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新生心理测评建档工作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对大学新生心理指标进行分析,及时教育引导,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访谈情况,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如下:一、测试对象与方法1.测试对象:×××大学2013级全体新生。

大学新生心理测评建档工作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对大学新生心理指标进行分析,及时教育引导,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2013级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心理普查建档工作从10月14日开始,于11月上旬基本完成,普查测评采用网络心理测评系统,普查结束后,根据普查所用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的筛查结果,我们给377名学生发去邀请信,请他们来咨询室访谈,对存有心理隐患的同学及时确认并进行干预。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访谈情况,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如下:

一、测试对象与方法

1.测试对象:×××大学2013级全体新生。

2.测试目的:通过调研,分析、总结我校新生心理特点,为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3.时间:2013年10月14日-11月11日。

4.测量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5.方式:采用心海心理测评系统,通过网络进行。

6.统计分析: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数据,我校2013级本科生共计3961人,研究生1171人。截至11月11日上午11点,共计3940名本科学生完成了测评,除去外国留学生、休学等无法完成的学生外,所有本科学生都已完成;574名研究生完成了测评,完成率49.02%。

二、测试结果

1.总体情况

表1 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大约有41.03%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或困惑。总分低于200分,单项因子分超过2的学生人数是36.69%,这些学生整体上看问题不严重,但是在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多数属于新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2.SCL-90总分及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

表2 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

(注:SCL-90量表,常模指正常成人的平均分,个体得分若明显高于常模,则表明个体存在这一方面的心理问题。标准差表示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分布得越分散,个体间的差异越大;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分布得越集中,个体间的差异越小。)

从表2可以看出,对比常模,2013级新生的总均分接近常模;具体到各因子,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稍微高于常模。

3.对重要题目的回答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有三道题可以反映学生是否有自杀倾向,即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第59题(“想到死亡的事情”)、第79题(“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学生对这三道题的回答情况详见表3、表4和表5。

表3 SCL-90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频次分布

表4 SCL-90第59题(“想到死亡的事情”)的频次分布

表5 SCL-90第79题(“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的频次分布

4.16PF各因子得分情况

表6 16PF量表各因子项目得分情况

(注:16PF量表各因子含义:乐群(A)、聪慧(B)、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敏感(I)、怀疑(L)、幻想(M)、世故(N)、忧虑(O)、实验(Q1)、独立(Q2)、自律(Q3)、紧张(Q4))

从表6可以看出,2013级新生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幻想(M)、实验(Q1)、自律(Q3)几个因子得分较高超过10分,他们具有情绪稳定、喜欢支配、轻松兴奋、有恒心负责任、敢为爱冒险、富于幻想、喜欢自由、自律等明显的人格特点。

三、讨论与建议

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一新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具备理性处理人际冲突的愿望等个性特点,在大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校的满意度、专业的满意度、同伴关系和学习目标等因素成为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导致新生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学习和就业成为困扰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帮助新生尽快摆脱不良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尽早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成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2013级新生心理测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模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应创建以学生为本,以生活指导、学习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督导、思想教导、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传媒、校园活动等途径,坚持以学工人员为主体,以系主任、任课教师、机关干部、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等为重要力量,邀请或动员学术带头人、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以及新生家长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的全员育人模式。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时间应延伸到大一甚至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大一新生重新确立人生目标、进行角色转变与自我认同感的实现、建立学习目标并转变学习方法、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并学会管理个人时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诚信教育。

(二)朋辈互助,促进新生团体融合

朋辈心理互助较一般的心理咨询具有主动性、相互性、直接性等特点,大一新生入学之初表现出的人际适应、学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都属于发展性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朋辈互助所能解决的范围之内,因此充分调动班级心理委员、心理支援团团员和成长热线接线员,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支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大一入学起,定期进行朋辈心理互助培训,从基本态度、基本技巧到自我情绪管理、心理互助与训练等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朋辈互助的能力和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危机干预,加强干预网络建设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建立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深入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工作网络,可有效防范危机事件的发生,弱化危机事件的影响。我校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网络,定期筛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每月两次零报告,重点关注考试失败、失恋、家庭重大变故、有轻生念头或行为、医院诊断神经症和精神病等十二类学生群体。对排查出的危机个体,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或转介专业医疗机构,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复学的学生定期进行回访,及时帮助学生摆脱危机事件的影响。

(四)专兼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专兼职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导,加强业务学习与督导,不断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每年选派两名以上的专兼职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专业素质培训,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员业务论坛,对加强学校、学院专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应通过校内培训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过程中对学生问题的指导力度和鉴别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