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杜邦公司的发展与组织变革

杜邦公司的发展与组织变革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3 杜邦公司的发展与组织变革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建立至今已近200年。杜邦公司所创立的组织机构,曾成为美国各公司包括著名大公司的模式。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机构。杜邦公司的执行委员会和多分部的管理机构,是在不断对集权和分权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去适应需要的。

4.3 杜邦公司的发展与组织变革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建立至今已近200年。在这200年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企业的组织机构历经变革,其根本点在于不断适应企业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的变化,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杜邦公司所创立的组织机构,曾成为美国各公司包括著名大公司的模式。

整个19世纪中,杜邦公司基本上是单人决策式经营,这一点在亨利这一代尤为明显。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亨利推行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他实行的一套管理方式,被称为“凯撒型经营管理”。这套管理方法无法传喻也难以模仿,实际上是经验式管理,公司的所有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由他亲自制定。

在亨利的时代,这种单人决策式的经营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司规模不大;经营产品比较单一;公司产品质量占了绝对优势,竞争者难以超越;市场变化不甚复杂。

但亨利死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人决策终于变得力不从心了。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公司第三代继承人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以廉价买下了公司。他们果断地抛弃了以往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美国,杜邦公司是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的公司。

集团式经营最主要的特点是建立了“执行委员会”,隶属于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之下,是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大部分权力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董事长兼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公司抛弃了当时美国流行的体制,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在管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销售、采购、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输等职能部门。在这些职能部门之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总办事处,控制销售、采购、制造、人事等工作。由于在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遇到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这种困扰除了由于战后通货膨胀紧缩以外,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原有组织对成长缺乏适应力。1919年,公司的一个小委员会指出:问题在于过去的组织机构没有弹性。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机构。在执行委员会下,除了设立由副董事长领导的财力和咨询两个总部外,还按各产品种类设立分部,而不是采用通常的职能式组织如生产、销售、采购等等。在各分部下,则有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处。各分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分部的经理可以独立自主的统管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在这种形式的组织机构中,自治分部在不同的、明确划定的市场中,通过协调从供给者到消费者的流量,使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从而使生产和市场建立密切联系。这些以中层管理者为首的分部,通过直线组织管理其职能活动。高层管理者总部在大量财务和管理人员的帮助下,监督这些多功能的分部,用利润指标加以控制,使他们的产品流量与波动需求相适应。

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需要而变化。这使杜邦公司得以在20年代建立起美国第一个人造丝工厂,以后又控制了塞璐璐生产的75%~100%,垄断了合成氨。而且在30年代后,杜邦公司还能以新的战略参加竞争,那就是发展新产品,垄断新的化学产品生产。从30~60年代,被杜邦公司首先控制的、有着重要意义的化学工业新产品有:合成橡胶尿素乙烯尼龙塑料等,直到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并迅速转向氢弹生产。

杜邦公司的执行委员会和多分部的管理机构,是在不断对集权和分权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去适应需要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杜邦公司的组织机构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更,这就是建立起了“三驾马车式”的组织机构。

新的组织体制是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企业竞争需要而产生的。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过去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在加上它掌握了多年的通用汽车十亿多元股票被迫出售,美国橡胶公司转到了洛克菲勒手下,公司又历来没有强大的金融后盾,真可谓四面楚歌,危机重重。1962年,公司的第11任总经理科普兰上任,他被称为危机时代的起跑者。

公司新的经营战略是:运用独特的技术情报,选取最佳销路的商品,强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传统特长商品,发展新的产品品种,稳住国内势力范围,争取巨额利润。

然而要转变局面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场持久战。有了新的经营方针,还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保证。除了不断完善和调整公司原有组织机构外,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在杜邦公司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1971年,他又让出了董事长的职务。

60年代后,杜邦公司的几次成功,不能说与新体制无关。过去,杜邦公司是向联合碳化物公司购买乙炔来合成橡胶等产品的。现在,它自己开始廉价生产,使碳水化合物公司不得不关闭了乙炔工厂。在许多化学公司挤入塑料行业竞争的情况下,杜邦公司另外找到了出路,向建筑和汽车等行业发展,使60年代每辆汽车消耗塑料比50年代增加3~6倍,70年代初又生产了一种尼龙乙纤维,挤入了钢铁工业市场。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邦公司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使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适应需要,即适应生产特点、企业规模、市场情况、企业战略等的需要。而且,这样的组织机构也不是长久不变的,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关培兰.组织行为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88)

[3]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2

[4]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郑明身.企业组织创新与竞争力.经济管理,2002(11)

[6]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美]约翰·辛格.卓越的组织.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

[8]许庆瑞.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徐国华等.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0]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美]德博拉夫·安科拉等.组织行为与过程.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2][美]杰里·约拉姆·温德等.变革:未来企业.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3]徐向艺等.虚拟企业: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创新.财政研究,2000(11)

[14]刘洪,胡以文.组织变革的方向:建立学习型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15]刘莲英.组织变革的新模式.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7)

[16]夏新平,宋光耀.面向知识经济的组织创新.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7]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8]芮明杰,袁安照.管理重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9]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