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体现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体现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须体现这一核心要求。“以人为本”作为统筹兼顾的出发点直接体现在对目标的确定上。统筹兼顾也是重点与非重点全面发展的方法。所以,统筹兼顾本身包含了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因此,统筹兼顾是这种理论观点的必然结果。(三)统筹兼顾是协调发展的方法统筹兼顾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其方法论而言,主要是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基础上和“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下,体现为统筹兼顾的方法。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都要通过统筹兼顾予以体现和落实。

(一)统筹兼顾立足于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须体现这一核心要求。统筹兼顾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统筹兼顾的价值依据,也是这一根本方法的直接出发点。

“以人为本”作为统筹兼顾的出发点直接体现在对目标的确定上。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些目标归根到底是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国家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统筹兼顾是全面发展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报告对这一要求做了如下阐述:“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从实践的层面看,统筹兼顾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方法。党的十七大确认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并且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五项新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新阶段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的贯彻落实本身就是要求统筹兼顾。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只有对这四个方面的建设统一筹划,才能使其整体推进,达到“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和进步。例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两个必须”直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即不仅需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还需要统筹经济与政治、社会与政治的发展。

统筹兼顾也是重点与非重点全面发展的方法。在坚持全面发展中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强调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所以,统筹兼顾本身包含了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具体体现。

统筹兼顾还是实现发展格局全面发展的方法。在我国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我们不仅要继续考虑城市发展,而且要考虑农村发展;既要考虑东部地区发展,也要考虑中西部地区发展等等。因此,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格局必须按统筹兼顾方法进行全面筹划。从理论层面看,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全面观点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世界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事物辩证法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关联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单一要素突出的发展。社会系统本身就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决定着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功能状况。单有某一个子系统的发展,而没有其他子系统的配套发展,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功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统筹兼顾是这种理论观点的必然结果。

(三)统筹兼顾是协调发展的方法

统筹兼顾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时,对于“统筹兼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搞好城乡联动发展配套措施,改变农村发展缓慢状态,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速后进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改变经济发展这条腿较长、社会发展这条腿较短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就是把我国发展与全球化发展联系起来,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协调好国内发展与外部发展的关系,实现我国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的外延在实践中不断扩展。十七大报告在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通过统筹兼顾推进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等。

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处在与它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和发展。因此,统筹兼顾是这一理论观点的方法论体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互联系中实现发展。

(四)统筹兼顾是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的发展。这一发展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观,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具有新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既考虑眼前又考虑长远;既要为当代人造福,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它强调辩证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统筹兼顾在当前与长远、当代与后代、人与自然这些关系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统筹兼顾的任务。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统筹兼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否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从资源和环境方面看,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例如,全国耕地面积18.89亿亩,人均1.46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草原58.95亿亩,人均4.9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1/4,约1/6的中国城市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短缺问题严重,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兼顾,把眼前和长远统一起来。同时,知识、信息、文化资源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知识资源的不足也会导致发展的停滞。所以从全局来看,对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关系,也需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也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要求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当代与后代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使发展永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