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2012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引起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学习、情感问题日益凸显。现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们与学生访谈所了解的情况,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如何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引起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学习、情感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分析,及时掌握新生心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健康成长,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2012级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从10月17日开始,于11月下旬基本完成,普查测评采用网络心理测评系统,普查结束后,根据普查所用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筛查结果,我们给380名学生发去邀请信,请他们来咨询室访谈,对存有心理隐患的同学及时确认并进行干预。

现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我们与学生访谈所了解的情况,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如何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测试对象与方法

1.测试对象:×××大学2012级全体新生。

2.测试目的:通过调研,发现、总结我校学生心理特点,为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3.时间:2012年10月17日-11月30日。

4.测量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5.方式:采用心海心理测评系统,通过网络进行。

6.统计分析: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数据,我校2012级本科生共计4113人,研究生1240人。截至11月30日上午11点,共计4009名本科学生完成了测评,除去外国留学生、休学等无法完成的学生外,所有本科学生都已完成;725名研究生完成了测评,完成率58.47%。

二、测试结果

1.总体情况

表1 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大约有42.4%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或困惑。总分低于200分,单项因子分超过2的学生人数是37.67%,这些学生整体上看问题不严重,但是在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数属于新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2.SCL-90总分及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分布得越分散,个体间的差异越大;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分布得越集中,个体间的差异越小。)

表2 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

(注:SCL-90量表,常模指正常成人的平均分,个体得分若明显高于常模,则表明个体存在这一方面的心理问题。标准差表示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对比常模,2012级新生的总均分接近常模;具体到各因子,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稍微高于常模。

3.对重要题目的回答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有三道题可以反映学生是否有自杀倾向,即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第59题(“想到死亡的事情”)、第79题(“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学生对这三道题的回答情况详见表3、表4和表5。

表3 SCL-90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频次分布

表4 SCL-90第59题(“想到死亡的事情”)的频次分布

表5 SCL-90第79题(“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的频次分布

4.16PF各因子得分情况

表6 16PF量表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

[注:16PF量表各因子含义:乐群(A)、聪慧(B)、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敏感(I)、怀疑(L)、幻想(M)、世故(N)、忧虑(O)、实验(Q1)、独立(Q2)、自律(Q3)、紧张(Q4)]

从表6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幻想(M)、实验(Q1)、自律(Q3)几个因子得分较高超过10分,他们具有情绪稳定、喜欢支配、轻松兴奋、有恒心负责任、敢为爱冒险、富于幻想、喜欢自由、自律等明显的人格特点。

三、讨论与建议

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就业等问题成为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由这些问题引发的新生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学校的满意度、专业的满意度、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成为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何处理不良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帮助大学新生解决过渡期产生的诸多心理问题,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2012级新生心理测评结果,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因势利导,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软着陆”工作

1.时间延长

以往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工作只关注第一个学期,即“新生适应期”,这一时期,各项工作集中开展,让新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并且充满挑战,到了第二个学期,即“习惯养成期”,往往是许多新生通过参与了解了大学生活之后,开始出现不同困扰和疑问的时期,这个时候是结合实际开展深入适应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入学教育时间应由原来一个学期至少延长至两个学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内容拓展

将以往入学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学习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内容分期分批传授给学生。新生适应期侧重爱校荣校、校规校纪、安全等内容;习惯养成期侧重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和人格发展等内容;高年级应侧重职业生涯规划、个性教育等内容。变填鸭式单向灌输为探索式双向沟通,每个时期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新鲜的内容。

3.形式灵活

打破入学教育讲座、座谈、培训等传统方式,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网络载体的运用和校园文化活动,博客、微博、富有校园人文色彩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符合当代大学生喜好冒险、强调自我的个性特点。建设新生入学教育专项网页,重点建设辅导员博客,大力加强一年级新生校园文化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吸引个性突出的新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入学适应教育中。

4.关注重点

入学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压抑、自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工作中我们要从心理和经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增强自信、学习人际交往技巧、调整心理偏差、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及时调整受助学生范围,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经济困境。

(二)循序渐进,做好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1.加强专兼职教师业务素质提升

专兼职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导,加强业务学习与督导,不断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每年选派两名以上的专兼职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专业素质培训,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员业务论坛,对加强学校、学院专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应通过校内培训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过程中对学生问题的指导力度和鉴别能力。

2.加强朋辈辅导工程建设

坚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督导,通过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班会、心理剧等活动,提升全体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心理调节能力,学会分辨同学当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尝试帮助同学解决程度较轻的心理问题,并做好心理问题同学的转介与报告。继续加强成长热线接线员的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做好推广工作,让成长热线与班级心理委员、心理支援团员都能成为学生身边真正的知心朋友。

(三)加强关注,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群体在学习、经济、就业、婚恋等方面存在问题日益突出,呈现“高文化、低龄化”的趋势,这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着重加强研究生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渗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积极健康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积极组织并创造条件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等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沙龙等形式,促进交流,获得社会性支持,提升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