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

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前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实现构建“四个中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等将面临较大的转型。在三种不同的年均增长率假定前提下,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再次翻一番的时间分别约为2015年、2016年和2018年。

第二节 2020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至2020年前,上海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随着加快推进“四个率先”、构建“四个中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劳动力构成等方面均将持续优化

一、2020年前上海经济发展前瞻

2020年前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实现构建“四个中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等将面临较大的转型。

第一,2020年前将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根据实现“四个率先”、构建“四个中心”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与机制,统筹城乡发展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率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上海将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水平,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至2020年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的比例达到65%—70%。现代服务业将重点发展金融业、航运业、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会计等中介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现代服务业向国内外的服务作用。先进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全力推动微电子、汽车、钢铁、化工、装备、船舶、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第三,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早日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与廉洁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四,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与带动力,更好地服务全国。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与一体化发展,加强交通、科技等全方位合作,尽早把长三角建设成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至2020年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在与长三角合作的过程中带动长三角的协同发展,实现长三角实质上的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合作,主动服务全国,继续做好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

第五,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尽快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上海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国内外环境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有效与其他城市协作,通过自身经济总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上海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发挥上海经济的影响力,努力打造全球城市,努力集聚国际化人才,努力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与营运中心以及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科研服务性质的产业。

第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充分重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实现再生资源的再利用,把重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统筹兼顾大力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把握全局、统筹规划、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解决城乡新二元结构问题,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不断缩小户籍居民与外来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城市和郊近产业基础的辐射带动功能,有效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二、2020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预测

(一)上海经济总量规模

考虑到上海经济的基础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基数已较大,上海又处在经济转型的阶段,预计未来十二年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较往年有所下降,假定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3]。综上假定,到202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的范围为7%—10%,中间目标为8.5%[4]

在上述假定前提下,结合2008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获得2020年前的上海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值(按2008年价格)。其中,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最低预测为29 373亿元、最高为42 079亿元,分别是2007年生产总值的2.41倍和3.45倍。在三种不同的年均增长率假定前提下,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再次翻一番的时间分别约为2015年、2016年和2018年。

表1-3 2008—2020年上海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预测  (单位:亿元)

img4

同样在此假定前提下结合近三十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可获得2020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范围为9.45%—10.37%,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2008—2020年内如为7%,则1978—2020年内为9.45%;如为8.5%,则1978—2020年内为9.89%;如为10%,则1978—2020年内为10.37%。

(二)经济总量的人均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1978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达8.86%,1990年以来高达10.04%。根据对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测及“上海市人口发展和教育改革关系”课题对人口总量的预测[5],2009—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有能力增加2—3倍,其中汇率按1∶7换算。

表1-4 2009—2020年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单位:美元)

img5

注:按2007年不变价格。高方案计算方法是:用10%的经济增长率,低方案(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均为低方案)的人口数量计算而得;中方案计算方法是:用8.5%的经济增长率,中方案(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均为中方案)的人口数量计算而得;低方案计算方法是:用7%的经济增长率,高方案(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均为高方案)的人口数量计算而得。

(三)三次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2年香港的第三产业比重为86%,1996年纽约、伦敦、东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7.5%、76.5%和70%。假定2020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城市的水平即70%左右,结合2008年上海市三次产业0.8∶45.5∶53.7的结构比例,可以估计2008—2020年期间上海市三、二、一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4%、-6%和基本不变;如上海地区总产值按8.5%增长,则三、二产业的总产值分别约为22 881亿元—24 641亿元和10 560亿元—12 320亿元。

表1-5 2020年上海产业结构预测  (单位:%)

img6

表1-6 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预测  (单位:亿元)

img7

(四)劳动力总量与结构

从2000—2008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上海市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每年增加的劳动力总量约为20万人,增长率约为2%—3%。考虑到未来经济的增长对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的依存度越来越大,且受上海市人口增长的约束,本报告认为未来上海市劳动力总量的增长幅度将低于历史水平,在2015年以后甚至可能出现增长率小于0.2%的零增长阶段。

假定2015年前年均劳动力的增加数为20万人,则2015年时上海市劳动力总量将达到1 069万人,2020年时达到约为1 079万人。

表1-7 2000—2020年上海市劳动力总量状况预测

img8

(续表)

img9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计算。

随着上海市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上海市从业人员加快向第三产业转移。从1990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1.1%下降到4.69%;第二产业从59.3%下降到40.2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加速上升,从29.63%上升到55.04%。2008年上海市从业人员总量达1 053.24万,其中,三、二、一产业的劳动力总量分别为579.70万、424.16万和49.38万。随着上海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可以断定未来12年这种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假定上海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发展速度接近于2000—2008年的变化速度,并结合2008年上海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到2020年上海市三、二、一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分布约为70∶25∶5,与产业结构基本一致。

表1-8 1990—2020年上海市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

img10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计算。

(五)主要行业的劳动力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服务业是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左右上海在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这三大生产性服务业中就业的人口比例为7%,而纽约、洛杉矶和东京则分别为15.9%、12%和12.9%[6]。以这些城市的比例为发展目标,则仅这三大产业就有5%—8%的发展空间。按2007年900万劳动力总量计算的话,此三大产业约有45万—72万劳动力的需求空间。

根据有关假设[7],2020年上海知识服务业的总劳动力将达到约80万,比2008年多16—20万。其中科研活动人员缺口约7万,法律工作专职工作人员缺口2.2万,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就业人员缺口约7万。

表1-9 1990—2020年期间上海知识服务业的劳动力状况预测

img11

(续表)

img12

数据来源:2008年以前的数据来自历年《上海统计年鉴》,其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统计年鉴中有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扣除“信息传输业”数据所得。其他数据由本课题根据假定计算而得。

(六)高素质劳动力总量和结构

21世纪前20年是上海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上海市高素质劳动力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根据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个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参照不同的标杆作适当调整后预测2020年高素质劳动力总量和结构如下:

第一,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至1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15年。2006年上海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1年,为满足上海实现“四个率先”与构建“四个中心”的需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素质劳动者的进入,预计至2020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5年。

第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上升到55%。2000年,上海25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程度的比例仅占11.2%,远远低于纽约、东京等发达国家城市,也只有北京的60%左右。考虑到2006年上海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28.32%和上海在全国的位置,根据上海教育发展以及人才的流入情况,2020年上海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从业人员的比例可上升至55%。

第三,需要补充数以万计的主要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技术人才。近年来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在内的六大支柱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为这些产业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就业人口是促进这些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六大支柱产业的高层次人才集聚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假定金融房地产业职工占全市从业人员比例提高到5%,本科以上的比例提高1倍,则仅这两个行业就需要增加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0万人左右。

表1-10 上海与东京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比较  (单位:%)

img13

数据来源:上海数据转引自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京数据转引自日本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www.sensus.netro.tokyo.j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