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在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综述研究。

近些年来,以“知识”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不断涌现,“个性化服务”和“消费型经济”特征不断显现,依托新技术和新模式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此环境下随之产生并快速成长。[1]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经济,最早产生于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欧美地区文化和经济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1999年,学术著作The Regional Dimension出版,重点关注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The Next Ten Years提出要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个方面来帮助公民发展并享受创意;2001年,英国又发布Creative Industries M apping Documents2001,对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内容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004年,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 ics Esti-mates中公布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相应的介绍。随着一系列研究成果和相关文件的发布和问世,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并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欧洲的英国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或者支柱产业,并采取利好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的提升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世界著名城市纽约、东京、伦敦等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在查阅国内外大量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综述研究。

一、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在国外相关文献中,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统一的称谓。例如,英国使用的是创意产业,而在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西班牙则称之文化休闲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德国、荷兰和韩国等许多国家也称之为文化产业。虽然各个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上却有相似之处。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情况来看,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英国政府发布的Creative Industries Mapp ing Documents 1998指出创意产业就是:“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的技能和才华,能够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创造财富的潜力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行业的集合。”主要包括以下行业和领域: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电视广播。

表2-1 英国创意产业分类[2]

续表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创意经济:如何从创意中盈利》提出,创意产业应包括“所有版权、所有专利、所有商标及设计行业”四大类。该定义超越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几乎包含了所有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口径相对宽泛,对于计算“创意产业”的实际效益缺乏指导意义。[3]

英国学者David Throsby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概括为:在文化生产过程中涉及创意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而在这其中嵌入了某种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达符号意义的产业。[4]David Thorsby认为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第一,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创意产业活动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5]

Oakley K(2006)指出:当涉及更加宽泛和更加广阔的文化范围和领域时,“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是具有相同含义的,而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二者并不完全等同。[6]著名文化经济学者理查德·凯夫斯(Richard Ca-ves)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上,更狭义地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按照这种定义,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以及时尚、玩具和游戏等。[7]

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M ichael Keane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经济部门环环相扣而成,这些部门主要集中于符号特征的文化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开发,比如说艺术、电影、互动游戏,或者提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符号和信息服务,领域涉及建筑、广告与市场营销、设计、网络、多媒体、软件开发等。

Tow se R(2010)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动力,随着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使文化产业与艺术产业一并被称为创意产业。[8]Mutlu Binark和GünseliBayraktutan(2012)以游戏工作室和价值链生产为例,研究了土耳其的新型创意产业,两位学者详细分析了数字游戏产业在土耳其的发展历史及分布区位,并对产业结构、出版和授权、分销和营销、劳动力、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9]

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交叉版权、部分版权、边缘支撑四大类。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多是文化艺术类服务业;交叉版权产业主要包括录影机、电子游戏设备等;部分版权产业则与设计类相关行业相关,而边缘支撑产业是指那些服务于受版权保护的物品宣传、传播、销售的产业。美国密苏里州发布的《创意与经济:密苏里州创新产业的经济影响的评估报告》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雇佣大量艺术、传媒、体育从业人员的产业,当与艺术相关的职业比行业艺术人员平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就可被视为创意产业;在一个产业中从事创意工作人员比例超过10%即可定义为创意产业。对艺术的依赖度是通过计算工作在产业内所占的比例确定的,这些工作属于“艺术、设计、体育、传媒业”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提出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有机结合,将创意分为经济创意和文化创意,其中经济创意是能引导在技术、商业实践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创新的动态过程;文化创意包括想象力,即一种产生原创观念的能力,以及能用新的方式阐释世界,用文字、声音与图像加以表达;该组织2010年提出创意经济是艺术、商业、关联性、创新驱动和新商业模式的交叉融合,数字时代大大增加了音乐、动漫、电影、新闻、广告业等经济收益。[10]

加拿大则将应包括实质的文化产品、虚拟的文化服务,也包括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的艺术与文化活动定义为文化创意产业。[11]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用产业手段制作、公演、展示、销售文化艺术作品及用品,并以此为经营手段的产业。

澳大利亚采用“版权产业”概念,并将其划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版权分销产业三类。核心版权产业是指那些将版权作品的创作作为其原始产品的产业,包括报纸印刷或出版、广播服务、电视服务等16个产业。部分版权产业是指那些只有部分活动与版权作品的创作相关的产业,包括印刷、计算机咨询服务、测量服务、广告服务等8个产业。版权分销产业是指那些与版权产品的分销相关的产业,包括摄影设备批发、书籍杂志批发、报纸书籍文具零售、图书馆、博物馆等在内的18个产业。

新西兰采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其定义为“以个人的创造力、技艺与才能为基础,通过智能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的建立与开发,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界定,即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它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12]

通过国内外诸多学者和政府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阐述,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高级模式。国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阐述基本一致,即强调创新力和创造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其具体定义一般由产业源头、产业路径和产业效益三部分构成,并强调其产业源头——创意的功能。但是学者们在创造力范畴的理解上存在分歧[13]:一类是以霍金斯为代表的较为宽泛的定义。他们认为,只要涵盖“个人创造力”和“知识产权”的活动就可以称为创意产业,因而部门界定也比较宽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另一类是以凯夫斯为代表的较为狭隘的定义。他们认为创意产业内涵比较集中在文化艺术方面,强调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某种程度上可等同于“文化产业”的内涵。

(二)创意阶层、创意城市和创意指数

创意阶层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于2002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意出现表明了当代经济中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它拥有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其来自从事建筑与设计、艺术与教育、科学与工程学、文化与娱乐的人们,还包括在商业与服务、金融与法律、保健与及其相关领域的创意型专业人才。”[14]A rvidsson(2007)以广告业为例进行研究表明:广告专家虽然是Florid所描述的创意阶层中的成员,但并非创意产品的核心生产者,而核心生产者主要是处于产业链中无薪的非物质生产者,应重视艺术家、设计师与音乐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5]Hyman,Faricy(2009)通过对276个大城市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创意阶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2)社会资本有助于全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但无助于增加就业岗位;(3)高校的集中有助于经济增长。因此,他认为政府经济发展政策中的“创意”倾向未必有助于经济发展。[16]

关于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研究,Sassen(1995)认为创意城市应该具备蓬勃发展的艺术、文化领域内容、文化和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和经济产值的能力[17];Pratt(1997)认为,一座拥有创意产业的城市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意城市,能否成为创意城市的关键在于这座城市是否能够为创意产业提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壤。[18]Landry(2000)提出创意城市发展的七大要素:都市空间与设施、地方认同的氛围、人员品质和意志、领导素质、人力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发展机会、组织文化、网络动力关系。[19]Glaeser(2001)指出创意阶层对城市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求较高,充实的商品市场及服务、良好的城市外观、低犯罪率、良好的学校等公共服务的完备、便捷的交通及通信基础设施,并提出创意的技能、阳光和城市蔓延“3S理论”。[20]Sco-ter(2003)认为,一个城市要发展创意经济的基础是:以艺术、科学和文化为核心的固有结构、以地理为基础的文化团体、与地域紧密相连的生产制度及环境。[21]加拿大学者Bradford(2006)认为创意城市可以通过管理创新、市民事务创新、经济创新、社会创新和艺术文化创新,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知识组合成创新的办法以解决复杂的事务。[22]

创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创意产业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一种指数。这个概念最早由佛罗里达(2002)提出,指由人才指数、技术指数和宽容度指数三个要素层和系列评价因子:高科技、创新、创新阶层比例、同性恋、人口混杂、波西米亚和各族融合等等组成。[14]Florid与Tinagli(2004)提出“欧洲创意指数(ECI)”的概念,并指出这个概念由创意人才指数、创新能力指数、高科技指数、多样性指数组成,包括创意阶层、科技人才、人力资本、研发、创新、态度、价值、自我表达指数等组成。[23]

(三)产业范围、政策与其他经济领域关系

国外学者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政策、与其他经济领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Burama K Sagnia(2005)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还在打擦边球。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创意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比如印度和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的案例,以及在塞内加尔、南非、印度和巴西获得成功的手工业等。作者还认为,如果文化能力发达并可以加强文化机构、组织和网络,那么创意产业和文化资源的发展就可以有效地完成。[24]

Greg Richards等(2006)指出,文化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市场正成为市场的新宠。然而,很多消费者都已经厌倦了文化在不同目的地的复制再现。作者通过开发新产品时需要的创造力及如何应对持续再生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创意旅游项目的案例对文化旅游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造,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研究了创意空间,指出了创意旅游需要不断地持续发展。[25]

Avril Joffe等(2007)指出,虽然创意产业在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被认为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创意产业在南非没有被重视。作者指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特别是贸易和工业部门之间,艺术和文化产业战略之间;作者还提出了促进南非创意产业发展的四个核心目标:创造意识内的政府和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设定雄心勃勃而又切合文化产业实际的发展目标;鼓励产业培养并具有文化产业的自我意识;安排“创意南非”如何实施。[26]

Dieter Puchta等(2010)在《柏林创意产业:未来重点产业的实证分析》一书中,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论、国际研究、柏林创意产业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他们认为:目前,没有可以普遍和广泛接受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几位作者详细介绍了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观点,并对来自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也对德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27]

Stuart Cunningham(2011)对Paul Stoneman的软创新(soft innovation)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经济学、产品美学及创意产业三大领域出发,深入研究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学识、政策等方面协同发挥力量,其中公共政策对创新影响较大。对于创意产业来说,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被认为是创意产业拓宽发展范围的开端。[28]

Stefan Seidel(2011)以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创意密集管理程序的理论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创意产业在商业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创意密集型流程的特点是高度不确定性,创意组织追求创意和操作流程的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创造性和操作的风险。[29]

Antonio García-Tabuenca等(2011)研究了西班牙的创业、创意产业和区域动态发展后认为:创业率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对供给和需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30]

Irma Booyens(2012)以开普敦为例,研究了创意产业在不平等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与挑战。作者认为:创意产业是推动市区建设、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其增长常常与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t)的城市经济转型相联系,因此导致城市的经济基础已经远离了制造业,而是走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31]

Paul Stoneman(2012)在对Jason Potts于2011年出版的《创意产业和经济的演变》一书进行书评时指出,该书谈到经济学发展和演变时,非常重视人力资本、创意和技术所起到的作用,而且特别关注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32]

Roberta Piergiovanni等(2012)基于2001—2006年意大利103个地区的数据,研究了创意、知识产权、新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投入等一系列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从业人数的增加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大学里面如果设置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则会导致更多的就业增长,而对商标、专利、文化设施和工业区的发展则没有明显的效果。[33]

Cinzia Colapinto等(2012)认为:自21世纪初以来,知识和创意在经济发展中一直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创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增长水平,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强和积极的影响。作者还关注来自管理和媒体的理论方法,并以澳大利亚创意企业为案例,对解释创新和知识产出的三重螺旋模型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34]

Christian Barrère(2013)研究了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造动力效用的过程和机制。作者认为:基于文化遗产的创造性工作,就是积累创造力。通过研究得到结论认为,文化遗产具有双刃剑效应,即文化遗产所赋予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沿着既定路径发展并促成一种创意,而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也可能会形成锁定效应,在发展的道路上制造障碍[35]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网络组织关系

1.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首次使用“创意产业集群”一词是在新英格兰的“发展创意产业计划”,认为集群具有相关的生产线、共享的市场、共同的需求三方面性质,这种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促使创意产业向特定区域集聚。[36]

Turok(2003)以电影和电视产业为例研究了苏格兰创意产业在城市中的集聚和发展。指出近年来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城市的规模及生活质量,城市的文化及公共部门的作用,有力地解释了创意产业的发展。[37]

Dolfman等(2007)通过分析1990—2006年纽约和洛杉矶的就业和工资项目的数据库,探讨了这两个城市的创意艺术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创意艺术产业集聚显示出人才地理集中的重要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8]

Terry(2010)从文化和经济地理的视角指出:由于文化资源有着深厚渊源,通过创意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将创意产业和地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将有利于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39]

2.文化创意产业网络关系

余晓泓(2010)认为创意产业具有模块化的网络组织特征[40],O摧Connor(2006)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由小企业集聚所组成,创业者大多是自由职业者,即所谓的独立企业或个人,因而完全依赖于本地隐含知识的快速获取,工作机会主要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产生,并由此带来比较明显的集体效应,促使创意企业和个人因学习和合作关系而互相结成网络联系系统。[41]再加上其显著外向联系与根植于本地文化的特征形成的社会网络,使创意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更宽、更广、更复杂,也使得创意产业区网络依赖程度比制造业更甚。因此,许多学者都从网络组织关系来研究创意产业集群发展。[13]

(1)生产网络组织关系

Scott(1997)认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使文化产品合作、风险企业和创意伙伴等形成了全球性的网络,使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区之间形成网络关系和特殊竞争优势,这种生产联合形式相比集聚本身而产生的潜在力量要强大得多。[42]Yusuf和Nabeshima(2005)则从文化创意产业区行业构成的角度分析了行业之间的联系程度和网络关系,并由此构成创意产业园区行业网络组织。[43]Pratt(2004)基于形成和发展条件与辅助机构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成的外部网络组织,即创意产业区的生产网络,并由此构成创意产业区发展的辅助机构和辅助设施,如教育和培训、专门商业服务、零售业和研究机构等。[44]

(2)创意网络组织关系

国外学者在创意网络研究方面,主要从网络环境组成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意情境问题,并认为集群本身创新机制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有特别的网络环境吸引力。[13,45]Molotch(1996)认为文化创意集群内部有显著的创意和知识密集企业的强制邻近性。在这种独特的产业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组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机制。[46]Cabrita Maria Ros被rio和Cristina C(2010)探讨了创意产业对城市和地区智力资本发展的促进作用。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创意产业被认为给地区带来了多样性,其依托的才能和智慧可应对全球快速的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创意产业重建区域智力资本,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7]

(3)社会网络组织关系

Jeffcutt等(2002)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组织关系是为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变化多样的市场需求结构及迅猛发展的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48]Browm等(2000)研究了音乐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网络组织关系,认为景观、情境和发生地方等软网络环境促使知识和信息的交换而形成一种社会网络,因此软件环境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网络的必要条件。[49]

由此可见,创意产业集群是由众多中小企业互相联系而组成,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并且根植于当地文化系统,并且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表现出的网络动力效应比一般产业群落更为先进。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创意资本是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的典型特征。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自从英国首次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意识到文化创意的经济推动力,相继出台各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兴起,有着浓厚的背景:当前中国经济的深度改革、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开拓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随着创新与科技在社会生产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学术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1.学者的定义

厉无畏(2006)提出:“广义上讲,一切由创意推动的产业都可称为创意产业,通常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50]金元浦(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精神文化的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全面结合形成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51]李世忠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运用个人的智慧、灵感、技能、天赋,采用科技与艺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构建、嫁接、创造和提升,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提供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52]熊澄宇(200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内容、科技、资本和服务四个核心要素,具备原创、差异和不可替代属性的内容产品能够引发社会的需求,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产品的形态,资本实力能够决定市场的规模,服务水平能够决定事业的成败。[53]周哲(2010)认为,知识和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努力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大力培养创意型人才、积极践行产学研一体化。[54]

融合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胡晓鹏等(2006)指出在产业价值链上,创意产业处于价值链上游,属于高端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相互融合。[55]孙启明(2008)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将知识的原创性、变化性与内涵丰富的文化相融合,通过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产业功能。[56]王志成(2007)、宋泓明(2007),秦瑶等(2008),侯博(2009),金元浦(2010)等人也强调创意产业的“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科技和资源进行创新的整合而形成的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高创新度的产业集群。[57-60,51]邢华(2009)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一个各环节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其内部结构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网状价值链和线性价值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价值链的整合。[61]

创意和创新性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重要特征。南旭光等(2010)认为,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保证对创意的认可和接受,并大规模实现创意对其他产品价值的增值功能。[62]姚东旭(2007)指出,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创意存在于所有的产业之中,只有产业中关于文化方面的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63]蒋三庚等(2010)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手段、核心价值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手段有三个,分别是创作、创造以及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是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交易特征是知识产权消费。[6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高知识性、高附加值性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如覃京燕等(2011)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涉及创造力、文化底蕴和知识产权等,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性和强融合性,是资源节约生态型的产业。[65]顾乃华等(2011)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较之于一般产业具有一些特殊特征,其高端化、高辐射、高集聚的特点,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改变了服务本身及其相关内容,使顾客切身感受到超过预期的服务价值,而且显著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和价值,如人力、知识等资本传送器的功能,进而重新组合企业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推动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作者还利用全球110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表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显著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66]

(2)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定义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下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电影视、文艺表演、文物及文化保护、文化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演出场馆等)、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社团、其他等);外围层包括网络、旅游服务(旅行社、旅游景点、娱乐、游乐、休闲、健身娱乐)、文化(中介代理、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层包括器材(照相、乐器、游艺、胶片胶卷)、设备(印刷、广播电视、电影、家用视听)、办公类(文具、玩具、纸张、磁带、光盘)、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指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总和。”将创意产业划分为八大类,分别为软件服务类、影视艺术类、工业设计类、建筑装饰类、展演出版类、广告企划类、流行时尚类和运动休闲类。[67]

我国台湾地区(2001)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通过运用智慧财产,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促进提升整体生活的行业”,其创意产业包括视觉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展演设施、工艺、出版、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产品设计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13个产业。

香港大学课题组(2003)在英国创意产业分类的基础上,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开发、利用创意、技术、技能和智力资产,进行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68]

在香港,文化创意产业以英国创意产业的概念为架构,在第二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产业。在该定义里,强调“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这一定义力图较好地弥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意不在理论和概念上的区分或争执,而在促进香港实际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实效。[68]

我国内地最早是在2004年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创意产业”概念,即“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认为“创意产业是5C产业,其内核是由文化(Culture)、创意(Creative)和内容(Content)三个方面组成,外轴是融合(Convergence)、链(Chain包括资源链、价值链、产业链)和集聚(Cluster)三个方面合成”。[69]

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第一次从产业链的角度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70]

广州市统计局创意产业课题组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科技”三者深度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它既联系于文化,是各行各业都可以用来提升行业价值、树立行业特色的元素,同时,它又区别于文化,强调更多的是创造、创新、创作,重点特点在于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导向和对产品研发、推广的带动作用。首先,它通过创作、创造引领消费、改造技术。其次,它离不开科技支撑,同时需要接入巧妙的商业模式,使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无限放大、延伸、辐射,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71]

(二)文化创意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社会生产部门在一定空间存在的基本形式,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地区的分布,也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组合;是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等多种条件综合的结果,其目的是寻求具体产业在空间上的最佳区位。[72]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是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华荣等(2013)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即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现同构化、低度化趋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持续扩大;并提出了推进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加强政府主导和统筹,为优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提供保障;提高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促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健全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快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创意资源要素配置;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知名度。[73]

周春山等(2009)总结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其发展水平在中国居于第二层次;咨询策划类为创意产业主体,影视文化和科研教育所占比例最小;企业平均职工人数较少;经济类型以内资企业为主,并研究了影视文化类、电信软件类、工艺时尚类、设计服务类、展演出版类、咨询策划类、休闲娱乐类、科研教育类创意企业空间分布特征。作者还研究了创意企业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创意产业主要在内环线内集聚;“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高校附近创意企业集聚群显现。探讨了广州创意企业空间分布的“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式”三种模式,最后分析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74]

曾光等(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具有产业集群化趋势、对创意资源的根植性和新经济空间特征等鲜明特点,基于比较优势和集群化发展原则,提出江西省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的重点是着力打造以井冈山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创意产业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艺术创意产业群、以南昌为基地的高新技术创意产业群和以傩文化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创意产业群。[75]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概念源自《国家竞争优势》一书,该书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76],2000年该书的作者迈克尔·波特重新对产业集群进行界定: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的地理集中或者形成的地理聚合体。[77]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规模兴起及其所带来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如,宋泓明(2007)认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已远远领先于理论,即现实发展飞快,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主要瓶颈;作者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创意产业集聚区合理发展的政策建议。[57]

李蕾蕾(2009)认为,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相关园区过程中,必须要拓展视野、开拓思路,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及与之相关的园区视为由艺术家和创意团体、文化艺术公司、项目生产公司以及公民消费者等各方面参与主体融合为一体的一个复杂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社会关系网络、创意环境、知识、信息和创新机制是系统稳定运转的润滑剂。这种多主体融合的观念,有利于设计出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集群发展的政策架构,也有利于相关理论的研究开展和不断丰富。[78]

路光前(2009)以西安高新区为例,采取了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园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基于对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的深刻剖析,提出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项目紧密结合的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应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扶持基金,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有效开展并实施人才培育和中介机构引进战略。[79]

朱慧等(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作者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阐释和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集聚的四大主要因素分别为需求因素、人力因素、政策因素和文化因素。[80]李学鑫等(2010)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城市区位倾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如集中的市场、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与支持行业等,但并非是其形成演化的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者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画虎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由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构成的非贸易性联系、文化传统、偶然历史事件,在我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初期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政府的适时介入则是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后继发展的“催化剂”。[81]

华正伟(2011)认为区域经济空间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地理共同性以及资源或经济结构的相似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正是这种内在经济关系的外在组织形式表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空间产业组织模式,同时也是目前资源配置的最佳组织模式,具有规模经济、成本节约、创新连锁、区位品牌、竞合以及互补等六大空间经济效应。[82]

张振鹏等(2011)认为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伦敦、东京和迪士尼公司产业集群的案例解析后发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优异的环境、功能带动作用和文化的根植性等特征;作者从竞争、资本积累和交易成本节约三个角度,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内生机理,并指出政府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辅以配套的制度安排作为外部推动力,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83]陈小平等(2012)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通过重新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机制基础上,提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方法,并以湖南为例,初步介绍了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方法应用问题,提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从重视管理体制、创意产业理论研究、人才培育和建立公共发展基金等方面着手的政策建议。[84]

江锐(2013)等提出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聚集自发形成模式、原有资源改造利用模式、依托原有资源提升模式和全新规划建设模式,并从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领导机构,编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推动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管理体系;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全面集聚创意人才和中介机构;积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力提升集群化产业服务功能;打造创意品牌,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家化步伐等方面提出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85]郑洪涛(2013)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密集团聚,从而形成一定区域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网络组织体系,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扩张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创造更具集聚优势的需求条件并进行利益分配的经济形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竞争优势在于其所导致的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移的内在机制,在于其聚集产生的资源整合和价值观趋同。[86]

曾琎(2012)认为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在把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长沙等其他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入解析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应采取积蓄优势产业资源,注重创意人才开发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创建高效投融资环境;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优化集群发展外部环境;成立创意产业专职部门,完善创新服务平台;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建设包容性的文化与制度环境。[87]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绩效、创意指数和影响因素

张洁(2011)指出,许多地方省市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等以文化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相关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作者通过测算认为,相当多的东部省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距离既定目标的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作者通过构建衡量文化创意产业绩效的评价框架体系,得到结论认为,虽然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大,但产业效率较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发展,与想象中的集中于东部地区并不相符。[88]

肖永亮等(2010)对创意城市和创意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学者从创意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出发,通过探讨创意城市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类型,总结出评价创意城市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点,构建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该体系的应用,同时提供了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89]

史征(2010)认为文化创意指数是对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定量描述性工具。先有欧洲创意指数,之后我国的香港和上海也推出了各自的创意指数,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评价和推动作用。作者研究了“义乌·文化小商品指数”,这是世界首个以专业市场为依托、针对文化产业而编制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内容集合了价格指数、竞争力指数和创意指数的大成,能反映义乌文化小商品生产、流通和创意水平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促进义乌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提升义乌文化小商品专业市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形象和地位。[90]周清(2009)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确定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市州的城市创意指数进行了分析,基于各市(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的不同特点,提出各市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91]张春红(2013)等认为作为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以辽宁省14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案例城市创意指数进行定量研究,找出了辽宁省各城市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差异,并结合各市发展条件的不同特点,对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92]张炜等(2011)以北京市为例,回顾了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衡量各要素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认为政府政策、文化环境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93]

(五)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支撑体系和发展模式

李艳杰(2010)认为: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匮乏,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创意仍然无法实现。作者在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金融支持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增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金融支持力度的相关建议和措施。[94]厉无畏(2011)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比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针对特定风险采取一些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以扶持,与此同时也需要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从而更好地支持创意产业实现持久发展。[95]

王运生(2012)认为融资难是制约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从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角度去分析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指出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优势,政府扶助政策的差异化策略,借助政府的产业扶持与促进政策,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强化企业管理,促进融资模式的灵活性才能为突破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96]张玉敏(2013)认为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不.、投资体制机制不健全、金融支持乏力、法律政策环境不配套等问题是制约以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作者提出应通过更新投资观念、优化融资环境、拓宽间接投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等多项措施实现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97]吴俐萍(2006)等学者提出现阶段我国对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以微观优惠政策为主,主要沿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对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指向模糊,没有从创意产业的独特性方面建构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不利于该产业的长远发展。新兴创意产业发展与管理政策的滞后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创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创意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形态与新兴产业形态融合的产业,由于涵盖不同的部门,需要形成专精、细致的产业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进行支撑,才能配合产业的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98]

符绍强(2008)提出:政府要在项目立法、用地、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处置、工商管理、进出口等方面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并引入民间资本,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意成果进行重点扶持。[99]胡晓鹏(2010)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为重心,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等六种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针对性研究,即“地区内内生+专业化=特殊资源型发展模式”,“地区内内生+多样化=自然演进型发展模式”,“地区内外生+专业化=政策聚焦型发展模式”,“地区内外生+多样化=功能定位型发展模式”,“地区外嵌入+专业化=市场选择型发展模式”,“地区外嵌入+多样化=环境主导型发展模式”。[100]李靖华等(2013)以杭州市西湖区的两个园区为例,基于创意集聚理论分析了我国风景名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提炼出了政府主导、楼宇租赁的“老城模式”和政府主导、依托高校的“新城模式”,协调可投资性和宜居性是风景名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指出风景名胜城区区位优势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和发展的重要依据。[101]

(六)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研究

王宇红等(2009)认为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揭示了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性,总结其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并分析其不足和缺漏,进而从政府、行业协会、创意企业以及以创作者为核心的个人等四个层面来构建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02]

邵培樟(2010)认为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在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者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提出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除了选择正确的路径之外,还应构建体系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机制,并采取若干具体的措施:结合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推动促进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的地方立法。[103]

王海燕(2011)认为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线,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全面的保护。作者以湖北省武汉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为例,提出保护战略的主体应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众多创意企业,这些参与主体应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04]

董凤华等(2012)认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部分企业维权意识缺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事后救济的行政执法手段效率低下;网络信息传播与打击盗版的立法两难;并提出了解决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强创意作品的版权保护。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机制。[105]

刘海虹(2013)认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欧美电视版式产业为例,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律和特点,在总体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较低的环境下,提出了一条在商业策略、行业规范和电视版式纠纷的替代解决制度的对策。[106]

从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文献的介绍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潜力很大,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就给国内外学者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介绍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政策、布局、集聚、发展模式、投融资体系、支撑体系、影响因素以及和其他经济领域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现象的研究与描述比较准确,对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较短,很多相关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例如,直至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划分标准。再者,如何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一旦外延边界模糊,就容易和传统的文化产业定义混淆,极易造成资料和数据统计的困难。在现实层面,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由于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发展经验对我国而言只能借鉴。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虽然我国出台有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但各地情况又不相同,因此并不能实行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个别地区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却无法直接在异地照搬。

作者认为,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目前,国内外政府、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表述和理解非常之多。但是如何进一步精确地界定其内涵,尤其是从文化、创意和产业层面对外延进行界定,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研究便可以顺利开展。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研究。现有研究尤其是有关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创意产业融合趋势的论证和描述上,并且其对融合发展诸问题的讨论分析也大多停留在表面,因而总的看来仍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研究。未来,需要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和农业、工业、旅游业、商业的融合点,深入研究寻找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产业潜力和带动力。

第三,不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不同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不同,产业发展政策不同,文化资源要素禀赋不同,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和发展模式也必然不同。因此,可以对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做进一步研究,探析创意产业不同发展模式形成的机理以及条件,以便更好地指导各地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四,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聚集脑力劳动者智慧的活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是一种创新、一种理念,具体的载体是数字信息产品。其知识产权理应得到科学、合理和严格的保护,尤其是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因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也将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研究重点。

第五,构建科学文化产业创意指数评价体系。创意指数是衡量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一种指数。目前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性分析文献越来越多,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量方法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创意指数,但指标体系涵盖的范围各异,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第六,定量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推进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各国和各地区的一致选择。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或者说二者具体的关系如何,部分文献只是定性地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何采用定量模型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七,文化创意产业个案的研究。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整体层面,缺乏相关个案研究。从其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演绎过多,归纳过少。[107]需要学界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重点更多地转向对个案的剖析,从具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实践中归纳和提炼经验,为更多的企业或者园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服务。

第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的实际,我国应采取和制定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这些产业政策培育促进文化创意市场的发展,使我国早日步入文化创意强国之列,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