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为科学发展观

何为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而言之,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背离客观规律,就不是科学发展观。硬发展没有道理,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科学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着问题。教育同样如此,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成绩显著,问题严重。
何为科学发展观_我在青科大听讲座

一、何为科学发展观

什么叫科学发展观?简而言之,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背离客观规律,就不是科学发展观。什么叫科学呢?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自身和自身体系,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科学发展就是按客观规律发展,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方式的理念,按照客观规律方式的理念,这就叫科学发展。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在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下,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对我们国家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过去讲阶级斗争,讲意识形态,所以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有这3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邓小平讲的“发展是硬道理”,是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发展,这才是硬道理,这些年有没有硬发展?有硬发展。硬发展没有道理,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科学发展。这20多年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坚持一抓发展,二抓改革,促进了整个东部的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这一年上海的发展变化并不快,1992年邓小平南行谈话到上海,要求上海学习深圳,要有一股子气、一股子劲,实际上就说上海人没有劲、没有气。当时说,什么叫新社会、新思考,邓小平在上海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就是信心,这样上海的领导、上海人民的思想才解放,所以整个上海真正的变化是1992年,发展是硬道理,对整个上海也好,全国也好,起到了很大作用。

去年刚刚总结了30年来国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这30年确实是国家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商品充足、国家稳定,这是我们深深感受到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GDP这20多年平均是9.3%,好几年都是两位数增长,确实是奇迹,但是也要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高能耗、高污染、高代价,低效益、低水平、低收入,所以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很多农民工收入很低,说得不好听实际是剥削农民工,但总的来说是国家发展了。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廉价劳动力的时间不会很长,现在我们国家生产,一个煤厂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5.3倍,是法国和德国的7.2倍,是日本的11.4倍,反映了我们的高能耗、低效益。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水平上去了,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方式,人才的素质提高了,掌握高工资了,在目前能源不变的情况,和美国相比,我们的产量应该增长5倍多,和德国、法国相比,我们的产量应该增长7倍多,和日本相比我们的产量应该增长11倍。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着问题。

教育界特别是大学,怎么样发展高科技、怎么样发展人才?30年来,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一抓发展,二抓改革,取得很大成就。教育同样如此,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成绩显著,问题严重。比如说高等教育,解放初,高等教育的大学只有205所,11.7万大学生,发展到现在有2 700多万大学生,2 700多所高校,这个发展非常之快,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也应该看到问题,成绩就不讲了,存在的问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按客观规律办事。现在的基础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中小学面临着“很中国”的问题,应试教育很厉害,以知识为本,以高分为目标。现在应试教育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中小学生非常辛苦,早上五六点钟起来,晚上十一二点都不能睡觉,从星期一学到星期五,从星期六学到星期天,没完没了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所以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厌学情绪严重,人文素养不高,心理不够健康,这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多做一些调查,就是交流新视野、新理念,剖析一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应试教育。我们说教人是诲人不倦,现在很多中小学教育是“毁人教育”,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在的大学生、中小学生看上去都不错,一表人才,俊男美女很多,但是体质很不好,我说你们的气质很好,体质不好。我们这一代人气质不好体质好,现在学生的耐力、臂力都不如我们那个时候。你看现在的小学生,胖子越来越多,中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大学生神经衰弱的越来越多。我们上师大每天早晨要深呼吸做广播操。现在倒好,天气稍微热一点,早晨学生们站在操场上都站不住,我们在主席台看得很清楚,还没有站好就倒下去了,特别是女同学,一个倒下一排倒下去了。夏天不敢搞军训,军训的话一批一批倒下去,烈日炎炎下全部倒下了,前赴后继一样,你们山东人可能体质好一些,上海学生体质不行,太差。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就没完没了地学习、学习,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有点时间玩游戏机、玩电脑,这样下去怎么行?

以分数为目标,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高就上好学校,片面追求重点大学,这个很值得我们深思。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不愿意学习,因为我们过度学习,让他学习的时候不愿意学习了。我现在在上海一所民办高校当院长,学生的状况可想而知,很多不想学习的人,家长逼迫他学习,从幼儿园、托儿所就学习。不知道山东人怎么样,照理上海来说入学率更高,毛入学率达到70%,高中毕业生进大学达到80%多,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非要进名牌,不进复旦不算进大学,不进清华不算进大学,为什么偏偏要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出来以后工资待遇高。

小学照理是就近入学,但是在有些小学的入学率特别高,那要考试,进小学还要考试,逼着幼儿园就要学习。上师大旁边有一个外国语小学,确实水平比较高,每年招250人,报名是4 000人,校长说“我不考试”,实际上不仅要考,还考很多。去年我们一个教授的小外孙要进这个学校,让我跟校长打招呼。我说千万不要进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很难进,而且是应试教育,一般人受不了。他说我这个小孩很聪明,肯定受得了。带着孩子过来一看,真很聪明,小姑娘能说会道,能唱会跳,我看有希望,我说帮你推荐。我给王校长推荐,我说一个教授的小孩,非常厉害。他说杨校长推荐的,没有问题。她报名报过了,要考试,把号码告诉了我。说教授的外孙女还是不错的,我一听替她高兴。但是她考了1 050名。我说你不是不考试吗?他说不考我怎么录取?对外面讲不考。那我说能不能进去?那怎么进去,我们招250人,进不去。后来我继续跟他商量,就是不行。电脑一打开,要考13门,进一个小学考13门,语数外、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等等,那幼儿园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幼儿园就瞄准这几个好的小学看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所以幼儿园就教剑桥英语、唐诗宋词,对于家长不得了,很简单,他就一个小孩,就研究哪个小孩能进外国语大学,这个幼儿园可以,就报这个幼儿园。我们上师大幼儿园也很好,但人家不报。去年报我们上师大幼儿园的人多起来了,“杨院长,很奇怪,怎么报我们的人多了?”因为他们了解到,外国语小学第一名是上师大幼儿园出来的,都去报名了。那怎么一下子变了?结果发现是孩子爸爸妈妈教的,人家是海归,爷爷奶奶是退休的教师,是家庭教育,不是上师大幼儿园。所以现在进的小学好,要看你的“出身”,你是哪个幼儿园出来的。这些幼儿园报名,要问你是哪个托儿所的,也考一下。不存在起跑线,搞胎教,还没有起跑就搞胎教,这不是很荒唐?!

从托儿所、幼儿园,心理上叫学习性基础,幼儿园、托儿所是玩,应该以玩为主,过度教育、过早教育导致厌学,该学习的时候不愿意学。国外都讲,日本、美国我都去过几次,特别是美国,小学基本是很松的,幼儿园、托儿所不准搞教育,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到了上学再学。幼儿园、托儿所不该学的时候让他学,到了中学该学的时候不学了。所以,花那么大气力的中小学教育,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德国有一个总裁,对我们中小学校长讲了一段话,他说“你们中国的学生读的书比我们多,花的时间比我们多,分数也比我们高,最终你们还是要买我们德国的产品。”这句话意味深长,花这么大的代价怎么样?除了分数一样,还有什么?还要买人家的东西。

所以说,基础教育很重要。当然今天不讲基础教育,是应试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首先从制度体系入手。为什么要瞄准名牌大学、重点大学、“985”大学?因为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政治地位高、经济地位高。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批评平行志愿,不知道你们山东搞没搞,浙江搞、上海也在搞,我非常反对,什么叫平行志愿呢?学生报名考试,5个学校平等,都是填重点大学、“985”大学,不会到我们这种学校来的,这就不对了,叫高分全部进名校,名校垄断高分,我批评说这就是等级制,是传统教育理念的表现。这篇文章提给《文汇报》,文汇报编辑看了以后,说你这个文章很惊人,不能公开,给你登内刊行不行?那不行,我写文章的目的就是公开发表。结果投到《高等教育网》,它们说你这个内容很好,但你这个观点和我们部长不一致,我说就是和你们部长不一致才写文章的,不然的话还不会写。它的胆子大,登出来了,但是把我最关键的那段话删掉了。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登我这篇文章,但是把我最关键的话删掉了,就是我批评这种等级制。比如说全国重点大学,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地方重点大学,就是地方人大代表、地方政协委员,这不就是等级制?我本来是上海师大校长,我是上海市人大代表,我校长不当了,马上不让我当人大代表了。要我说,我现在最适合当人大代表了,我有时间,可以搞调查研究,那时候还比较忙。但我现在是民办学院的院长,对不起,民办学院的院长不能当人大代表。所以这是阶级制度、等级制度造成的,当然这不是我们能解决的。

第二个教育理念、观念不行。在体制机制上我们是无能为力的,靠国家层面去改革,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改变。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问题我认为是很棘手的,高等教育的成绩很大,但也有问题,我概括了4句话:

拔尖创新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办学特色不明显、因材施教不入时。

我们高等教育很多人才,但是拔尖创新人才很少。我记得1980年,我在上海人才学会,做过一个3万人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很多人才,成绩很大。但是就得出4个字,叫“平而不尖”,我那篇文章发表在1980年8月20日的《文汇报》上,当时就提出来拔尖的问题。30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解决。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现在我们国家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第二步提出自主创新,第三步又提出创新型国家。2020年,要把我们国家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非常好,但怎么做到?大学怎么能自主创新?不行的,存在很多问题。办学特色不明显,雷同化,因材施教不入时。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培养学生基本就一个模式。我认为这些都影响了高校的发展、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很好地思考一下,到底我们有哪些教育理念不符合科学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或研究考虑。

所以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来解决教育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各个部门都在考虑。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解决教育发展的问题,党的干部受教育,教师干部队伍受教育,就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就应该针对长期存在的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梳理克服,就是要办学上水平,实施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个要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所以,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科学发展、教育理念要更新,就是现代教育。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讲现代教育,由科学的教育理念克服传统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要同这个事情紧密结合起来。刚刚讲了,应试教育为什么那么严重,等级制度为什么那么严重,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为什么这么差,因材施教不入时,一种等级观念,大锅饭、铁饭碗我觉得这是长期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几千年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一个是几十年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要找根源。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没有完全消失,我们又搞了30年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根基也是很深,要从这些方面找根源,才能真正克服传统的教育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