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格尔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出处

黑格尔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出处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整体上而言,自然哲学经过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力学阶段、物理学阶段和有机物理学阶段。在黑格尔看来,太阳系本身构成了一组三段论。对于它们,有时候我们不可过分当真,重要的是,理解这一背后的否定精神和黑格尔在其中表达出的自由。个体性构成了自然哲学的第二部分,亦即“物理学”的本质规定。在物理学阶段,概念是隐藏的,它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所以黑格尔认为这一部分是很困难的。

从整体上而言,自然哲学经过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力学阶段、物理学阶段和有机物理学阶段。它们本身是一个不断克服自然外在性的过程。

力 学 阶 段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阶段,亦即力学阶段。黑格尔认为力学阶段其自身也经历了三大环节,分别是:第一环节,抽象外在性的时间和空间环节。第二环节,相对克服了第一环节的外在性,它表现了立足于个体性之上的抽象关系,这就是物理和运动所表现的有限的力学阶段。第三环节,则是表现了自由运动的物质阶段,这就是绝对力学。它已经表现了某种自由,这就是运动的自由性。自由性是力学阶段不断自我否定的产 物。

在“时间与空间”这一环节里,黑格尔首先介绍了空间,他认为空间是纯粹的抽象。我们看不到纯粹的空间,它是人类思维纯粹抽象的产物。黑格尔赞赏了康德对于空间的认识。在康德看来,空间是一种纯粹的形式,恰恰表现了空间是纯粹抽象的产物。空间是纯粹的抽象,它本身没有任何差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空间是连续的。连续就是说,它在任何存在域内都存在,无所谓哪个地方空间多一些,哪个地方空间少一些这样的说法。它们都是作为空间而存在的。

空间的自我扬弃、自我否定就是时间。空间表现了纯粹的无差别性,它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而自我否定为有差别的东西,就是时间。为什么时间是有差别的呢?这涉及黑格尔对于时间的理解。黑格尔认为时间的本性就是否定性,否定本身就带来了差别,所以他才强调时间是有差别的。为什么时间中会有差别呢?因为在时间中一切都是有变化的,都是会变易的。比如,今天和昨天是不一样的,明天又和今天不同。时间是会变易的,时间就是对昨天、今天、明天的前后不同所发生的变易的纯粹抽象。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间和时间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我们纯粹抽象的产物。

空间和时间都是纯粹抽象的,作为两者的统一,也就是结果则产生了自然哲学的第一个具体的概念,亦即位置。这与在“存在论”阶段由有无产生变易,而变易作为结果则产生了定在的进程是一样的。一说到“位置”这个词,我们就很容易把它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但是位置是具体的,它是对纯粹空间的否定。同时,位置还具有时间性。因为位置表达的是当下的存在,是此时此刻的存在,当下的存在表现了时间性。但是不再是抽象的时间,而是具体的此时此刻的时间了。

位置表达了作为此时此刻的空间。但是位置还是会变化的,它在时间中会有它自己的产生与消失,作为产生与消失的变化就是运动。位置和运动,这两者一起又构成了一个新的范畴,这就是物质。物质是组合而成的,所以它占有空间,同时它又是运动的,是会变化的,所以又体现了时间性。黑格尔指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既不是机械论认为的脱离了运动的物质,也不是通俗唯心论认为的脱离了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构成了“有限力学”的主线。在这一环节它的第一种表现是运动对于物质表现为外在的关系,这就是惯性。当具有惯性的物质被推动,这个物质就会产生与另一个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就表现出由于运动传递而来的碰撞。当物质摆脱被推动的状态,而表现为自由落体时,物质就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因为在自由落体中,物质直接体现了它的本质内涵,亦即运动。可以看到,通过物质运动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自我否定,物质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外在性,获得了自由。但是在自由落体中,自由还是没有得到完全地实现。因为自由落体的发生条件依然是偶然的,它依赖于各种外在的环境。既然有偶然性,那么它就还不是完满的,就需要进一步发展自身。自由落体进一步发展就过渡到了“绝对力学”这一环节。

在“绝对力学”这一环节,黑格尔借助物质的引力和斥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引力表现为由万有引力带来的行星间的相互联系,斥力则表现为各个行星的独立性。行星运动具体指代的是太阳系的运动。在黑格尔看来,太阳系本身构成了一组三段论。其中,太阳是第一环节,而彗星和月亮则构成了第二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则是行星,他认为这体现了前面两个环节的综合。黑格尔借用辩证法的否定性解释了行星运动,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存在着某种生搬硬套。对于辩证法的生搬硬套,自然哲学中的很多地方也存在着。对于它们,有时候我们不可过分当真,重要的是,理解这一背后的否定精神和黑格尔在其中表达出的自由。

物理学阶段

在物质里体现出在自身中规定自己的特点,这一特点作为明确的表达就是个体性。个体性构成了自然哲学的第二部分,亦即“物理学”的本质规定。“物理学”是围绕个体性而展开的。在“物理学”这一环节,正如在本质论一样,它体现了相互反映的特点。反映就是说,一个概念的本性必须在与它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之中得以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彼此不可分的。“物理学”本身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作为直接、抽象的普遍的个体性阶段,作为表达特殊性的特殊的个体性阶段,以及作为表达了在物理学阶段自由性的总体的个体性阶段。黑格尔认为物理学的这一部分是很难理解的,它不像第一环节一样,一切都是直接的、现成的,也不像第三环节的有机物理学一样具有现实性,从而容易得以理解。在物理学阶段,概念是隐藏的,它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所以黑格尔认为这一部分是很困难的。

“物理学”的第一个阶段是“普遍的个体性阶段”。它本身也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层次,表现为直接的、彼此外在关系的物理物体,它的体现就是天体作为特殊性表现的物理元素,以及作为表现这些元素过程的气象过程。

我们先从第一层次,亦即表达天体的“自由的物理物体”开始说起。黑格尔叙述的是作为纯粹抽象的自己表现自己的光,它作为天体表现为太阳。光是普照万物的,它在一切方面都表现着自己。它体现的是本质论中抽象的同一性的原则,它在自身中并没有区别。正是因为它没有区别,所以黑格尔提出了一条令我们十分熟悉且重要的命题,亦即纯粹的光明和纯粹的黑暗都是同一的,在纯粹的光明里,正如在纯粹的黑暗里一样,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的。因为在它们之中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有有了对比,有了黑暗,我们才能看到光。或者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光的呈现,恰恰是因为有了黑暗,有了区别,否则我们就什么也看不到。光明的否定是黑暗,它们表现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这样的对立关系表现在天体上则是月亮和彗星。其中月亮表现了一种僵硬的、没有生机的规定性,即“自由的物理物体”的第一个阶段。反之,彗星则表现了运动的、能动的规定性。它们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性构成了“自由的物理物体”的第二个阶段,亦即“对立的物体”的阶段。对立物还没有返回自身,因而它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作为它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则是行星,它呈现了“个体性物体”这一阶段。行星,例如地球,我们都知道,它是有自转和公转的,一方面它自己在转动,从而带来白天与黑夜;另一方面它又围绕太阳公转,从而带来四季的变化。行星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统 一。

“自由的物理物体”进一步发展自身就是“普遍个体性物体阶段”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作为特殊性表现的物理元素”这一层次。黑格尔介绍了人们通常认为的组成世界的四种元素,亦即空气、火、水、土,在排列顺序上体现了黑格尔的特色。“元素”的第一个环节表现为空气。空气表现为一种没有自我的普遍性,但它本身又有某种能动性。这怎么理解呢?空气是普遍渗透到一切存在之中的,但是它不像光一样,是主动的,显现在一切存在之中的。而空气是被动的,服务于他物的,是供他物呼吸的。同时空气又是能动的,它使得他物能够与自身具有同一性,也就是说它能够同化他物。这里显现了空气的两重特性。一方面是被动的无我性,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渗透到他物中的能动性。

“元素”的第二个环节是“对立的元素”。它表现为火和水。火这一元素,我们在前面描述变易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它了。黑格尔形象地把变易比喻为火:火燃烧完他物之后,自身亦即毁灭。同样的,自然哲学的火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火是绝对的不安息,它能够毁灭他物,但是当它毁灭了他物之后,自身也就毁灭了,因为火依靠外部的材料才能燃烧起来。与火相对的则是水。水像火一样,都是流动的,是会与他物发生关联的,不会单独存在的。但水不像火一样,更多带有主动性,亦即具有毁灭他物的特点。相反,水更多带有为他物存在的特点,这就是说,水能够渗透到一切存在中,但并不是主动地摧毁他物。最后,黑格尔介绍了土。土是其他一切元素的综合,它能够使得其他一切元素在其中表现出来。

“元素”这一层进一步发展就是“元素的过程”,它侧重用四种元素来解释气象。黑格尔认为地球上各种复杂的气象都可以归结为这四种元素,各种气象都是这四种元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 果。

“物理学”的第二个阶段是“特殊个体性的物理学阶段”。它表现的是各种元素服从于个体的统一性,统一性决定着具体的物质,决定着重力。它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处于一种相互外在的关系中。这一阶段本身经历了三个层次。一开始,它的规定性还是抽象的、纯粹的关系,这就是比重。比重进一步发展则克服其出现的抽象性,表现出作为差异体现的内聚性。内聚性进一步发展则克服出现的差异性,它要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性,这就是声音与热。

第一个层次是“比重”。比重也就是物质的密度,它表现的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关系,是事物的单纯量的关系。比重着眼于自身而表现物质,它摆脱了自己与外在存在的一种关系,例如在外有引力方面,是自身与中心点的关系。但是密度依然是抽象、外在的规定。

比重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一外在 性。这就是第二个层次,即内聚性。内聚性不再像比重一样,比重是各物质的抽象规定,在抽象规定中彼此并没有关联。但是内聚性就不同了,它表现的是各个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既包括彼此间的相互克制,又包括各个物质间的相互接触。例如,我们一般了解的挤压、碰撞等,它们都属于这一领域。

内聚性进一步发展就是克服它的外在性,也就是第三个层次,即声音。声音是前两个层次的统一,它取决于物质的密度,不同的密度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同时也取决于内聚性表现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关于声音,黑格尔再次提到了自由。因为声音能够表现出某种观念性,相对而言,它不再受束缚于外在的物质。正因为声音体现了某种观念性,所以它能够打动我们,触动我们的灵魂。声音不再像之前的密度或内聚性,是立足于一种空间关系;相反,它立足于一种时间性,在时间进程中它不断进行自我否定,新的声音元素取代了旧的声音元素,如此不断进行下去。但是声音更多的还是体现了某种抽象的观念性,它必须否定自己的观念性而加入现实性,这样否定的结果就是新的一个环节,就这是热。热表现为膨胀,它来自物体内部的振动,通过它的活动,它扬弃了物体间的彼此不相关性,在热的活动里,它把物体联系起来了。

在“物理学”第三个阶段,则是“自由性的总体的个体性阶段”。它本身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一是包含着普遍而抽象的个体性的形态,这就是磁。二是表现为差别的环节,这就是个体性物体的特殊化。三是差别返回自身的一环,这就是化学过程。

第一个阶段中,在“形态”方面,黑格尔主要介绍了磁。黑格尔很赞赏磁,认为磁体现了对立的两面,亦即南极和北极,但是两者本质上又是统一的。磁的对立统一是不能通过感性来把握的。黑格尔很通俗地举例说,我们不能试图通过把磁铁切割成两半,然后取消其中的一级。当我们把磁铁切割开来的时候,它依然作为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更进一步,黑格尔赞赏了磁铁所体现的思维,亦即磁的两方面体现的对立统一性。黑格尔还赞赏了磁所在的自然,他认为,并不能否认自然存在着思想,磁很明显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同时,它还体现出同一本身和差异是不可分的,同一之为同一恰恰是建立在差别之上的。而黑格尔再次强调了在“本质论”中论述的“同一”这一环节里讨论过的,区别于抽象同一的具体同一,具体的同一表达了不同规定的同一,它是不同于忽视差别的抽象同一的。黑格尔认为这样的具体同一,是被只知道对于事物的非此即彼的绝对规定的知性思维忽略的。

第二个阶段则是“个体性物体的特殊化”。总体是以差别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例如颜色总体表现出不同的有差异的颜色。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个体性物体与光的关系。黑格尔借助于光,进而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他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是光的一种单纯的自我表现。例如透明、折射、光的双重折射,等等。这与我们通常物理学的认识是相反的。同时,他还借助光解释颜色。颜色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由三原色所组成的,相反,颜色是与光相关的。颜色是光与黑暗的结合,不同的结合组成了不同的颜色。这一认识虽然与我们普遍认识相悖,但是不能说完全错误,这只不过是另外一种认识思维路径的体现。第二个环节是“业已特殊化的物体性中的差别”。它表现为气味和滋味两种属性。扬弃这两者的差别则过渡到了第三个环节,即“特殊个体性中的总体,电”。电表达了一种类似于光的自我表现的整体性,但是电不同于光的地方在于,电是有差别的整体。电包含正电和负电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又表现为同一。这与磁有相似之处。但是对于磁而言,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但是对于电而言,电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分开的,它们可以分别独立的存在于不同的物体上。

物理学进一步发展就是“化学过程”,即第三个阶段。化学过程是作为电与磁的总体而存在的,它与前面的环节不同的地方在于,在之前的环节中,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在化学过程阶段,则扬弃了差别,表现为一个无差别的整体,它自身作为一个非静止的过程而存在。化学过程本身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差别的物体经过化学活动而达到中和;另一方面则是统一的整体分解为无差别的物体的过程,即中和和分解活动。但是它相比于有机物理学还是有限的,还是不够自由的。

为什么它是有限的呢?首先,化学过程依然是可以分离的,它表现为中和或分解两个方面。但是有机物就不同了,有机物的整个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它并没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其次,化学过程还没有完全进入现实,它还缺乏现实性,但是有机物是现实的存在,它与现实是分不开的。有机物的现实维度恰恰是化学过程所缺乏的。最后,化学过程还是片段的,一个化学活动结束了也就结束了,它还不是真正的总体,它还是间断的。因此,化学过程也必须要否定自身,过渡到有机物理学,也就是自然哲学整体上第三个大的环节。

有机物理学

这样我们就过渡到了自然哲学的最后一部分,亦即“有机物理学阶段”。作为二者同一的有机学阶段,它扬弃了之前环节的有限性,而恢复了主体性,亦即达到了具有现实性的生命。黑格尔强调生命才是真实的,它比之前环节的层次更高,因为它体现了主体性的原则。生命本身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地质自然界、植物自然界,以及动物有机物这三个阶段。首先,地质自然界还不是真正的能动的主体性,它还存在着分离。其次,地质自然界进一步发展就是植物自然界。在这一阶段中,已经有了生命活动,但是还不是完全的生命活动,因为它还立足于一种反映关系。植物的各个部分还是独立的,它不像在动物有机物阶段一样,部分的功能是服务于整体,例如四肢是基于整体的生命活动。最后,动物有机物阶段,它表现了完全的主体性,其各个部分都是有机的,它服务于一个生命整体。整个的这一部分都越来越摆脱自然的外在性,向着更具有精神性,也是自由的人类发展的历程。

具体来讲,第一阶段是地质自然界,它是直接的作为生命整体而存在的。它还没有表现出生命作为一个不断中介自身、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生命的整体就是地球。它总共经历了自我否定的三个小阶段,分别是地球的历史、地球的构造以及地球的生命。它是一个不断克服外在性,不断向着生命的自由性进展的过程。

首先,黑格尔介绍的是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即地球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它不是瞬间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这和我们通常所认识的进化论很相似。在地球的进化过程中,它受制于与其有着联系的天体,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太阳、月亮和彗星。地球与它们的联系带来了地球一系列的变化,例如新旧大陆的形成,山脉的形成。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它们和天体的联系而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其相关性呈现为地球的历史变化,以及地球在时间进程中各种形态的变化。

其次,黑格尔还介绍了地质的构造。地质的构造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它更多着眼于地球内部,而不像地球的历史一样,更多着眼于地球所具有的条件。黑格尔用“花岗岩的本原”和“石灰质的本原”来表达地质构造的两个方面。我们都熟悉花岗岩,它是十分坚实的。黑格尔则认为,以花岗岩为基础的地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为有差异的地质结构形态。而石灰石则不同,它是大自然结晶的结果,它本身体现了一个中和的过程。在他看来,地球地质状况的变化,是这两种力不断作用的结果。这一地质状况,为生命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最后,黑格尔介绍了地球的生命。这一部分与地球对于生命的孕育直接相关。哪些地球的结构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发展创造了条件呢?黑格尔主要介绍了三种孕育生命的条件,分别是大气、海洋和陆地。它们又分别与太空运动相关,是地球与它们的特殊关系使这三个创造生命的条件得以可能。它们三者共同为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么生命就产生了。首先,最初产生的生命是植物。植物是一种有躯体的存在,它有它的不同部分,例如根、芽、枝。黑格尔认为植物是没有差别的。这怎么理解呢?植物的每个部分依然是一个全体,它的每一部分的功能依然是整全的,例如植物的每个部分还可以单独的生殖繁衍。这不像动物已经有了区分,各个身体部分的功能是不同的,腿是用来走或跑的,爪子是用来抓的,等等。同时,植物还不能真正地保持自身。植物的生命活动不是主动的,它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例如阳光、水;等等,是被动地接受、适应。

植物进一步发展是动物有机体,植物的层次就更高级了。动物不像植物一样,各个部分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而存在,它其中每个部分都不单独存在,都是整体的某一具体功能的展现。如果部分脱离了整体,那么它也就不再作为部分而存在。如果手指脱离了动物的整体,那么手指也就不再作为一个手指而存在了。同时,动物不像植物一样被动,它是主动的,它具有自为存在的特性。它可以主动适应环境,也可以主动地获取食物,而不必依赖于自然的特定条件。

动物的发展总共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形态、同化与类属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不同的身体部分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同时,不同的身体部分又能把相关的功能统一于自身之中。例如嘴不仅仅能够发声,而且可以吃到食物。在第二个阶段中,动物展现着它的主动性,它能够消灭外在的存在,例如在吃这一活动中,动物通过主动地觅食,把作为对象的食物占为己有,而维持自己的生存。在第三个阶段中,动物则作为类而存在,它表达了普遍性这一概念。类的存在有个体的死亡但是个体的死亡并不影响作为类的整体的存在,因为通过生殖和繁衍类的存在而得以维持。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普遍性,也就是自然哲学的终点,因为普遍性已经是精神的特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