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子运动与个人自由问题探讨

原子运动与个人自由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始基。原子运动或者因重量而垂直下落,或者发生偏斜。他感到因为伊壁鸠鲁担心:“如果原子运动总是自然的必然的重力之结果,我们将没有自由,心灵会按原子运动的方向被牵引驱动。”

二、原子运动与个人自由

尽管伊壁鸠鲁学派哲学的主题是人的问题,而且带有很强的经验的伦理学性质,主要目的是实现衰落社会中一般平民阶层中的个人的解放和幸福,特别是精神宁静的实现。这种带有政治哲学色彩的思想只以极小的篇幅隐藏在庞大的、系统的自然哲学、知识学说和伦理学说中。而该派的自然哲学和认识论,特别是原子运动原理、人的自由意志的观点和真理的价值意义的思想构成其人生学说、伦理学说和政治哲学的基础,而且也保持了逻辑上的一致性。只有解析和领会他们的自然哲学原理与人生幸福、政治问题的关联,才能深入地把握伊壁鸠鲁政治哲学。可以说,在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体系中,准则学和自然哲学建构了该体系庞大而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都为了人生伦理问题的解决,而人生自由与幸福的实现首先要对当时政治社会发话,当时的政治社会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当时的政治社会不可能被改造,即使改造了也意味着彻底颠覆了社会政治体系,因而人的幸福也只有投入到伦理学的研究中获得真理知识而不是投入到政治实践中改造社会才能实现。

伊壁鸠鲁学派的自然哲学,强调“自然”的意义,对自然的解释继承了原子论传统,坚持原子是万物本原的思想。伊壁鸠鲁又通过增加原子偏斜运动修改了德谟克利特的学说,为自由问题的认识与实现打开了由自然必然性所构成的牢固的锁链,确定了人的自由意志的存在,排除了到达幸福之路的种种理论障碍、思想偏见、现实重压和心理缺失,提供了实现幸福的“救世良方”。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始基。人的肉体与灵魂也是由物质性的原子聚合而成。原子运动或者因重量而垂直下落,或者发生偏斜。偏斜运动是无因的,是自己发生的,这是事物自然运动中必然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是一定会出现的,这就是说,自然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自由。讲偏斜,就是为了逃避命运的必然性而预留出了灵魂与意志的自由空间。卢克莱修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自由意志学说,并深切体会到了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他感到因为伊壁鸠鲁担心:“如果原子运动总是自然的必然的重力之结果,我们将没有自由,心灵会按原子运动的方向被牵引驱动。”[31]如果没有原子运动的倾斜来割断命运的必然性之束缚,“大地上的生物将从何处得到这自由意志,如何能从云中把它夺取过来?”[32]他指出:“我们正是借着这个自由的意志,而向欲望所指引的地方迈进,同样地我们正是借这个意志,而在运动中略为偏离,不是在一定的时刻和一定的空间,而是在心灵所催促的地方。”[33]由此可见,伊壁鸠鲁学派正是借助原子偏离理论,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宇宙决定论的消极性,为处在衰落已成为必然性、到处都存在着痛苦的现实生活中个人,反抗命运安排,实现幸福生活,提供了哲学本体论上的根据。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自由意志,或自由意志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个人幸福,横亘在个人幸福面前的阻碍又是什么?这是伊壁鸠鲁学派必须解决的问题。伊壁鸠鲁学派通过准则学或认识论的途径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把认识论的目的、认识的功能与个人幸福的价值问题联系起来,把真理看做是通向善以及实现善的途径和唯一手段。这也就是说,准则学提供了真理的标准和获得真理的方法,而自然哲学依据这个标准与方法获得了关于自然的真理,而自然哲学所提供的这些真理的用处,就是帮助人们摆脱恐惧,促使幸福生活成为可能。伊壁鸠鲁说:“应该记住,有关天体现象的知识,无论它是孤独的,还是和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确定的信念,达到心灵的宁静。除此之外,这些知识不再有其他目的。”[34]伊壁鸠鲁认为,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过程不能获得真理,这造成了心灵出现了许多恐惧,这些恐惧使人的心灵受到了烦扰而不能宁静,从而没有了愉快和自由。只要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的真相,特别是认识到了神的本质和死亡与人的关系,就会消除恐惧,获得幸福。

显然,伊壁鸠鲁学派对意志自由的状态及其意义的理解也只是达到了认识自由的层次,并赋予自然现象的真理性解释具有克服来自于主体自身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认识获得的真理,不仅消除了谬误和虚假,而且也因此能够克服因谬误而造成的恐惧,获得真理就能增强信心,消除痛苦达到自由。这比斯多葛学派讲求的顺应自然以实现自由的消极行为有更强的积极性,更显示了主体个人的真理认识和自由意志在实现幸福中的能动性。但伊壁鸠鲁学派的这种意志自由还没有达到实践自由的高度,没有看到自由意志的实践价值,没有强调或干脆就不认为人对自然过程甚至社会过程能够有什么实践干预,使得伊壁鸠鲁学派对政治社会始终保持一种“不入浑水”的旁观者立场。卢克莱修极力赞扬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优越与幸福:“当风暴卷过苍茫的海洋,掀起滔滔巨浪之时,从陆地上观看另一个人在海面上遇风浪搏击,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这样讲不是说另一个人理应懊丧,而你可能欣然愉悦;这样讲是说这种惬意感来于自己可以观察你已经摆脱的不幸际遇。同理,当自己可能置身于重重险象之外,观看原野上的场场厮杀、鏖战之时,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是令人最感快意的,莫若成为那一片片宁静乐土的主人,它的坚固的城堡不是别的,正是智慧之人的谆谆教诲。你可以从上方俯瞰下面的人群,他们盲目地东奔西走,时时误入歧途,追寻着生活的出路。人们在各自的社会地位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彼此竞争,一个拼命要压倒另一个;他们无日无夜不在全力增加财富的积累,企图成为万物的主宰。不幸的头脑啊,迷茫的心灵!黑暗是多么深重,瞬间即逝的生命所处的危难又是多么深重!你们没有听到大自然的吁求吗?其实那不是别的,只是让身体摆脱痛苦,让思想驱逐焦虑和恐惧,感触快乐,享受人生吧!”[35]

总而言之,伊壁鸠鲁认为,人要过快乐的生活,“一个人没有自然科学知识就不能享受无疵的快乐”[36]。科学如果不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也就没有价值。逻辑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的标准;自然哲学使我们理解了事物的自然原因。明白了自然原因就可以解除我们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可见“伊壁鸠鲁哲学和伦理学最明显的特点是强烈的现实感,这在物理学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在伦理学中则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坚持现实生活的物质一面。他总是关心个人的幸福,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体系,一门灵魂的营养学[37]

伊壁鸠鲁把自由理解为应处于自然和逻辑控制之下的过程,合理化的原子运动过程是人幸福的基础,它排除了痛苦。而痛苦是违背了原子运动的合理秩序,是心灵没有认识到真理而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暧昧认识”的产生从而形成恐惧造成痛苦。因此,伊壁鸠鲁哲学的原子论和准则学不仅提出了自由的本体论阐释,是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而且也提供了实现幸福的方法论原则或基本的方法对策。这也难怪伊壁鸠鲁哲学体系中,对伦理学问题论述不多,特别是在《物性论》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幸福的实现已经在认识论中解决了主要任务,在伦理学中就不必过分聒噪了,只要建立人之间的友谊与走出政治社会,幸福就自然实现。

在一个政治体制解体转型、社会普遍衰败的时代,个人更多地在现实境遇中遇到了生命的不安全、生活的艰辛和灵魂的纷扰等诸多痛苦问题。伊壁鸠鲁哲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哲学的阐释,为世人提出生存的策略。这种策略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方略。其一是认识问题,认识到痛苦的根源,具体措施是节制欲望和克服恐惧;其二希冀法律、政治制度、官员和王政为人们带来安全感,但这可能性不大;其三就个人而言,就是置身于政治之外,不承担社会政治责任。这在当时确实发挥了较大的社会功能,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深化,其影响力在不断消减。但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清除了那些困扰人们头脑的没道理的恐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