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未来发展如何留住“乡愁”

上海未来发展如何留住“乡愁”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愁”是一种依存于家乡的自然山水和建筑环境的人文情怀。长期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不断推进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可以说上海已初步构筑了“点、线、面”结合、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交相辉映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发展中守护城乡遗产,留住“乡愁”,不仅是新一轮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更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走向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我们重新认识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价值所在。新型城镇化,不是“摊大饼”式的“土地城镇化”,也不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建筑城镇化”,而是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历史的一种文脉传承与发展。

城市,是承载生活的容器,更是传承情感的家园。面对未来更加开放的世界,上海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就需要不断地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培育城市魅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有历史记忆、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应当成为一种文化、一部历史。

何处寻觅上海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依存于家乡的自然山水和建筑环境的人文情怀。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以及其他的众多特色鲜明的桥梁,中心城区汇集了最为熟悉的海派建筑文化:有老城厢的传统市井风情、有旧市区中西部和虹口一带的花园里弄,英、法、意、德、荷等多种地域风格的花园别墅;有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宏伟壮丽的外滩建筑群、有当年“大上海计划”实施初期在江湾的旧市政府、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建筑群和放射形道路网遗存,也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提篮桥犹太人聚居避难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包括旧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广式里弄、新式里弄等多种建筑类型,中西合璧,特色鲜明,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时期,大量里弄住宅逐步消失……没有了石库门里弄,上海的乡愁何处寻找?

上海西郊的青浦、闵行、金山,是上海远古冈身线以西的崧泽文化、马桥文化所在地区,至今保留传统稻米桑织的旖旎水乡。与浦西一江之隔的浦东,因开发较晚而保留了更多的明清时期滨海乡镇生活元素;然而,短短二三十年间那些以煮盐、传统手工业和海防设施命名的灶、场、行、卫等滨海村镇,已所剩无几,有的只存在于我们童年的梦中……尚未毁坏的历史遗存更显弥足珍贵。

朱家角古镇

方塔公园

如何在发展中守护乡愁

正是这些分散于各个角落的历史要素,串联城市脉络,勾勒出上海的历史年轮,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乡愁记忆。长期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不断推进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目前,全市共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中心城12片、约27平方公里,郊区32片、约14平方公里。至今已有10个古镇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心城共144条风貌保护道路,其中64条为一类风貌道路,原汁原味加以保护。已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9处,市和区县级文保单位649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24处,优秀历史建筑632处、2 138幢,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此外,城市和乡村还有一大批戏曲、民间手工工艺和乡土习俗等公布为国家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上海已初步构筑了“点、线、面”结合、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交相辉映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然而对于6 787平方公里的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保护工作尚任重道远。

金山农民画一家三代同堂

2014年2月《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第七条中强调“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明确提出“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意见。

在发展中守护城乡遗产,留住“乡愁”,不仅是新一轮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更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走向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