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灾后重建中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

在灾后重建中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南在两年来的灾后重建中,市委市政府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把应对挑战加快灾后重建与促进科学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总揽全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在科学有序的恢复重建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灾后重建中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在灾后重建中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论,面对灾后重建中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发展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心,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灾后重建进程。陇南在两年来的灾后重建中,市委市政府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把应对挑战加快灾后重建与促进科学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总揽全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在科学有序的恢复重建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因地制宜,统筹群众安居和生产发展,促进灾后科学重建

陇南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贫困面较大。“5.12”特大地震灾害,使生产力遭受重创,全市9县区195个乡镇全部受灾,551个行政村需要整村重建。陇南各级党委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项目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坚持规划先行,在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规划的前提下,着力破解技术力量薄弱、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重建模式单一、建材供应短缺建材价格居高不下等突出难题,按照经济、适用、安全、省地、特色的原则,采用就地统规重建、异地搬迁重建、村组合并异地重建、下山入川统分结合异地重建、零星分散重建五种重建模式,既保证住房建设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又提高了抗震设防标准,建成一批体现陇上江南特色的生态型、文化型民居,走出了一条尊重群众意愿、符合陇南实际、节约土地、保护生态、预防地质灾害的科学重建之路。在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中,着力解决供地拆迁难、重建进度慢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基数,充分利用现有房源,整合重建资源,以货币安置为主线,以低收入重建户安置为重点,以维修加固和就地重建为载体,把灾后重建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建设及商住开发相结合,建设一批重建示范小区。同时,将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为灾区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活力,统筹对口援建和全力自建,形成重建家园的整体合力

灾后重建是摆在陇南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激发内部活力和借用外部援助,调动一切力量加快重建步伐,使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一是紧抓对口援建机遇。“5.12”地震发生后,中央和省上对陇南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先后下达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包干基金185.6亿元,并确定由深圳市进行对口援建。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市、省内对口援建市的合作交流,尤其是认真落实与深圳市签订的框架协议,加强在工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劳务输转、城市规划、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多方争取合作项目,加快重建进度。二是倡导自力更生。广大干部群众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艰苦创业、苦干实干、重建家园的强大动力,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不等不靠、争先恐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陇南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知恩图报、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对于没有能力完成重建的特困户,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帮扶,将全市11163户农村特困重建户,全部靠实到市县帮建领导和帮建单位进行帮建包抓,重建任务完不成,帮扶不脱钩。帮建领导和帮建单位再筹帮建资金,为特困户创造贷款条件等,使重建特困户全部完成重建任务,按时入住了新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深圳市、省内对口援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陇南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截至2010年10月15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开工3721项(不含城乡住房),占已落实资金重建项目3941项的94.4%,竣工项目2694项,占重建项目总数的68.4%。全市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已于去年底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及其他类型恢复重建进展良好,各行业项目恢复重建有序开展。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77.08亿元,资金到位率71.9%。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占已落实资金重建项目总投资385.5亿元的80.4%。其中,全市教育、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达到97%、86%以上;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城镇体系、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精神家园等重建项目有序实施;深圳对口援建工作成效显著,由深圳直接实施的19个援建项目全面竣工。省内援建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重建项目进展顺利。

三、突出重点,统筹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陇南既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又是变化很大、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和独特发展优势的地区。灾后重建作为一个难得的机遇,其项目投资密集,投资额巨大,涉及面广泛,不仅能够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还必将大大地改善陇南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电力、建材等行业发展,带动物流、金融等,给陇南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可以说,灾后重建培育着巨大的市场,孕育着加快发展的巨大希望,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因此,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使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增强全市发展后劲和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做到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强化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深刻领会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准确把握陇南市情,以消除交通瓶颈制约、优势资源开发、谋划灾后重建后续发展、切实改善民生等为切入点,上下联动推进项目工作。各县区、各部门积极向国家、省上争取灾后重建后续政策扶持,论证储备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在项目建设中优化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投资,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做好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阳山金矿、临江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征地拆迁、后勤生活保障等事关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开工奠基,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陇南段、成州民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前10个月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个,签约金额80.36亿元,到位资金37.89亿元,合同履约率63%。二是明确发展思路。市委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对口援建三大机遇,在项目带动、交通建设、城市建设三方面实现突破,突出特色农业、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科教兴市、改善民生5个重点,强化加强党的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发展环境四项保证,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陇南。各级组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具体指导,加大督促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质量效益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灾后重建三年的任务两年完成有效推进,扩大内需项目有序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全市以交通、城镇、能源、电网、农村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和社会消费持续活跃,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同比增长9.6%。

三、优化环境,统筹谋划长远发展与注重工作实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宽松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对外形象,是陇南加快科学发展的长远大计,是陇南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市县各级组织注重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谋划长远发展与注重工作实效结合起来,从强化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做起,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一是在灾后重建中锻炼和识别干部。市委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把灾后重建作为重大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扑下身子,狠抓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并以进一步转变作风为主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深圳援建指挥部和广大援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开展向本市“抗震救灾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杜登芳同志学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和各级干部的表率、示范和带头作用激励士气,用优良的作风鼓舞人心、推动重建,形成在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新风正气。二是营造包容、开放、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2009年年底,陇南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各级党政组织结合灾后重建,开展民主评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查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集中整改,期间,启动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活动,扎实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市场秩序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四个专项行动;在市县区直机关,全面推行以亮牌服务、明确告知、首问负责、无缺位服务、限时办结、随机评价、过错追究等七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开通了“塑形”活动投诉举报电话和招商引资热线,从社会各界聘任54位优化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使得全市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三是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结合农民增收、工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发展、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活动,高标准高起点创建了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形成以典型引路、整体带动、提高全市科学发展水平的良好氛围。同时,针对灾后重建、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涉法涉诉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的实际,各级组织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出发点,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认真排摸和着力化解各种矛盾,全力落实好以便民桥和乡村公路建设、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等为重点的民生实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原载于《陇南》201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