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概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概述

时间:2022-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也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根据中国产业洞察网分析,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的形势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成为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2.2.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科技因素与知识资本的催化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土地、自然环境和资金等硬性资本的约束,而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信息、知识、文化等智力资本,不仅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原有传统产业向战略型新兴产业转型,而且还提升了传统的产业的价值空间,使传统产业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趋势,因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也是世界上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最终将面临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和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导致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产业转型和经济升级的环境条件。改期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收入快速提升,居民的空闲时间的增加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成为城镇居民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也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自2003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参见表2G1)。

表2-1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有关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如2006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后,为了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009年我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标志着国家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了整体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这一年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此后,我国“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创意设计业作为文化系统“十二五”期间要发展的十一个重点行业门类之一,并明确了搞活创意设计市场、培育壮大创意设计类龙头企业、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孵化器等主要举措。

从全国整体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超过同期GDP增速12%以上,2013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6000亿,初步显现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见表2G2)。

表2-2 201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结果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而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也得到优化。2014年,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占较大份额的新闻出版、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电影等继续快速发展,分别占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份额的28.6%、23.8%和21.3%;会展、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平稳增长,分别占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份额的9.6%和6.5%;文化艺术、设计等也有较快增长;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艺术品交易市场增速下降了50%左右,占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份额仅为2.2%(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见图2G1。

图2-1 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

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根据中国产业洞察网分析,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见表2G3)。一是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湾创意产业集群,二是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三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四是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五是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六是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

而来自地方的数据也显示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达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注册资本4338.5亿元,同比增长39.4%。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029亿元,同比增长9.5%;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人,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的形势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成为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表2-3 全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随着国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也逐渐放开,过去主要依靠国家资本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的局面逐渐改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通过促使国有和民营以资本为杠杆,实现文化资源整合重组,创建了一大批民营文化产业集团,大力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民营资本成功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事例见表2G4。

表2-4 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事例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总之,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力不断增强,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规模和水平方面都在不断提升,突出呈现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经济相互渗透的产业面貌。到目前为止,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与欧美国家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先发优势相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在经验、资金及国际运作方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突破,目前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还非常少,因此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非常重要。要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下一步必须努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继续增强中国原创文化品牌,扩大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2.2.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造力缺失

从前述可知,我国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不仅少走了许多弯路,而且还发挥了后发优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后发国家,整个产业目前仍然处于成长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发展模式雷同、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源于内在的价值链意义上的产业集聚,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特别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不容乐观,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各地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反观中国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媒介行业、娱乐行业),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创意同化和产品同质现象越来越严重,文化领域内许多节目没有生命力,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文艺作品也只是一种文本再生产。近年来,我国大量文学作品“题材趋同、照搬成风”,文艺创作掉入了“虚假繁荣、创意贫瘠”的瓶颈。“目前国内的文艺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是复制品”。“复制”和“山寨”现象勾勒出了文艺创造的萧条生态,“原创不足”成为中国制造的现实窘境。创造力稀缺、想象力干枯,造成审美意蕴的匮乏和文化价值的损耗,也带来文化认同的断裂和当下文化彷徨。

特别是由于缺乏产业化动作和先进理念,在许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到目前为止只能算是世界级的制造工厂,而不是世界的创造中心。许多先进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大量依赖进口和国外公司。而发达国家由于拥有品牌,控制了产业链高端,他们充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把最核心的设计拿到中国来加工,而中国却缺乏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创意,造成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原创性在中国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越来越匮乏。比如,2004年当湖南卫视推出的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大获成功以后,国内多家电视台竞相模仿,致使中国内地电视圈内产生了多个频道在同一时段上演模式相同的超级选秀节目这一现象,造成了中国电视圈里很长时间内出现“日韩学欧美,港台学日韩,大陆学港台”这样的情况。而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西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性受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之光”。在当下技术升级、工业基础已相对雄厚、创意产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仍在进行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不是“新技术”的重复使用,也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技术和工业基础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生长的养料,整个产业的成长需要植根于整个社会这一方沃土才能茁壮成长。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的缺失需要我们加深对原创力缺失这一问题的深刻反思。从文化的根源来分析,自晚清以来,受封建主义思想和缺乏现代文明的洗礼,我国在文化上处于狂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而在国门洞开以后,受到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冲击以后,使得我国缺乏文化上的自信。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革新,导致长久以来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习惯于“吃老本”,热衷挖掘历史而忽略面向未来,关注盘活存量而忽视创造增量,宁愿守住历史的包袱,也不愿开拓新的疆域。现实生活中只“求同”不“存异”思想的存在,使我们拘泥保守、害怕出新,“中庸”的观念使我们安于现状、麻木懈怠,“内敛”的性格使我们习惯于“拿来主义”,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的小农思维造就我们思维狭隘闭塞的惯性,缺少强烈的创新冲动。由此也导致了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尴尬与矛盾:一方面我们对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侃侃而谈,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时,一味以“立异”的方式取代“创意”、“创造力”等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对文化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路径又一筹莫展,往往怪罪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创新及其成果的保护、转化和应用机制尚不健全,全社会投入创新的环境和气候尚未形成,创意人才的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能够贴近群众需求、市场认可度高的优秀文化产品依然缺乏。对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类似的观点亟须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的缺失需要我们加强对“创造力”这一概念的深刻认识。创造力既是一种价值重塑,也是一种思想解放,是选择以新的发展观发展经济的视域和气度,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倡导的创新驱动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高度依赖创新和创造。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需要大力培育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本部分关于创造力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力的认识不做详细描述,留待后面的章节进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