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保障和基础,也是全面小康的内涵和重要要求。年内小学在校学生59.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99.6%。至2013年,全市各级各类校舍建筑面积接近1100万平方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硬件差距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发展逐步均衡。
社会发展和谐稳定_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保障和基础,也是全面小康的内涵和重要要求。长期以来,曲靖市坚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相统一,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科教文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曲靖是云南省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全市教育、科技、文化及其他社会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市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社会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社会发展支撑和保障。

(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结构调整优化

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形成了体系全、规模大、基础实、结构优,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教育体系发展格局。至2013年年底,曲靖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3009所,其中,高校3所、技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普通高(完)中54所、初级中学18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小学1702所、幼儿园1025所;另外有小学教学点775个。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共135.66万人、教职工7.34万人。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幼儿园总数首次超过1000所,年内在园儿童19万余人。二是小学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年内小学在校学生59.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99.6%。三是中学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年内,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万余人(初中29万余人、高中13万余人)。四是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构建了以曲靖职教园区为龙头,辐射县、乡(镇)的三级职业教育网络,年内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5万余人。五是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形成了全日制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内,曲靖师范学院在校学生1.37万人、曲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0.51万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0.49万余人。六是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建成了以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各县(市)区(除马龙)特殊教育学校为重点,随班就读为基础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2.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各级政府优先保证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升至20%以上。以2013年为例,全市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支出共297.263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为75.0471亿元,占25.25%。随着公共财政投入、社会力量投入不断增加,全市实施了校园安全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工程改善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至2013年,全市各级各类校舍建筑面积接近1100万平方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硬件差距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发展逐步均衡。与此同时,学校教学装备水平和信息化建设大幅提高,全市具备条件的完小及以上学校都接入互联网,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各阶段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特殊群体家庭学生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健全。

除了教育硬件建设外,全市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断加强。通过实施“三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建设,落实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度,全市师资力量不断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小学和初中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达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达100%,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1%、中职学校达92.2%、初中达99.3%、小学达99.7%。

3.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曲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实施办法(试行)》《曲靖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关于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事关教育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文件,确立了“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打造现代教育强市”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部署了教育事业发展“提品质、扩容量、增活力、促精品”四大任务。贯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各级围绕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实施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政府管理教育方式、教育干部制度、学校人事制度、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机制、城乡教育布局结构等六大方面改革,着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以2013年高中教育数据为例,全市以占全省1/7左右的人口和1/6的在校生,培养了占全省1/5的高考上线人数和全省1/4的本科上线人数。

(二)科技事业稳步发展

1.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实力逐步增强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曲靖持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科技计划项目方式支持科研院所、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据统计,2006—2013年,全市财政科技拨款从5552万元增加到2.57亿元,7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达25%。2013年,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0.9%,比2010年上升了0.1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F&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3%,比2009年第二次全国F&D资源清查0.18%的水平提升了0.12个百分点。通过持续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与保护,全民创新意识有了新的提高,科技成果逐步增多,科技实力逐步增强。通过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有效带动了全市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地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紧密结合。至2012年,科技进步对全市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3.5%、52.8%、54.8%。按照《曲靖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达60%。

2.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曲靖市以实施“建设创新型曲靖行动计划”为引领,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两烟”、冶金煤化工机械汽车、轻工业等重点产业组织科技协同攻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品牌型企业或企业组织,以此带动以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一批具有曲靖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110多家企业与近40多所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一批新产品,转化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节能减排上取得明显进展。至2013年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户、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2户、高新技术上市培育企业2户。另有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2户、优质种业基地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7个、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3个。2014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曲靖坚持把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来抓,通过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开展多形式的科技合作,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格局,鼓励优势特色产业中的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著名企业开展合作,以联合创建、参建等方式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团队。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三是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为牵引,积极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鼓励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开展自主创新。2013年,全市按科技统计口径的5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0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其中24户独立建有科研机构,企业办科研机构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4%。2012年,云南首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曲靖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云南省首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光电子硅材料制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在曲靖南海子工业园投入运营。申请专利量逐年大幅上升,2010—2013年,全市年申请专利总数从245件增加到522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204件),翻了一番多。

4.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自“十一五”以来,曲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曲靖实际,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其间,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建设创新型曲靖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两个基础性文件。围绕科技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制定、完善了《曲靖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曲靖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曲靖市发展循环经济重大专项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曲靖市专利激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定。依靠多方位、多层次的激励和扶持政策,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了良好环境,使得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有力促进了全市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5.科技普及成效显著,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曲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曲靖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不断强化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发挥示范典型带动作用,促进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应用。有关部门通过持续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曲靖科技论坛”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主题科普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实施“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培训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素质提升工程”“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等,有力促进了科普工作贴近实践、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目前,全市各级都建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层科普能力明显增强。麒麟区、会泽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预计2015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达5%以上。

(三)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1.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曲靖市坚持围绕“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惠民利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展现新作为、力争新突破,推动文艺事业和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繁荣发展。自“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实施意见》《曲靖市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以市“五馆一中心”(包括曲靖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体育中心)建设、各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体育中心建设,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快速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市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文化品牌不断得到彰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文物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民族民间文化较好地得到传承。至2013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机构)181个,其中,艺术业6个、图书馆业11个、群众文化业(文化馆、文化站)125个、文物保护管理10个、其他29个。

2.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曲靖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至2013年年末,全市共建成体育馆12个、综合训练馆18个、网球馆(场)84个、游泳馆(池)41个、标准体育场17块、非标准体育场21块、标准田径场38块、非标准田径场197块、足球场66块、标准篮球场3540块、非标准篮球场1796块、其他各类运动场馆539块,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0.98平方米。2014年,市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五馆一中心”全面建成。二是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市、县、乡(镇、街道)三级都建立了群众体育工作管理机构,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坚持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如麒麟区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沾益县环九龙湖长跑活动、马龙县业余篮球联赛、陆良县“爨乡陆良、‘骑’乐无穷”自行车骑行活动,以及富源县健身操、广场舞、篮球对抗赛、羽毛球混合团体对抗赛等活动;宣威市举行太极拳、柔力球、五行健身操、拔河等活动;罗平县老年人运动会及全民健身展演活动;等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了全民健身的体育文化氛围。三是竞技体育形成了“曲靖优势”。近10余年来,连续三届夏季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代表团中都有曲靖运动员入选参加比赛,在国内外一些重大项目比赛中曲靖运动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代表性的如2012年,蔡泽林获全国20千米竞走比赛冠军,同年在伦敦奥运会上获该项目第四名;李建波获全国50千米竞走比赛暨伦敦奥运会选拔赛冠军。2013年在辽宁举行的全运会上,曲靖运动员在田径、摔跤、拳击3个项目中获4个第二名、2个第四名、5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同年刘坚在江苏太仓国际竞走赛上获得第一名。曲靖立德女篮是云南省唯一一支征战全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的球队,在2013—2014赛季WCBA常规赛中,立德女篮以22战积26分的战绩排名联盟第10位。四是首次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云南省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推动全市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以大型赛事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014年8月在曲靖开赛的第十四届省运会上,昆明代表团获团体总分第一,曲靖排名第三;在青少年组中,昆明队获得269枚金牌位列第一,曲靖获得159枚金牌排名第二。

(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1.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自“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年均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经费近30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9.5%左右。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增加,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至2013年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685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88个、独立运营卫生院106个、独立运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门诊部2个、诊所(医务室)410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机构总床位数达2.48万张。按人均拥有医疗资源统计,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3.91张、卫生技术人员2.39人、执业(助理)医师1.02人、注册护士0.88人。全市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2575万人次,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达80%以上。

2.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通过完善医院管理和评价体系,全市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至2013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省卫生厅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曲靖市中医医院、宣威市中医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全市9个县级综合医院、6个县级中医医院以及3个民营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已有上海市儿童医院、曙光医院、中山医院对口支援曲靖市3家医院,市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市、区)15所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公立医院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4类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累计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490余万份,建档率达83%以上。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至2013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筹资标准、报销水平不断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提高到78%以上。曲靖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有效降低群众的医疗负担。二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所有药物均实行网上采购,基本药物采购量居全省州(市)第一位。三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运行效率。市卫生局先后制定下发了《曲靖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曲靖市区域卫生规划》和《曲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等文件,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服务为重点,对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管理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改革。富源县作为首批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通过改革,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显著提升。其他各县(市、区)医疗机构都积极探索改革发展路径,促进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及医院服务质量。四是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至2013年,全市共批准设置民间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4所,病床总数达5200余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总病床数的1/3左右,民营医院逐步成为全市多元化办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曲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严格执行国家生育政策,大力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口结构不断改善。2000—2013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1.05‰逐步下降到6.42‰,“十二五”以来年均控制在6.6‰左右。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推动在全市普遍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组织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有效降低了出生婴儿缺陷发生风险,从源头上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均等化管理服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对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曲靖市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以基础教育为重点的教育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目前,曲靖已基本建成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的具有曲靖地方特色的综合教育体系。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公共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完善,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个全覆盖。基本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就学权益基本得到保障。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市共有40.8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补助资金达4.72亿元;营养改善计划惠及85.38万名中小学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90.71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曲靖市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等政策,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灵活就业人员的帮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各类困难人员就业。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按照“自愿申请、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的评审原则,公开认定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鼓励培训机构结合曲靖市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开展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送培训到农村、到企业,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从改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入手,初步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导师帮扶、跟踪指导等服务。“十二五”以来,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保持在4%以下,2013年为3.3%。

(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曲靖市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完善乡镇、社区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社区医疗、村镇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2013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18%,参合人数为501.83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8.3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基本全覆盖

目前,曲靖已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并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2013年,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6.8%;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7%。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稳步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13年全市共举办综合性群众体育活动27场次,参加活动总人数近5万人。

三、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推动建设“平安曲靖”

“十二五”以来,曲靖市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全面落实责任制,着力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平安曲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

曲靖市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见义勇为、铁路护路联防”八大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社会治安管理由治安承包责任制向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过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曲靖试行市、县、乡三级政府逐级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市、县(市、区)财政分别单列专项经费,责任人缴纳风险抵押金,重点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年度考核奖惩。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演进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二是平安建设体系逐步完善。2004年,全市开展创建“平安乡(镇、街道)”试点活动,次年全面铺开。创建工作主要以基层单位为重点,以平安单位命名为抓手。自2008年以来,平安创建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通过量化、细化创建考核标准,强化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形成了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创”、系统(部门)联动的“平安曲靖”建设工作格局,构建起了以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服务管理、公共安全和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平安创建机制,有力推进了全市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

(二)社会管理创新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

进入“十二五”以来,曲靖市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深化综治维稳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机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一是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简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办证条件和收费标准,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整合资源,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机制。二是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13年,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1749个,有会员20多万人,社会工作人员0.87万人。活动涉及慈善救济、见义勇为、法律援助、残疾人福利等领域,在参与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三是实施流动人口人性化管理模式。坚持以治安防范为手段,以人性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和目标化管理为目标,实施“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推动形成发展空间共存、社会责任共担、治安秩序共管、平安成果共享、经济繁荣共创的服务管理模式。四是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办法建立矿村开发成果“共享机制”;另一方面,推行“轮户值守保平安、轮户调解促和谐、轮户清患保安全,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问题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和谐联创”的“三轮四联”工作目标和方法,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消化在辖区内。这种以“权利”为纽带,以区域为单元,以机制为保障的管理模式,有效调动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保障了公众的社会权利。

(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

通过建立责任体系,完善投入机制,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全市“五级联创”平安曲靖工作全面落实,促进形成了政通人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1.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从2010年开始,全市正式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强化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同时推进实施“五级联动”“三调衔接”。至2013年,全市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816个,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898人;建立行政调解组织41个,配备行政调解员232人;人民法院设立调解组织734个,有专职调解员734人。当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8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2.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市已建成一、二、三级视频监控中心,中心城区、重点部位、治安复杂地段全部布置监控探头,在出入城卡口安装高清摄像头、重点单位内部安装摄像头。规范设立了农村警务室、社区警务室,建成了农村、城镇和单位内部治保会、农户轮流值日小组。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建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对社会高危人群的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全面提升。制定了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用补偿机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等重大事件应急预案157类254个,全面提升了社会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打击与整治行动,主要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环境得到净化。至2013年,全市共创建省级“先进平安县(市、区)”8个、省级“平安校园”27校;麒麟区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沾益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平安县;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逐步下降,公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