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诚实守信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是道德规范的基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指人们的言行与内心的想法一致,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假。诚实为一切道德原则和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守信是指信守诺言,讲究信用,言必信,行必果,对自己所说的话和承诺的事承担责任和义务。守信是做人的一条重要的准则。总的来说,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与思想一致,不虚伪不做假,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诚实和守信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按一定的规则运行,要求市场参与主体讲究诚信。规则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规则和信用是管束市场行为的一系列规定和约束。市场规则的确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和约束,两者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对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诚信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加入WTO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诚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法律、法规、制度等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传统信用制度的大大削弱,急功近利之风蔓延,惟利是图之举泛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刚刚出现,处于起步的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个人信用制度更为落后,政府信用亦受到挑战。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欺诈、虚假广告、盗版侵权、恶意拖欠等不诚信行为每年损失近6000亿元,诚信缺失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当前薄弱的社会诚信制度日益成为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的“瓶颈”。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一项当务之急的大事摆在我们的面前。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诚实守信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

中华民族素以“信义之邦”著称于世。上下五千年,在中国上至皇帝的“君无戏言”,下至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有关诚信的至理名言世代流传。《周易》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讲“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都是古人关于“诚信”的代表观点,在今天这些观点依然成立,且为我们所借鉴。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从小事做起,注重在信用社会以“德”立身。诚信是个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发达国家,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具体个人,都建有信用档案,信用档案是个人资料的一部分。贷款消费时,银行会查阅个人信用记录,以决定是否贷款;就业谋职,有些公司也会查阅申请人信用记录作为审核录用的标准等。一个在诚信方面有问题的人,公务员报考不了,白领招聘不了,银行贷不到款,就是失业了领取救济金也颇费手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诚实守信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是道德规范的基石。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也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然而,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存在,也在大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大学校园中存在诸如考试作弊,在求职自荐书上伪造学习成绩、获奖证书、在校培训经历、学校评语,毕业多年不还银行助学贷款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质疑。用人单位不敢轻易相信毕业生的自荐书,不敢贸然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连累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也处于同样难找工作的尴尬境地。同样因大学生诚信素质缺失,国家助学贷款指标下达后,大学生却很难享受到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从中可以看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诚信之风应当成为校风建设的组成部分,诚信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一个不讲诚实守信的人,即使他读名牌大学,掌握了高技术,拥有了高水平,那他对社会有用还是有害呢?答案是清楚的。诚信品质事关一个人的前程,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诚实正直、实事求是、以诚取信、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思想观念,视信用如眼珠,自觉抵制“老实人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等错误的思想影响,用一点一滴的细心去积累个人良好的诚信品质,养成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的行为习惯。2000年7月,全国劳动模范王震以自己的商誉价值20万元,入股上海华联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上海零售行业中首次运用全国劳模品牌价值创办的新型公司。个人诚信是一种资格,是“第二身份证”,是“经济通行证”“经济护照”。归根到底,个人诚信是一种财富,是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社会的“无价宝”,这种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珍贵。

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1748年,杰明·富兰克林在他著名的“致富之路”演说中说“时间就是金钱,信誉就是生命”。在一个看中诚信品质的社会环境中,失去诚信就是失去人们的信任。诚信者付出诚信,收获信任。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足以使诚信者安身立命。

(二)诚实守信是人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人都渴望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比别人更突出、更优秀,取得更大的成就,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更充分的承认,这就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谁的产品质量好,服务周到,谁的信誉就高,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海尔集团之所以享誉国内外市场,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品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集团上下树立了一个共识,即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常有人问通用电气的当家人韦尔奇:“在通用电气,你最担心什么?什么事使你彻夜不眠?”这位备受全球推崇的CEO回答:“诚信。”无独有偶,西方出版的一本名为《百万富翁》的书,对美国1300名百万富翁进行了调研。在谈到为什么能成功时,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才华,而是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约束力”。在富翁们的眼里,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资产,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诚实守信是人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道德保证,是建功立业的法宝。

诚实守信是从业者必备的内在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人只有具备“诚”的道德,才可以从事自己的事业,以诚为本,才会事业有成。对于社会从业者,诚实就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岗位,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去。它要求从业者在职业生活中应该慎出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职业纪律。

诚实守信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外在行为规范,它要求在职业活动中做到诚实,讲信用。社会从业者,在事业中要以诚相见,干满点,出满勤,遵纪守法,踏实肯干,不用欺骗的手段获取荣誉和报酬,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严格履行合同,说到做到,不弄虚作假,不偷工减料,重合同,守信用。

在成熟的市场中,诚信者能获得市场交易资格,诚信给诚信者以机会。一个企业缺少资金,可以借款,而缺少信用却无法借贷。一个人缺少信用,就无人和他人交往,就会丧失更多地和他人合作的机会,那他就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前途和个人的发展。不讲信用是一种自杀行为,害人、害社会,最终害自己。当然,个别不讲信用的人可能得益于一时,但不可能得益于长久;可能得益于一事,但不可能得益于全部。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诚信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因此,诚信是事业成功者的通行证。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重点,是培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学会做人的着力点。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建设者,只有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品质,以诚为本,以信立人,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