立足于当今时代,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应该是对社会主义、人民大众深切热爱的情感,以及由此必然产生的对大学生深切热爱的情感。

第三,情感要适度。情感适度即情感的表露要适当,既不显得肤浅,也不过度。肤浅的感情不能打动大学生;过度的感情既可能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不能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也可能给人假的感情,对大学生的情感带来负面的影响。情感适度更要注意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因此不同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教育者的情感表露一定要适合教育对象。

第四,情感要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的,虽然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我们的教育不能停留于情感,要让当代大学生认同、接受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政治观点,并用这样的政治理论、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培育的情感不是局限于对教育者的情感,而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民大众的深厚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升华。因此,教育者必须清楚—情感沟通法仅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要让手段为目的服务。

运用好情感沟通法的主要技巧有:

第一,正确把握和挖掘政治教育内容中的情感。情感沟通法当然需要教育者投入情感。但是,教育者的情感不应是外加的附属品,而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的即教育者对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情感的自然表达。这样,教育者就需要正确地把握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情感。之所以还要挖掘,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内容的情感不是外露的,如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纪律、公共道德等内容的情感,需要教育者认真地理解、挖掘。

第二,讲究情感的呈现方式。运用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须把情感呈现出来。如何呈现好情感?教育者需要研究。情感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和经常运用的有表情、语言、借助形象、创设情境等。另外,在情感的呈现上还要注意控制异常情绪,努力做到:节制过激情绪,不让自己的情感“走火”,避免冲动情绪,学会“制怒”;克服压抑情绪,消除无精打采、敷衍应付;消除紧张情绪,学会抑制恐惧。[5]没有动之以情,就无法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实行情感沟通法要注意原则性,不能感情用事、用感情代替原则,也不能代替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情感沟通法只有与其他教育法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作用。

第三,关注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法就是通过吸引、感染、打动大学生,从而实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情感教育法成效的高低,主要看教育者的情感能否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若教育者的情感不为大学生们所感受、理解、接纳,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情感教育法的成效就是微乎其微的。人的情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知识、生活阅历与体验、对相关事物的需要程度、个性特点、心理状况与特点等。因此,要引起大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最基本的是教育者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从他的知识、阅历与体验、他们对所谈论事物的需要、关心程度、他们的心理特点等出发。为此,才能吸引、感染、打动他们,实现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第四,重视认知教育,培养情感需要。情感的产生依赖认知,大学生对某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就会对该事物有一定的情感需要,从而就有利于他们对该事物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培育他们对该事物的情感。比如,让当代大学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人人需要他人帮助的观点,大学生就容易对同情、体谅、关心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就容易接受和产生同情、体谅、关心他人的情感;让当代大学生懂得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懂得了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大学生就容易对爱国产生情感共鸣,就容易接受和产生爱国的情感。

第五,创设条件,尽力让大学生体验情感。情感重在体验,通过对大学生的引导,促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要想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就要创造他们情感体验的机会,并且要努力增加他们情感体验的机会。现代教育倡导开放、实践的观念和方法,教育者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调动当代大学生的能动作用,多开展政治实践、角色扮演、角色模拟等活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情感,情感教育法才更为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