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意义分析

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意义分析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目标。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意义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2001年10月24日,我国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第一次颁布的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指出:“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目标。这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一盘散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靠什么来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扎扎实实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帮助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果放弃或忽视公民道德建设,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认识共同利益的有效渠道。人人唯利是图、相互倾轧、尔虞我诈、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就不可能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二,公民道德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实现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教育与科技实质上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当然是指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劳动生产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在生产力要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没有劳动者的实践,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素质与生产力发展是成正比的。劳动者素质越高,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越多,质量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贡献。

第三,公民道德建设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国历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告诉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统统都搞不成。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的形势很好,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但由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人们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和不安定因素。这些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就会激化,就会小事变成大事,甚至会酿成乱子。加强道德建设,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解疑释惑工作、排忧解难工作、帮困扶贫工作,就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