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跨国公司发展

上海跨国公司发展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上海面临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一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上海已有的优势越来越显得单薄。上海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严峻。据2013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数据,上海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4位,低于江苏、广东和北京。区县之间的恶性竞争。近年来,上海GDP的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上海面临的机遇

中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稳步提升的中国经济实力,将会对跨国公司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上海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窗口城市,必将受到众多跨国公司的青睐,他们中多数会将上海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将会有一批优势本土公司成长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上海作为中国优势公司国际化的桥头堡,将会集聚越来越多的本土跨国公司集聚,借助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借船出海”的目标。

国家战略实施的大力推动。一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二是“一带一路”战略。三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是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有效拉动。目前,尽管有很多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但基本上是行政管理中心,而非资金运营中心。这与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不相称。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本质上是将贸易流升级为资金流,上海应积极提升软硬件环境,优化外汇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和提升总部经济,使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资金调拨和配置的结算中心和平台。

2.上海面临的挑战

与全球城市发展尚存较大差距。全球城市的发展与跨国公司培养和聚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上海聚集跨国公司总部的数量看,与其他全球城市还有较大的距离。

兄弟省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上海已有的优势越来越显得单薄。

海外跨国公司布局战略的调整。跨国公司为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面对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卖方市场”向“过剩经济,买方市场”的转变,逐步在调整原有的发展战略。这体现在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链在世界地域上日趋分散,直接投资的区位集聚,即跨国公司将自己的海外公司设立在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某一国家或区域,继而形成互惠互利的集聚经济。

本土跨国公司发展模式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正面临着由“嵌入”国外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到“重构并主导”自身全球价值链的转型抉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走出去”,希望通过国际并购海外投资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和资产,以助力企业的国际化转型发展。但现实表明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

3.上海表现的不足

资源约束条件增多。上海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愈加严峻。随着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快速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长三角区域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越南、印尼、孟加拉等一批发展中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制造企业加速向其他城市外乃至国外转移。另外,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增强;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协调难度增加;体制机制瓶颈更加凸显,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发展转型迫在眉睫等制约因素,对上海跨国公司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创新活力不足。据2013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数据,上海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4位,低于江苏、广东和北京。上海技术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转化优势不足,如2012年上海每万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带来高技术企业产值10.4万元,排名全国第9位。二是结构存在一定失衡,内资比重和多样化程度都偏低,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到整体近90%。三是发展活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成活率不高,低于北京、广东以及深圳等区域。技术创新的不足,使得上海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比较低端的位置。

区县之间的恶性竞争。上海各区县片面追求本地区的GDP水平,在引进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过程中,只单独考虑本地区的资源,而忽略其他地区的跨国公司发展情况,造成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目前,上海主要城区各个区块都有总部经济集聚带,各自规划,缺乏协调,不利于上海总部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发展。

早于国家进入“新常态”。近年来,上海GDP的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面临国内需求疲乏、通胀压力隐存、生产成本攀升、地方债务压力增强、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与资金供需不均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