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年上海本土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和预测

未来年上海本土跨国公司发展趋势和预测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上海吸引的外资总量仍然大于海外投资的总量,今后这一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转变。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和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政府将从外汇储备上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内资本格局和本土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与改革开放初期截然不同的“跨国公司新常态”:对外投资超过了吸引的外资,中国加入净资本输出大国行列;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进入3位数时代,与中国第二经济体的地位相匹配;本土跨国公司从“产品和资本输出”阶段向“资本和能力输出”阶段迈进,中国企业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本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结构将从以国有为主向民营为主的阶段迈进,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力军。

第一,本土跨国公司总量迅速增长。以国内上市公司总部和国内优势跨国公司的职能型总部为主要形式。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对外投资快于吸收外资,我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目前,上海吸引的外资总量仍然大于海外投资的总量,今后这一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转变。上海正在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并将制定贸易型总部集聚扶持政策,发挥各类总部政策的辐射和叠加效应,加快聚集一批贸易型总部,更好地发挥总部的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品牌培育等功能。随着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更多的研发总部和研发中心会入驻上海。

第二,本土跨国公司结构有所优化。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和民营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对标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可发现其本土跨国公司一级总部的比重要高于海外跨国公司。同时,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的趋势也同样证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必然诞生全球城市,而这些城市正是中国本土跨国公司的聚集地。在新形势下,如果上海仍然将工作重心聚焦在外资和外企上,则可能会错失新的发展机遇,并最终与全球城市的目标失之交臂。

上海在后世博规划中将原世博园区B片区作为央企总部的集聚地,为央企的二级总部和职能总部落户上海提供了优越的承载空间,已有近20家央企陆续入驻。“大国资、大外资、大项目”是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国资和外资相比,民营资本处在比较弱小的地位。未来,上海构筑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不仅包括对外资开放,更要对内资和民间资本开放,上海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资本的参与提供了良好机遇。伴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民营经济在总部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使上海跨国公司的结构更趋合理。

第三,本土跨国公司分布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在双边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导向国家转移。“一带一路”为中国的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政府将从外汇储备上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上海本土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必将以直接投资、项目承包、联合投资、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军团中的主要成员。

第四,本土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资本、劳动力和产品的输出转变为国际化能力的输出。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变阶段看,产品出口是初级阶段,之后是资本输出和产品输出并行阶段,然后是企业真正的国际化运营和国际化能力提升阶段,最后是企业全球化配置资源和本土化运营阶段。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国际化步伐仍属于初级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将会迈向国际化的中级阶段,即资本输出和产品输出并行阶段。未来30年,随着本土跨国公司国际化区域的拓展和国际化经验的积累,会有一批本土跨国公司从产品和资本输出阶段,演变为具备国际化运营能力的阶段,而这批企业将真正从“产品和资本”的输出演变成为“能力”输出。

第五,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新型跨国公司将会不断涌现。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和大数据等交互作用下,创新已由之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转变为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广泛参与的自下而上模式,可将该模式称为“创新2.0”。在“创新2.0”时代,多种趋势交互作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将会加速更新,甚至更替传统的技术、业态和模式。工业机器人可能会替代数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发展中国家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会荡然无存。长远看,企业选址标准可能会被成本和资源以外的要素所取代,即更短的产品流转时间,更加贴近消费者、工程师、设计师和训练有素的员工,以及更加规范的法制环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