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71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1871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过渡时期又有了新的认识。[32]1878年,一部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著作问世,这就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该书由1876年5月到1878年7月间恩格斯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前进报》撰写的一系列批判杜林主义的文章汇集而成。1883年,马克思逝世。

二、1871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

1871年3月18日,法国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尝试。但由于时机的不成熟等原因,公社只存在了72天。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及时地完成了《法兰西内战》等著作,对公社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革命所得出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28]这就是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如何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时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就这个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29]“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30]。还有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的,在1850年至1852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将过渡时期同无产阶级专政联系在了一起,提出通过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过渡时期又有了新的认识。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31]这就深刻地阐明了过渡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同无产阶级专政之间的关系。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的思想的同时,明确地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划分成了两个阶段,并就两个阶段经济上的成熟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分成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样两个阶段,并且认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社会,而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还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2]

1878年,一部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著作问世,这就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该书由1876年5月到1878年7月间恩格斯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前进报》撰写的一系列批判杜林主义的文章汇集而成。这部著作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加以系统论述。其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一编的《理论》部分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他“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反杜林论》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后确立。

《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全盘否定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三大空想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以及造成这种局限性的经济根源。

《反杜林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它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趋势。在《理论》部分,恩格斯阐明了这样的思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废墟之上的。但是,正如从前工场手工业及手工业同封建行会桎梏发生冲突一样,当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冲突了。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间的冲突表现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一方面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由于自己的起源而固有的这两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力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而生产力则以本身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完成这种变革的力量是无产者,完成这种变革的道路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且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反杜林论》还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一)商品生产将被消除,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二)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三)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随着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消灭,作为国家的国家也消灭了。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四)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由此决定了社会的分配只能是按劳动量去分配。(五)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前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1883年,马克思逝世。在马克思逝世后的十几年间,恩格斯在致力于指导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的同时,继续完成马克思未竟的理论研究工作,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它以完备的理论形态公之于世。恩格斯还在总结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原则;在研究资本主义新情况的基础上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揭示;在研究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争取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具体的策略原则。所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