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公司改革与发展综述

电影公司改革与发展综述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重庆市各区县电影公司来说,正值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又恰逢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开展,应该说当下正是各区县电影公司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公司各项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电影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一、电影公司改革与发展综述

电影事业的发展必须经由改革的力量得以推进。电影体制全面改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1993年1月5日,广电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一被电影界称为“三号文件”所提出的改革举措,是之前近十年幅度最大,也最能触及电影体制核心问题的一次改革。该文件明确了县级电影公司购买农村16毫米拷贝的权利,给予了县级公司充分经营自主权,并一再强调县级公司应该通过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来成为16毫米经营主体,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赋予。此文件为区县级电影公司的市场化发展指出了方向,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自此,区县电影公司的经营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有计划性的经营开始注入了市场因素,电影公司的性质也开始从靠国家吃饭的国营单位转变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在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国办发〔2003〕10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作为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放映公司可转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同时《意见》要求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要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转制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产权归属,做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等工作。确认出资人身份,明确出资人权利,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要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由此不难看出,文化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已经成为党中央及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内容。

对于重庆市各区县电影公司来说,正值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又恰逢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开展,应该说当下正是各区县电影公司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大力推进公司各项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那么区县公司到底如何推进改革与发展,采取何种经营模式来完成公司市场化的体制转变,成为目前摆在各区县电影公司以及各地政府及文化部门面前极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重庆市有40个区县级电影公司,由于各区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发展思路的不同,各家区县电影公司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在公司体制改革的进展、公司的性质以及经营状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重庆市已彻底完成公司体制改革的有黔江铜梁武隆梁平、荣昌、巴南、南川、合川、永川等电影公司;还有一些电影公司已经将体制改革纳入了议事日程,如万州、大足、綦江等一些公司,但这些公司的体制改革进展并不明显。其他如江津、涪陵、忠县等大多数公司还在原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公司体制下延续经营,改制暂时还未纳入议事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电影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但由于各地区的实际状况差异很大,难以以一个统一的发展步调和经营模式来要求各家公司。对于改制尚未完成的公司来说,其未将公司发展纳入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摸索出一套适应电影市场的发展模式,如江津、涪陵、忠县、开县等一些效益较好的电影公司;二是地方政府和电影公司本身对体制改革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抱有消极观望的心理,甚至认为“不改是等死,改呢是找死”。这种情况在一些电影公司中也不鲜见。三是电影公司改革与地方政府发展思路存在冲突,致使改革方案提出来因不能达成共识便搁置,过段时间再提出来又放下的难以前行的尴尬境地。如大足县电影公司,该公司改制方案中对于资产的处置问题,一直没能和地方政府部门取得一致性意见,也导致了改制一拖再拖。四是有些电影公司领导年届退休年龄,抱着与世无争、顺利退休的“看家”思想,不想招惹改革这种麻烦事。这种电影公司领导也大有人在。

改革的思路确实需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企谈改。不管目前公司体制改与不改,只要经营效益好,就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