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

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赵会荣冷战结束以后,关于新世界秩序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息过。早在1996年,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就提出了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成为影响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思想理念。俄罗斯“反对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企图”。俄罗斯的官方文件和领导人的言论也频繁闪现俄倡导国际格局多极化、坚决抵制美国霸权企图以及强调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思想。
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卷

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与外交

赵会荣

冷战结束以后,关于新世界秩序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息过。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于21世纪的世界秩序充满了担忧。作为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对于这一命题的关注相当突出。早在1996年,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就提出了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成为影响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思想理念。多极世界构想究竟为何物,是俄罗斯外交的战略,还是策略?普京对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构想有怎样的扬弃?多极世界构想对于俄罗斯外交有怎样的影响?它的前景如何?本文的目的在于洞察和梳理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产生的背景、形成、内涵、特点,比较分析普京与普里马科夫在多极世界构想方面的差异,揭示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对外交的影响和预测其未来走向。

一、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

苏联解体导致全球两极结构顷刻间坍塌,新的国际格局在各种力量的消长中悄悄酝酿。俄罗斯虽继承了苏联的遗产,拥有巨大的科技、军事、资源和智力潜力,但地缘政治环境急剧恶化,国家实力严重下滑,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崩溃,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问题成堆,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相比之下,美国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日益凸显,其“领导世界”的愿望和攻势与冷战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削弱北约的功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北约的防区和功能不断外延和扩大,俄罗斯的安全空间一步步被压缩。与此同时,国际上反对霸权、倡导多极世界的呼声日益高涨,除俄罗斯外,中国、印度、欧盟、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赞成世界多极化,希望以国际法为基础建立民主、公正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进程加速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欧盟扩大的步伐加快,联合的欧洲的对外独立性日益增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积极扩大自身的影响,努力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印度等地区力量中心也在谋求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在迅速变化的新形势下,新生的俄罗斯面临着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重新定位二者之间关系以及重新确认国家利益和外交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独立之初,俄国际关系学术界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多极同心圆”学说,即世界是一个同心圆,圆心至少是三个极(美国、西欧和日本),或者是七个极(七国集团),而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各地区力量中心)则处于圆周上。俄罗斯的任务是从圆周过渡到圆心。1993年4月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以政治文本的形式进一步确认了这种观点。该文件指出,世界形势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两极结构消失;国际政治的多方案性是全球两极结构消失的后果;出现了地区性的中心力量关系”。而“世界政治的多中心主义(美国、西欧、日本,加上觊觎地区中心角色的国家)同美国保持其领袖地位的斗争将成为国际政治突出的特点之一”。俄罗斯“反对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企图”。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优先方面之一是“保证俄罗斯在世界影响力平衡中,在调节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多方面进程中,起着与其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作用”。俄罗斯的任务是“振兴俄罗斯并使之成为一个民主和自由的国家”。为了“加入最积极发展的民主国家行列,在这些国家中占有历史和地理给予俄罗斯的应有位置”,[1]为了获得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挽救俄罗斯岌岌可危的大国地位,俄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路线。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声明》、《华盛顿宪章》、关于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联合谅解协议》等一系列有关双边合作的协定和文件。俄罗斯核裁军方面采取了与西方积极配合的作法,俄美双方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是,俄罗斯外交的“亲善”姿态并没有换来意欲达到的目标。西方对俄承诺的经济援助或者不到位,或者大打折扣。在经贸关系上,俄罗斯希望得到的“最惠国待遇”、取消出口先进技术的禁令、加入关贸总协定等问题都未得到解决。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颐指气使的霸气令俄罗斯感觉受到歧视。俄国内不满国际地位下降的现状,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要求调整科济列夫的外交政策的呼声日益强烈。俄罗斯外交开始显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外交天平逐渐从“一头重、一头轻”向“两边均衡”调整。俄罗斯的官方文件和领导人的言论也频繁闪现俄倡导国际格局多极化、坚决抵制美国霸权企图以及强调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思想。[2]美国总统尼克松指出,“连外长科济列夫的言论都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从强调人的普遍价值和同美国的共同利益变成强调俄罗斯作为复兴的超级大国的作用”。[3]而1994~ 1995年俄罗斯与中国签署的官方文件中则突出强调了两国在对国际格局的看法上达成共识。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两国均“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建立对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4]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担任俄罗斯外长后,多次撰文和演说,系统阐述多极世界构想,他本人因为创立多极世界学说和在国际法方面的贡献获得著名的“格老修斯奖”。[5]此外,俄罗斯《国情咨文》(1997年3月、1998年2月、1999年3月)、《总统国家安全咨文》(1996年6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1997年12月)、《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1999年10月)、《国家安全战略》(2000年1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2000年6月)等官方文件以及总统言论都对多极世界构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内涵不断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影响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思想理念。[6]

“极”和“多极”的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如均势理论、系统论和国际稳定论)中讨论很多,对二者的阐述大同小异。总的来讲,“极”既指那些拥有强大力量资源,并对国际事务有着重大影响的力量中心,又指行为体的数量以及它们的实力分配状况,因此体现着国际体系的结构。而“多极”是指体系中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对全球事务有重大影响的力量中心。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构想在极的概念和对多极格局的阐释上吸收了国际关系理论既有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变化的形势又有所调整和发展。首先是对于极的考量更趋复杂。多极世界构想在衡量极的标准时承认军事实力仍对国际关系具有意义,同时关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生态及信息等因素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把人才、信息和通信潜力、居民的福利和教育水平、科学和生产资源的结合程度、金融资本的积累以及经济联系的多样化都纳入考察国家实力的内容。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极与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程度增加,极本身对于国际体系的控制能力下降。第三,在一个多个力量中心对全球事务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国际组织(首先是联合国和欧安组织)和国际机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第四,每一个“极”都是平等的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他们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均势理论谈到的盟友关系。[7]第五,“极”为增加自身实力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发生变化。经济战、能源战、信息战、科技战等代替了传统的军备竞赛、领土纷争。第六,由于全球化与多极化并进,所以这种多极世界体系比传统均势体系要复杂得多。

根据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对外政策构想等官方文件以及普里马科夫、叶利钦、普京等俄罗斯领导人的著作和言论,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的内涵可以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

(一)对世界的认识和目标定位

客观地认识世界和预见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前提。自普里马科夫提出多极世界构想后,俄罗斯对于多极世界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拓展和细化的过程,并形成了自己的多极世界模型。普里马科夫认为,当前的世界正在由两极对抗向多极化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已代替昔日作为世界秩序基础的均势体系。他列举了向新世界秩序过渡的四个条件,[8]其用意在于呼吁西方放弃敌视俄罗斯的冷战惯性思维,共同建立一个稳定、平等、民主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9]1997年公布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认为多极世界的趋势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许多国家和一体化集团的经济、政治地位得以巩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和信息的多边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在国际关系领域,不仅仅军事力量因素发挥作用,经济、政治、科技、生态和信息诸因素的作用也日益上升。争夺自然、技术、信息资源和销售市场的国际竞争则越来越激烈。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而2000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总结性地否定了俄罗斯以往同外部世界建立新型平等互利伙伴关系的一些设想,提出21世纪的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集体解决关键问题机制、国际关系法优先和国际关系广泛民主化的基础之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在“俄罗斯与世界格局”的研讨会上勾画了俄罗斯设想的多极世界的模型。他指出,世界格局应该是反应不同力量中心现实存在的多极格局。新世界格局的基础是最广泛的多边合作,这要求各种国际组织紧密协调。这种世界格局呈金字塔状,最顶层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以及所有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主要责任的相关机构。次一层是数量繁多的地区组织,再往下是紧密编织的双边关系网,基底是国际法。[10]

(二)对自身的目标定位

俄罗斯独立十几年来,无论是叶利钦时代还是普京时代,俄罗斯外交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重振大国雄风。俄反反复复强调,“俄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这是俄多极世界构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俄国家利益之所在。俄罗斯“在国际领域的国家利益表现为维护主权,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伟大的强国和多极世界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发展与所有国家和一体化集团、首先是独联体各成员国和俄罗斯传统伙伴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全面遵守人权和自由,并且不允许在此方面实行双重标准”。[11]“符合其大国和力量中心利益的牢固和权威的国际地位是增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才及精神潜力所不可或缺的”。俄提出“一极”地位的依据是,“俄拥有能够确保在世界上占据应有地位的潜力”。这包括“经济、科学技术和军事潜力以及在欧亚大陆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因此,“俄罗斯对维护世界安全,无论是全球性质的,还是地区性质的安全应付的责任,要求俄罗斯发展和加强双边和多边基础上的外交活动”。俄特别重视七国集团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加入此俱乐部是对自身大国地位的最有力证明,也是参与制定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运作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条件。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经历了从“申请加入俱乐部”到“七个半集团”,再到“八国集团”的艰辛历程。

(三)反对单极化趋势,反对霸权

俄认为,其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联合国、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作为重要的国际安全保障机制的作用弱化;俄罗斯边界安全无保障;北约东扩步步进逼,东欧国家陆续加入北约,北约军队开进俄罗斯南院近邻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格鲁吉亚,等等。但最主要的威胁是美国试图绕过联合国称霸全球、建立一极世界的趋势。俄认为这将严重损害俄的国家利益。俄外交部针对上述威胁制定了五大任务:首要任务就是反对世界单极化趋势,加强俄罗斯作为未来多极世界中一极的地位和影响。其次是防止和解决地区冲突,保障俄罗斯边界地区的安全;第三是独联体一体化;第四是建立符合俄罗斯利益的新欧洲安全模式;第五是在国家经济领域、滨海地区以及全世界维护俄罗斯的利益。[12]

综观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的内涵,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其一是矛盾性。俄国内对于多极世界构想的批评多集中于此。他们认为,多极世界构想是反美的委婉用语,不能解决俄的现实问题,俄不应该卷入与美国的对抗,为其他国家当枪手。[13]俄视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政治为主要威胁,认为美国的单极世界秩序企图是对俄罗斯追求“一极”地位目标的严峻挑战。为了抵制美国的单极世界企图,普里马科夫力倡中—俄—印三国联盟,在反对霸权、推动世界多极化方面相互协作。他认为,俄罗斯在确立与世界主要强国关系中的平等原则的努力中,依靠的是“盟国”。与此同时,俄反复强调多极世界构想并不反美。普里马科夫指出:现代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世界,俄罗斯应该遵守一种独特的辩证法,即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又不能同其他国家对抗。俄罗斯将尽一切努力避免回到冷战状态。[14]俄外交部副部长瓦西里斯列金也表示:俄坚持多极世界的主张并不是要反对某些国家或联盟,也不是要降低这些国家或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俄罗斯要有意识地放弃那种缔结反美联盟的企图,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但不要导致对抗,那样做没有好处。反对美国的霸权同时又不能与美国对抗,既不主张结盟又要借助它力,是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在外交实践中相当棘手的两个矛盾。而俄罗斯追求“有影响力的一极”的目标或者说与世界主要力量中心平等的地位又与俄现有手段的局限性构成了多极世界构想的又一个矛盾点。因而,在俄罗斯的外交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其二是明确的目的性。多极世界构想彻底摒弃了科济列夫不切实际的建立在“与西方一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基础上的“亲西方路线”,是对俄罗斯外交思路的重要调整。多极世界构想服务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目标是为国强民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俄前副外长伊万诺夫认为,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来确保国家的安全,要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全世界形成稳定、公正和民主的多极世界的进程。俄罗斯要为确保自己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而保留足够的前提。[15]为了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寻求在国际主要力量间的平衡,俄罗斯在外交实践中特别强调联合国、国际机制和国际法的权威地位和作用,在与不同国家交往过程中对多极世界构想进行灵活阐释。例如,在与倡导多极世界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推动世界多极化成为俄罗斯鲜明的旗帜。而在与美国经营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联合反恐等双方兴趣和利益的重合领域往往被选作背景音乐甚至是主旋律。

二、普京对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构想的扬弃

普京上台时俄罗斯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1998年俄罗斯出现了最为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总统和杜马的对抗白热化,政府总理三易其人,国家政治形势动荡。金融危机引发俄国内各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加剧,居民实际收入大幅下降,外债负担沉重,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1999年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因外部干涉而更加棘手和艰巨。科索沃危机、南斯拉夫联盟遭到打击、北约推出“北约新战略概念”、美国筹划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独联体的分离倾向加剧等因素对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构成严峻挑战。严峻的客观现实要求普京在外交方面既要有所继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要有所调整,挽救国际地位下降的趋势。根据普京的言论和外交实践可以看出,普京基本上继承了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构想,同时又根据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对该构想作出一定的调整。[16]

关于多极世界构想的基本内容,普京没有作任何变动。普京承认俄罗斯实力下降、外交资源不足的现实,认为国际社会的特点是多极世界发展趋势与单极世界企图之间的矛盾,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于实现俄罗斯的“强国梦”,即“维护主权,巩固俄罗斯作为一个伟大的强国和多极世界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发展与所有国家和一体化集团,首先是独立国家联合体各成员国和俄罗斯传统伙伴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全面遵守人权和自由,并且不允许在此方面实行双重标准”。为此,普京继续强调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和欧安组织)和国际法在新国际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和外交的平衡性。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俄罗斯现有的资源和潜力,通过全面、积极、灵活和务实的外交,使俄罗斯真正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维护国家安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俄罗斯真正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除了多极世界构想的基本内容,普京对于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构想的继承还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是摒弃意识形态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强国的思想。普里马科夫在俄罗斯对外政策非意识形态化方面是有功绩的,他自称“不愿成为见风使舵的人”。[17]普京继承了这一点,他指出,以前我们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我们绝对需要使这些关系非意识形态化”。[18]2000年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奉行自主和建设性的外交政策”。普京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是否能够成为真正自由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获得自由)的社会如今只能取决于我们自己”。

其次是务实外交。普里马科夫是19世纪俄罗斯杰出外交家戈尔恰科夫的忠实崇拜者。他认为,俄罗斯独立以后的处境与19世纪下半叶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之后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在外敌强大、自身贫弱的情况下,必须学习戈尔恰科夫的“外交要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思想,从而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认为,“要优先考虑的任务是,在俄罗斯周围建立稳定的、安全的环境,建立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条件”。[19]务实外交就是在外交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础。

第三是全方位的平衡外交。普京继承了普里马科夫的全方位外交思想,重拾和扩大国际联系,将独联体国家、欧洲国家、北约、美国、中国、印度、日本、东南亚、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地中海、非洲、中南美洲等几乎世界各个角落均定位为外交的优先地区,还实现了对古巴、南斯拉夫、希腊、文莱等国家的首次访问,对外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构想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西方的关系。普里马科夫的“有选择”外交模式主张在关键的国际问题上适当地有别于美国和西方联盟,首先是在尖锐的地区危机方面(波斯尼亚、伊拉克、科索沃),结果是失败的。[20]普京虽坚持反对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但他的外交实践则更多地突出了务实、灵活的特点以及合作为重的原则。

第一,普京在概念使用上淡化了多极世界构想中对抗和冲突的意味,突出合作的意向。普京弱化了多极化的提法,代之以国际化和一体化。普京在2001~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均强调,经济和社会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俄罗斯要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俄罗斯希望有稳定的、可以预测的世界秩序。只有这样的世界秩序才能保障全球和地区稳定以及整个政治和经济进步。促进解决世界贫困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普京试图改变令西方恐惧的野心勃勃的俄罗斯要成为世界主要力量中心的形象,所以他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较少张扬俄罗斯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一极的思想,而是全力展示希望合作与对话的相对平和姿态,强调俄罗斯要积极地融入西方占领导地位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他把俄罗斯定位为一个欧洲国家,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认为美国、欧洲、中国等国都是俄罗斯实现战略平衡的重要伙伴,并且加大了对欧洲外交的力度。对于普京而言,未来世界格局到底是一极还是多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求市场、投资以及影响力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第二,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俄罗斯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问题上,普京的看法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1月普京担任代总统时签发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中指出,“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阻挠俄实现国家利益并削弱其在欧洲、中东、外高加索、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地位。”这与1997年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基本保持一致。“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普京重新界定了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即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边界安全和军事冲突。普京认为,俄罗斯同西方关系中存在的分歧不是威胁,而是问题,需要努力、细心地解决,解决的途径是外交手段。必要的情况下俄罗斯甚至要作出适度妥协。与普里马科夫构建反美的“俄、中、印”三角联盟的努力不同,普京选择直接迎合西方,寻找与西方的共同利益点和合作可能。2002年普京访问印度,“俄、中、印反美三角联盟”的话题再度被媒体炒作,但是从普京对此问题含糊其辞的回答以及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谨慎的语言表述来看,其中“并不具有普里马科夫所称的联合抗美的意味”。[21]2003年普京在亚洲访问期间接受卡塔尔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新型的多极世界”并不证明要与美国搞对抗和冲突,相反,它意味着多边是国际关系调整中更加公正的形式。[22]普京对于阿富汗战争、美军进入中亚、伊拉克战争的反应和处理办法也证明了这一点。

区别于普里马科夫的“平等伙伴原则的理想”和“脱离实际能力与西方对抗的作法”,普京在外交实践中更注重通过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利益交叉点实现与其他大国的密切合作,从而编织有利于俄的伙伴关系网,或者说平衡的战略环境。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绝对优先方向。普京一改过去俄外交中强调地缘政治和利益范围的做法,而是不失时机地在双边关系中寻找突破口,利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等机制维护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普京提升了欧洲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加强了与欧洲在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对话与合作。在对美关系中,普京侧重于在谈判与合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实际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而不是“不顾一切的反对”。对于北约,普京虽然也多次显露出对北约东扩的不满,但同时也采取更加灵活和建设性的态度——多次表示希望加入北约。而普京积极的亚洲外交则为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对话中赢得了更多的谈判资本。另外,普京也加大了对某些热点问题的关注力度,甚至与美国定义的“无赖国家”打交道,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一种有利于俄罗斯发展的国际环境。

三、俄国内对于多极世界构想的争论与多极世界构想的理论缺陷

几年来,俄罗斯政府倡导的多极世界构想在俄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广泛和激烈的讨论。俄罗斯非官方智囊机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曾组织专家讨论多极世界构想。多数专家都认同,多极世界构想要求俄罗斯奉行全方位、积极的外交政策,以保持地缘平衡,抵制单极世界的形成,拉近独联体国家。但总的来看,俄国内对于多极世界构想的意见分歧仍很大。很多学者表示赞同政府的立场。如,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认为,多极世界构想是俄罗斯避免国际孤立、提高国际地位和追求国家利益的途径。[23]“世界多极化是团结各国力量,在各国、各地区力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安全的、发展的世界的最好基础”。普希科夫认为,只有当俄罗斯挑战美国并且其政策建立在欧亚利益基础之上的时候,俄罗斯才能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24]纳拉奇斯卡娅也支持多极世界构想,她认为,强大和自决的俄罗斯才能被西方重视。科尔图诺夫教授提出的问题不是多极世界本身,而是“怎样在多极世界生存,怎样寻找伙伴以及同他们建立怎样的关系”等问题。[25]

然而,有些俄罗斯学者从“极”和国际稳定的理论出发对多极世界构想进行批评。他们认为,“极”的数量与国际稳定并非正相关。“多极从概念上讲是不稳定的”,“复杂的平衡游戏任何一刻都可能失败”。“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但它并不见得比两极时代更少对抗”。“多极世界并不是实现世界和谐和使人类得以摆脱一切灾难的灵丹妙药”。[26]阿列克谢·阿尔巴诺夫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例指出倡导多极化的负面效应,认为会助长核扩散。[27]有的俄罗斯学者以力量严重不平衡为由,认为多极世界的提法不现实。[28]还有学者认为,多极世界构想未必能够是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有效手段,相反可能被其他国家利用,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29]政治分析家米尔斯基的问题相当尖锐:“倡导多极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多极的世界格局还是使俄罗斯适应已经存在的多极世界”。[30]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的负责人卡拉甘诺夫的观点是,俄罗斯明智的做法是奉行更温和的政策,发展经济,重建政府,同西方强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只有那时才能尝试挑战西方。[31]俄罗斯前外长科济列夫也攻击多极世界构想“毫无意义”。[32]也有一些学者对未来世界格局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21世纪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体系将延续至少几十年的时间。[33]

应该承认,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在理论层面显然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也正是俄罗斯国内对其产生诸多非议的原因之一。首先,对于概念的阐述是模糊不清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阐述多极世界构想时指出,国际力量中心(或者说“极”)应该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自身的科学和精神潜力。[34]然而,强大毕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拥有怎样的实力才可以称作极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对于多极世界的描述还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金字塔模型”,关于极与极之间的关系、弱小国家的利益如何依赖多极世界得以保护、多极世界与公正、民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之间的关系、全球化的作用等问题都没有交代清楚。第三,俄罗斯外交始终都绕不开的问题是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而多极世界构想作为影响俄罗斯外交的思想理念则“只是抽象的概念,缺乏制度上的基础,无助于俄罗斯确立其在世界上的地位”。[35]它仅仅提出了俄罗斯要成为未来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极的目标,但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缺乏系统的论述。

四、多极世界构想对俄罗斯外交的影响及未来走向

多极世界构想是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一种思想理念,同时也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策略。在政策层面上,它使俄罗斯人暂时摆脱了在斯拉夫主义、大西洋主义和欧亚主义之间进行抉择的困境,使摇摆的俄罗斯外交方向适时找到了一个出口。在政治层面上,多极世界构想提出“成为有影响力的一极”的目标抓住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两个法宝,有利于平息纷繁芜杂的社会思潮之间的争斗,团结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实现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心理层面上,这种爱国主义口号及时地应和了超级大国心理仍起作用的俄罗斯民众的愿望和呼声,抚慰了苏联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给他们带来的心理落差,使其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拥护现政权的统治。对于外交实践而言,多极世界构想的矛头直指霸权主义倾向,迎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愿望,成为俄罗斯寻找外交伙伴的“橄榄枝”,为俄罗斯多极化外交赢得了广泛的空间,也为其赢得了与西方讨价还价的资本。多极世界构想与其说是俄罗斯外交战略,不如说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一种策略。因为多极世界至多只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有利的途径和条件,并不是最终目标。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大国地位。在自身实力不力的情况下,借助他力(包括大国和国际组织)去影响国际形势的走向以及国际机制的形成并从中谋取自身利益无疑是高明的策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指出,俄外交工作中执行对外政策方针的主要方向是建立良好的外部条件以维护俄罗斯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际法基础上和发挥联合国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巩固世界多极化格局将有助于这一任务的解决。[36]多极世界构想意在搭建一种有利于己的“均势结构”或者说战略平衡,谋求平等地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身份,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因而,多极世界构想对俄罗斯外交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外交的中心是维护国家利益,追求“有影响力的一极”地位。其次,联合国、国际法、现有的国际机制是俄罗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武器。第三,外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既反霸又不导致对抗,实现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合作。至于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变化。其一是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力量发展的情况,或者说俄罗斯控制国际局势的力量资源的增减变化。其二是国际上各主要力量中心的实力消长情况,国际关系发展的整体态势,国际矛盾交叉点的动移等。俄罗斯多极世界构想的生命力主要在于三点:首先是它服务于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国家利益;其次是美国的单极企图。因为美国试图称霸世界的做法严重损害俄罗斯的利益,而多极世界的口号对单极世界的企图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三是世界多极化的客观趋势以及倡导世界多极化的其他国际行为体的支持。因为外交政策必须顺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俄罗斯要避免在国际上受到孤立,就必须寻找到拥有共同利益的伙伴或盟友。只要这三点存在,俄罗斯就不会放弃多极世界构想。然而,由于多极世界构想终归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所以俄罗斯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仍然会灵活掌握。而多极世界构想的内涵也可能根据形势和目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和充实,比如说探讨和挖掘全球化与多极化的互动关系,对联合国、欧安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安全、协商机制的功能以及经济外交、能源外交在多极世界的作用等作深入探讨,等等。

(原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5期)

【注释】

[1][俄]《独立报》1992年4月11日。

[2]例如,安·科济列夫在1994年2月9日[俄]《消息报》发表的文章《目标——俄罗斯的利益》提出“在这个世界上,两个对立的集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时相互竞争的具有多种利益的多个力量中心”;安·科济列夫在《外交》杂志1994年5月至6月期发表的文章《落后的伙伴关系》指出“俄罗斯希望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力量均衡的世界。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会是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一极或两极主宰局面。美国没有能力单独统治世界”;1994年10月叶利钦总统就访美印象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与俄罗斯商量,美国就不能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

[3][美]尼克松:《1994年3月的莫斯科:混乱与希望》,载美国《纽约时报》1994年3月25日。

[4]1994年9月4日《人民日报》。

[5]参见普里马科夫1996年6月25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上的演讲:《我们不扮演僚机角色》;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出现在地平线上》,载[俄]《独立报》1996年10月22日;1997 年1月普里马科夫任外长一周年接受俄通社记者采访;1997年12月普里马科夫访问拉美国家时的讲话;1998年普里马科夫在纪念俄罗斯杰出外交家戈尔恰科夫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参见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在多极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1998年5月12日叶利钦在俄外交部的讲话,见[俄]《国际生活》1998年第6期;1996年4月叶利钦访华时的讲话;1997年11月《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俄外长伊万诺夫1998年11月21日讲话。

[7]参见索科夫:《从国际关系理论看多极世界》,载[俄]《美国与加拿大》1998年第7期;伊·伊万诺夫:《俄罗斯和当今世界—莫斯科在世纪之交的对外政策》,载[俄]《独立报》2000年1月20日。

[8]这4个条件是:第一,不以新的分界线代替旧的分界线,反对北约向前华约地区扩张的主张,反对想要把北约变成新的欧洲安全体系轴心的企图;第二,消除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消除“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心态,事实上是“铁幕”两边的人民共同努力消除了对抗的政治;第三,国际关系民主化,其主要因素之一是不再利用经济手段达到自私的政治目的。第四,国际社会在解决一些主要任务时要共同采取一致行动。

[9]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出现在地平线上》,载[俄]《独立报》1996年10月22日;普里马科夫在庆祝俄对外情报局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俄通社—塔斯社1995年12月21日电;普里马科夫在埃及开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的演讲。载俄通社—塔斯社1996年10月30日电。

[10][俄]《消息报》2003年7月29日。

[11]见2000年1月10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普京第24号令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

[12]伊·伊万诺夫:《力量因素》,[俄]《红星报》1996年11月19日。

[13]参见德·特列宁:《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方案》,载[俄]《独立报》2000年2月17日;瓦·瑟谢娃、阿·楚拉泽:《一个能力受到限制的超级大国——构想是有了,问题是如何实现》,载[俄]《今日报》2000年7月11日;新华社莫斯科2000年4月15日俄文电。

[14]普里马科夫:《我们不扮演僚机角色》,载[俄]《劳动报》1996年6月25日。

[15]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3月28日电。

[16]普京对多极世界构想的阐释见:《普京谈中俄关系》,载《参考消息》2000年1月20日;2000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2000年7月18日《中俄北京宣言》;《普京对俄加媒体表示,俄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俄塔社2000年12月14日电;普京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见《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2002年12月《俄印两国联合声明》和《中俄两国联合声明》以及2003年1月普京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贺信等。

[17]德米特里·戈尔诺斯塔耶夫:《在没有漏洞和缺口的情况下渡过了普里马科夫外交头一年——俄罗斯是否出现了新的对外政策?》,载[俄]《独立报》1997年1月9日。

[18]普京:《答俄罗斯公共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广播公司和〈独立报〉记者问》,载[俄]《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页。

[19]普京:《外交政策的优先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外部安全环境》,载[俄]《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51页。

[20]参见姜毅等著:《重振大国雄风——普京的外交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21]安德列·克卢申斯基:《普京创建反美轴心?——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一个反美“三角”?》,载[俄]《真理报》2002年12月9日。

[22]恩德留·卡顷斯:《普京总统的多极世界》载[俄]《独立报》2003年10月27日。

[23][俄]弗·谢尔盖:《俄罗斯在21世纪的机遇》,载[俄]《国际生活》2000年第1期。

[24]2001年3月3日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之报告。http://www.svop.ru。

[25]弗·卢科夫、阿·阿尔巴诺夫、斯·科尔图诺夫等:《世界是多极的吗?》,载[俄]《国际生活》1997年第11~12期,第117页。

[26]参见俄外交部前副部长瓦西里斯列金:《世纪之交的外交:新的挑战》,载[俄]《国际生活》1998年第11期;王逸舟:《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莫斯科会议见闻》,载《环球视点》,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27]弗·卢科夫、阿·阿尔巴诺夫、斯·科尔图诺夫等:《世界是多极的吗?》,载[俄]《国际生活》1997年第11~12期,第125页。

[28]参见阿纳托利·阿达米申:《我们没有盟友,但也没有敌人——为了在国际上保持应有的地位,俄罗斯应当合理地确定外交重点》,载[俄]《独立报》1999年2月16日;索科夫:《从国际关系理论看多极世界》,载[俄]《美国与加拿大》1998年第7期。

[29]参见鲍·扎涅金:《中国的地缘政治革命》,载[俄]《美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2000年1月号;克列帕茨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两难境地》,载[俄]《国际生活》2000年第7期。

[30]米尔斯基:《多极的神话》,载[俄]《独立报》2000年9月9日。

[31]2001年3月3日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之报告。见http://www.svop.ru。

[32]科济列夫:《多极世界的荒谬》,载[俄]《莫斯科新闻》2000年2月22日。

[33]参见乌特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载[俄]《美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2000年4月号;博加杜罗夫:《多元化的一极与俄罗斯的利益》,载[俄]《自由思想》1996年第2期。

[34]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在多极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1998年5月12日叶利钦在俄外交部的讲话,见[俄]《国际生活》1998年第6期。

[35]弗·雷日科夫:《自治体制是加强管理的一种模式——适合俄罗斯的西班牙经验》,载http:// pubs.msps.ru/news/news228.html。

[36]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就总统选举接受人民网专访,见http://www.russia.org.cn/chn/?SID= 4&ID=255&TP=s2004.0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