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标管理理论与公务员素质建设

目标管理理论与公务员素质建设

时间:2022-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以上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庞大、人员众多的特点,在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中应该引入目标管理理论以明确每位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公务员素质模型的构建为公务员素质建设规划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的公务员素质建设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其三,目标管理理论为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参照系。

鉴于目标管理理论的以上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基层公务员队伍庞大、人员众多的特点,在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中应该引入目标管理理论以明确每位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目标管理理论本身也正好契合了公务员素质建设的需要。

其一,目标管理理论为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素质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公务员素质建设作为一项理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前应该具有比较成熟的构想即设定一定目标作为指导,例如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素质模型,并将其作为标准运用到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公务员素质模型的构建为公务员素质建设规划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的公务员素质建设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其二,目标管理理论为公务员素质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本书所构建的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中各要素的选取是在充分听取了公务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之上,根据组织所处的时代特征总结归纳出的绩优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一定意义上而言,本书所述的公务员素质模型构建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目标设置的过程,而素质模型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则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管理的过程。

其三,目标管理理论为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参照系。随着当今时代变革速率的大大加快,随着社会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公务员自身也普遍存在一种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然而,当前公务员素质建设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一套较科学统一的标准作为目标,因此,公务员往往不能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具体方面作进一步改善或加强。公务员素质模型的建构,就是尝试通过目标的制定,把每一位公务员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职位上所应具备的素质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为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一个参照系。通过将自身素质和标准素质进行比较,公务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和标准素质之间的差距,积极主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提升,这样既能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需要,又能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

[1]刘厚金:《中国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5页。

[2]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5]郭济:《坚持执政为民,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6]学习导报资料室:《国外公务员包括哪些范围》,《学习导报》2006年第1期。

[7]武志红:《中国公务员制度再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第10~12页。

[8]一般职包括除特别职公务员以外的国家公务员的一切职务,目前联邦政府白领职业即一般职序列职位的横向结构上,共分23个职组和420个职系。

[9]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转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10]屈继清,王远昌:《基层公务员的现状及未来》,《中国公务员》1997年第2期。

[11]甘培强:《现代政府运作过程中基层公务员的定位和功能》,《行政论坛》2004年第1期。

[12]苏保忠:《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13]林传鼎:《心理学词典》,江西科技出版社1987年版,第339页。

[14]柳文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15]“广义的素质概念”,见百度知道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832969.html?si=1.

[16]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pp.1~14.

[17]Spencer,Lyle M.,McClelland,David C.&Spencer,Signe M.(1994),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Boston:Hay McBer Research Press.

[18]Sanghi Seema(2007),The Handbook of Competency Mapping-Understanding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Competency Models In Organizations.SAGE,pp.8~9.

[19]Hayes,James L.(1979),A New Look at Managerial Competence:The AMA Model for Worthy Performance,Management Review,59,pp.2~3.

[20]Boyatzis,Richard E.(1982),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21.

[21]Spencer,Lyle M.&Spencer Signe M.(1993),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9~11.

[22]Hogg,Bridget.A.(1993).“European Managerial Competencies”,European Business Review,93(2),pp.21~26.

[23]Dubois,David D.(1993),Competency-Base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A Strategy for Organization Change,Amherst,MA: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ess,pp.4~9.

[24]Spencer,Lyle M,McClelland,David C,&Spencer,Signe M.(1994),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Boston:Hay McBer Research Press,pp.6.

[25]Gerald.E Ledford,Paying for the skill,knowledge,and competencies of knowledge workers.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Review(1995),Vol.27,No.4,pp.55~62.

[26]Green,Paul C.(1999),Building robust competencies:linking human resource systems to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Jossey-Bass,pp.5.

[27]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28]李和中,钱道赓:《中国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29]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30]胡深:《素质论—沉思主体自身之谜》,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8~71页。

[31]任健雄:《公务员素质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109页。

[32]陈耀锋:《试论公务员素质的内涵、构成及特征》,《管理》2007年第9期。

[33]李和中,钱道赓:《中国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34]李和中,钱道赓:《中国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35]韩志伟:《制订干部素质标准体系的构想》,《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

[36]Canada Public Service Agency,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Date Modified:2009-11-13.http://www.tbs-sct.gc.ca/faq/kcl-eng.asp.

[37]Australian Public Service and Merit Protection Commission:Human Resource Capability Model,2004.http://www.psmpc.gov.au/publications01/hrmodel.htm.

[38]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页。

[39]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通知,2003年11月18日,原国家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

[40]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746/2994977.html.

[4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 年9月18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

[42]Boyatzis,Richard E.(1982),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40~260.

[43]Spencer,Lyle M.&Spencer Signe M.(1993),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9~15.

[44]Dulewicz,Victor and Herbert,Peter(1999),Predicting advancement to senior management from competences and personality data:a seven-year follow-up study,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0,pp.13~22.

[45]Oshiins.Michael Lewis.Identifying a competency model for hotel managers.Boston University,2002.

[46]Ricciardi,Joseph N.:Achieving Human Service Outcomes through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Behavior Modification,Vol.29,No.3,pp.488~507,2005.

[47]Morrison Mike.HBR Case Study:The Very Model of a Modern Senior Manager.Harvard Business Review,Boston:Jan 2007.Vol.85,Iss.1,pp.27.

[48]Lucia,Anntoinette D.&Lepsinger,Richard(1999),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mpetency Models:Pinpoint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Organizations,New York:Jossey-Bass,pp.5.

[49]Boyatzis,Richard E.(1982),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25~35.

[50]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51]Spencer Lyle M &.Spencer Signe M.(1993),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9~11.

[52]Spencer Lyle M &.Spencer Signe M.(1993),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New York:John Wiley &Sons,pp.15.

[53]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54]潘云良:《领导者素质分析与测评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32~38页。

[55]倪楠:《高科技企业核心团队胜任能力模型设计》,见博锐管理在线网http://www.boraid.com/article/80/80751_1.asp.

[56]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57]程连昌,徐颂陶,戴光前:《国家公务员制度操作指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第26页。

[58]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59]吴志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60]吴志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61]U.S.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Groups and Families,January 2008,pp.104~153.http://www.opm.gov/fedclass/text/HdBktoc.htm.

[62]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页。

[63]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6页。

[64]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4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附件三《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中的附表《职务与级别对应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章第九条。

[65]吴志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66]谭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103页。

[67]吴志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8~102页。

[68]Drucker Peter 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Harper Paperbacks,2006,pp.1 ~380.

[69]Douglas M McGregor.An uneasy look at performance app raisal.Harvard Business Review,l957,35(5/6),pp.89~94.

[70]Rivette,K G,and Kline,D.Discovering new valu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1),pp.2~12.

[71]Drucker Peter F.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NewYork:Harper&Row,1974.

[72]Harry H Levinson.Management by objectives:a critiqu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72,26(4),pp.410~4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