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统筹协调”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原则,“统筹协调”成为指导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尽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但是不可否认,其内涵正是人本主义思想、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3.1.1 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统筹作为一门科学,最早是由华罗庚先生倡导,并为建立统筹科学提出了“大统筹、理数据、建系统、策发展”12字方针。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以中国统筹学会刘天禄先生为学术带头人创立了较为完整的统筹学理论体系。科学的统筹学理论有三项基本原则,即“效用第一、兼顾各方、突出重点”。它区别于系统方法以追求效率和效益为第一、追求优化、追求极值,而是追求合理有力、追求做正确的事,在有用合理的前提和协调下包容和争取优化,即正确地做事[1]

当前,“统筹协调”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原则,“统筹协调”成为指导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方法。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1)科学发展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终标准。

(2)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的基本内容分为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人的发展4个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层次,强调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保护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在提出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下,又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要着重贯彻“五个统筹”的方针。

(3)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经济增长代替不了社会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追求经济增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去解决,那么,不仅现代化建设将走入误区,而且反过来会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强调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理论;重视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群体、行业和领域因发展起点、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在发展速度、程度和水平上的差距,强调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2]

尽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但是不可否认,其内涵正是人本主义思想、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原本在规划技术领域被广为倡导的理论思想,从政治决策的高度被综合归纳,作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原则,代表着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展观念、增长方式的一种深刻反思,是对当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种高度重视,对今后发展道路的一种指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