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崛起——山东八一煤电化公司改革发展纪实(上)

崛起——山东八一煤电化公司改革发展纪实(上)

时间:2022-09-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崛起——山东八一煤电化公司改革发展纪实(上)种衍志巍巍凤凰山,悠悠蟠龙河。在鲁南这片曾孕育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神奇土地上,如今,又诞生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山东八一煤电化有限公司。

崛 起——山东八一煤电化公司改革发展纪实(上)

种衍志

巍巍凤凰山,悠悠蟠龙河。在鲁南这片曾孕育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神奇土地上,如今,又诞生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山东八一煤电化有限公司。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地方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枣矿集团与时俱进的改革发展大潮,以“三三三”管理品牌为引领,坚持自我解困,自谋发展,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短短数年,一个集煤炭生产加工、水煤浆制备销售、热电产供、子午线轮胎制造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新型企业在鲁南大地上迅猛崛起,使资源枯竭、人心涣散、困难重重,并且面临关闭破产、毫无退路可言的衰老矿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年总收入由2001年的0.9亿元猛升到2012年的30.2亿元,与10年前新八一组建之初相比,提高了33.56倍,员工达到7000余人,连续多年实现了公司职工子女无待业,安置了矿区职工子女近3000人,为矿区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先进企业、全国煤矿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枣庄市招商引资功勋单位等。

跨越历史 “鲁南明珠”重现异彩

山东八一煤电化有限公司是由原枣矿集团八一煤矿于2007年政策性破产改制而成,公司位于人杰地灵的山东南大门——枣庄,紧邻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铁路,交通便利,环抱于璀璨的历史文化之中。其前身八一煤矿于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建成投产,在煤炭行业率先建成了现代化矿井,曾以一杆水枪采煤全国领先,以现代化矿井和中国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名扬齐鲁,以国家银牌的优质精煤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煤炭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鲁南明珠”。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它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不仅成为枣庄矿区的利润大户,而且是全国同类矿井的排头兵,为国家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资源枯竭,市场疲软,八一煤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产量锐减、效益下滑,生产经营日益困难。矿井于1992年底注销生产能力后,企业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面对严峻的现实,富有激情、勤劳勇敢的八一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被压力击垮,而是励精图治,重整旗鼓。1992年,他们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建设了接续矿井——高庄矿,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然而,严峻的考验再一次摆在了八一人的面前。2001年底,为适应大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领导果断决定,将原八一煤矿老区和高庄新区分离,在高庄新区组建高庄煤矿,八一老区重新组建新八一煤矿。由于多年全力支援高庄新区建设,不仅资金、设备向新区倾斜,生产骨干区队和人员也纷纷被调往新区,因此八一老区满目凄凉,到处都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此时的新八一原煤年生产能力不足20万吨,固定资产净值0.93亿元,总负债2.33亿元,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医疗费4600多万元,离退休及职工病亡遗属3700多人。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并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衰老矿井面对如此困境,出路何在?新八一的“明天”在哪里?

为寻求企业发展之路,以杨震、姚宗惠为首的新一届党政班子成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矿井的实际情况,他们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实质、抓要害、理思路,以重整旧河山的气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制定了“煤与非煤并重发展,生产生活共同提高,两个文明同步推进”的整体发展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水平”的三年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乘势而上,确立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再次振兴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短短数年,原煤产量迅速攀升并稳定在40万吨以上,非煤产业迅猛发展,八一水煤浆燃遍大江南北,热电厂拔地而起,八一轮胎畅销国内外,矿区面貌焕然一新、日新月异,职工收入成倍增长,率先在矿区实现了职工子女无待业……他们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凭着一腔热情,凭着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又一次让八一煤矿这颗明珠绽放出夺目的光辉。2002年1月30日,对每一个八一人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新八一挂牌成立,从此,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征程,八一这面英雄的大旗再一次被高高举起,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强根固本 力克万难找煤扩量

白手起家不容易,二次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工人要吃饭,企业要发展,怎么办?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摆在矿领导的面前。要想带领干部职工摆脱困境,突出重围,实现远大目标,必须选准突破口!矿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立足现实,将找煤扩量,稳定原煤产量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就这样,一场以夯实基础,谋求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复采会战拉开了帷幕。然而新八一成立之初,煤炭资源枯竭,采场接续异常困难,由于原八一煤矿后期准备停产关井,井下管道、风路、水路、线路几乎全部撤除,排水、生产系统严重损坏,巷道由于被淹浸泡造成多处坍塌。而且随着该矿周围的煤矿停止生产,矿井涌水量增加,水患威胁加剧,被山东省列入省级隐患矿井。无煤可采,安全形势严峻,矿井原煤生产举步维艰。

为确保尽快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经过深入井下一线调研情况,该矿明确提出了“水旱并举,大槽煤复采,小槽煤开发”的原煤生产方针,先后实施了141,161,162小槽煤采区的开拓,八一井副井提升系统改造,560排水系统改造,北翼回风系统修复,莱村井恢复和莱村井副井提升系统改造等八项重点工程。

161工作面作为八一煤矿小槽煤第一个采区的第一个采面,能否顺利完成该采面的安装工作对于八一煤矿原煤生产由水采大槽煤向旱采小槽煤过渡意义非同一般。2002年3月,161采区开拓基本完成,为了抢时间、争速度,矿上连续多次召开办公会议,成立了矿长杨震、时任书记姚宗惠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了目标管理,一个声势浩大的小槽煤采面安装会战随之铺开。

对八一煤矿这样一个水采矿井来说,小槽煤安装工作是第一次,再加上煤层薄,开采条件差,原有的开采系统都无法适应,提升、运输、排水、供电都必须进行改造,安装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技术,二是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现场条件差,工作人员又是临时抽调组成的,缺乏工作经验、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给安装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引进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并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出去学习,同时还请专家来辅导讲课。为了确保安装工作顺利按期完成,杨震、姚宗惠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战,深入一线了解现场情况,认真分析研究,仔细考察部署,指出:“我们要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周密部署、把握关键、精心操作、精诚合作、安全为天。各专业组必须精心组织,层层落实,通力合作,确保会战取得圆满胜利。”

八一人骁勇善战、敢打敢拼、吃苦奉献的精神在矿井系统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令八一人记忆犹新。在开拓采区上车场的过程中,突遇大的断层。由于断层水流量大,上下山流水都汇在了一起,与迎头的泥岩形成了水泥浆,给工作带来了困难。时任总工程师姜广臣召开讨论会、分析会,亲自带人去干,每天都湿透衣服,身上、手上被水泡得发白。有一次在开拓运输巷时,由于地质条件差,顶板冒落较高,工作难度不小。为了不影响开拓进程,时任副总工程师井延河盯在现场,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他的胳膊被冒落的矸石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大家劝他上井,然而他只用毛巾扎住伤口,继续与大家并肩作战,直到工作完成才上井。掘进四区的张历平经常加班加点,虽然家就在附近,他却有时一连三四天也顾不得回家看看,妻子有病需要动手术,他却一拖再拖,直到会战结束后才把妻子送到医院。副矿长胡克珍为了更好地监督会战期间的安全工作,经常到一线了解工作。有一次,他在井下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当时安装皮带机尾的螺丝不合适,安装人员想用其他的代替,胡克珍及时制止并派人上井去换,别人劝他上井,他说:“今天我一定要看到合适的螺丝安装到位才走。”

辛勤的汗水换来矿井建设的突飞猛进,2002年4月,新八一第一个小槽煤工作面投入生产,从而大大延长了矿井的原煤开采时间。为从根本上提升原煤产量,经过认真的考察、调研、分析、论证,矿领导以超常的气魄,果断决策,进行莱村井复采,使停产二十余年的莱村井再次天轮飞转,“一矿两井”格局再次形成。2003年初,由于井下原煤生产条件差、产量低,离计划生产目标相差甚远,职工士气低落。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果断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百日会战”活动,先后组织机关、后勤等科室、单位的100多名管理人员,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分三班支援一线生产,有力地保证了原煤产量的稳步提升。八一人还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同时,在“三个亮点”建设中,新八一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深入实施了“1111”精品亮点工程(突出重点打造一线、一头、一面、一硐室)和“二三五五会战”(两个采煤工作面、三个机电硐室、五条主要巷道、五个掘进迎头),对井下硐室、电缆、轨道进行了全面的标准化整治,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由于有效地实施了找煤扩量、生产系统改造和质量标准化会战,解决了多年来采场不足、系统不完善、生产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新八一的原煤产量连年攀升,从2001年的不足20万吨,仅用两年时间提高到40万吨以上的水平。此外,他们还积极利用自身洗选加工优势,大搞跨矿入洗,不仅解决了企业4000多职工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为天 打造本质安全矿井

安全生产是稳定矿井生产的基础,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企业的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多年来,新八一始终把开展全面的安全治理整顿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倾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筑牢了矿井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屏障,连续多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顺利通过了省局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的检查验收,2012年被鲁南安监分局授予安全程度评估“4A”级矿井荣誉称号……

多年来,新八一在资金极为困难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自重新组建以来,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对矿井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安装了粉尘浓度超限报警装置和自动喷雾装置,升级了各采掘作业地点的瓦斯监控系统,对运输系统进行了整治,铺设新轨道,对井下巷道实施全面治理。加大矿井安全信息化建设,新上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化入井考勤系统。

大力实施质量标准化建设使矿井安全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大力在井下开展精品亮点工程创建活动,以1412材料道、3906皮带机道和1613采煤工作面为重点,全程实施标准化治理,尤其是掘进工程质量大幅提高。实施了机电运输系统专项整治,对十号主、副井绞车进行了全面治理;对地面翻罐笼至九号上车场进行“一条线”治理,全程清理了地面副井,提高了现场视觉效果

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全体职工安全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公司每年都安排工会、团委牵头积极组织开展安全宣教集中活动、六月安全月活动、“安全现身说教”活动、女工协管“七比七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并在矿广播站、闭路电视上进行播放,从走进公司大门到井口,随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语、图文并茂的安全宣传灯箱,职工自己创办的黑板报上面写满了在职工中征集的安全警句,力求用职工自己的话来教育他们自己。在井口,公司还刻意制作了安全宣传图画,通过短小精悍、发人深省的安全标语,使安全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关注民生 倾力创建和谐八一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及时把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回报给职工和家属,是八一煤电化公司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公司成立以来,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被提到公司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改造建设,整个矿区凝聚着富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

曾几何时,八一矿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破旧不堪,坑坑洼洼,许多道路被居民的煤炭池子占据着,剥夺了三分之一的通行面积,狭窄曲折,尘土飞扬。出趟门不是一身灰,就是两腿泥。矿区内外,黑、乱、脏、差的现象比比皆是,职工宿舍脏乱不堪,居民住宅楼年久失修、多处漏雨,职工食堂冷冷清清、经营惨淡,职工澡堂到处锈迹斑斑……

在集团公司“三个亮点”建设的大力推动下,以董事长杨震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成立后反复深入职工群众、深入边远宿舍,察看实情,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了“六项治理”和一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先后投入700多万元,解决了职工群众一系列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等问题。2007年以来,公司完成了对八一、道西和滕州生活区线路11500米的改造,完成了对道西生活区14排危旧房及羊套生活区72排危旧平房拆迁改造。维修房屋面积约6200平方米。如今,当你走进八一煤电化公司,你看到的是宽敞的道路,繁荣的街市,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一流的公寓,清洁的澡堂……矿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家门口就能赏花观草、健身娱乐;足不出户,拨个电话即可享受到各种社区服务。一万多矿工和家属在这舒心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着“绿色生活”。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自新八一组建以来,公司领导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时刻把为职工群众谋福利放在心上,不仅为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及工伤抚恤人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资或待遇,而且通过集团公司分红和八一煤电化公司自身分红,大大增加了职工收入。倾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截至2012年,公司累计拿出100余万元救助了考入大中院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坚持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每逢节日,公司党政领导都要深入困难职工家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职工群众无不拍手称赞,离退休职工自发组织编写了感谢信,张贴在公共场所,使影响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变成了企业工作的亮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多年砥砺奋进,多年沧桑巨变。跨越辉煌的历史,新一代八一人在集团公司大集团战略的指引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续写了令人瞩目的崭新篇章,昔日的“鲁南明珠”再一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