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估计患者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为此,术前应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例如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作针对性的具体性的解释,术前可用适量的安定药,晚间给睡眠药。麻醉前应尽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纠正生理机能的紊乱。如营养不良致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可明显降低麻醉及手术的耐受力。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准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麻醉、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熟悉病情

麻醉人员必须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和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有关麻醉的病史。着重了解:个人史,包括劳动能力,能否胜任较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是否心慌气短;有无烟酒嗜好,每日量多少;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及长期服用安眠药史等。过去史,了解以往疾病史,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如抽搐、癫痫、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肝炎、肾病、过敏性疾患和出血性疾病、脊柱疾病等,同时追询曾否出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近期是否仍存在有关征象,特别对心前区痛、心悸、头晕、昏厥、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醒”、长期咳嗽多痰等应引起重视,以判断心肺功能状况。以往手术麻醉史,做过何种手术,用过何种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其恢复情况,有无意外、并发症或后遗症,有无药物过敏史。治疗用药史,如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皮质激素、洋地黄、利尿药。抗生素、降糖药、抗癌药、镇静安定药等,了解用药时间和用量,有无特殊反应。此外,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紧张和焦虑,估计合作程度,征询患者对手术麻醉有何顾虑和具体要求,酌情进行解释和安慰。观察患者有无营养障碍、贫血、脱水、浮肿、发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及近期体重变化。全面了解心、肺、肝、肾、脑等生命器官的功能状况,注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尿、粪、出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的结果。估计患者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二)选择麻醉方法

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根据病情、手术部位,并结合麻醉者的经验及物质条件选择麻醉方法。一般原则是浅表小手术常用局部浸润及区域阻滞麻醉;上肢较大手术选用臂丛阻滞;颈部手术多用颈丛神经阻滞或局麻加强化;胸壁、腹部、下肢大手术宜用硬膜外麻醉;脐以下手术也可用腰麻;会阴、肛门手术可选用骶麻或鞍麻;颅内手术用全麻;胸内手术多用气管内麻或复合麻醉;心脏直视手术采用人工低温和体外循环复合麻醉。

(三)患者术前准备

对麻醉耐受力良好的1类I级患者,准备的目的在于保证手术安全性,使手术经过更顺利,术后恢复更迅速。麻醉前患者一般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状况准备

手术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思想顾虑和恐惧,紧张和焦急心理,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由此足以削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术中、术后易出现休克。为此,术前应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例如酌情将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作针对性的具体性的解释,术前可用适量的安定药,晚间给睡眠药。

2.营养状况改善

麻醉前应尽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纠正生理机能的紊乱。如营养不良致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可明显降低麻醉及手术的耐受力。蛋白质不足常伴低血容量或贫血,耐受失血和休克的能力降低;还可伴组织水肿而降低术后抗感染能力和影响创口愈合。维生素缺乏可致营养代谢异常,术中易出现循环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抗感染能力的低下,易出现肺部及创口感染,因此应尽可能的经口或静脉补给足够的必需营养物质。如静脉补给蛋白、维生素或输血等。

3.其他准备

胃肠道准备、膀胱准备、术前排尿(必要时置保留尿管)、口腔卫生准备、输血输液准备及适应手术后需要的训练,如体位、大小便、切口痛及各种不适、各种引流管等。病情复杂的患者,术前常已接受一系列药物治疗,麻醉前除要全面检查药物的治疗效果外,还应重点考虑某些药物与麻醉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问题,有些易引起不良反应。为此对某些药物要确定是否继续用,调整剂量再用或停止使用。如洋地黄、胰岛素、皮质激素,一般都需继续用至术前,但对剂量要作调整。对一个月前曾较长时间服用皮质激素,而术前已经停服者,术中仍有可能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危象,故术前必须恢复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直至术后数天。抗凝药物术前要停用,并设法拮抗其残余作用。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根据情况尽量使用或少用。

此外,麻醉前应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水4~6小时,以防在手术中因呕吐而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危险,即使是局部麻醉,除了门诊小手术之外,也应事前禁食。因有可能局部麻醉效果不佳,而中途改为全身麻醉。胃肠手术者需置胃管。

4.特殊患者的准备

(1)心血管病的麻醉前准备:患有心脏病行非心脏手术,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长期用利尿药和低盐饮食患者有并发低血钾和低血钠的可能,术中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休克,术前应作化验检查,一般先停药48小时,病情允许可在严格观察下静脉补钠和钾,谨防发作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音和静脉压升高等危象。如伴有失血或严重贫血,携氧能力减弱,可影响心肌供氧,术前应给以少量输血。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除控制输血量和速度外,输用红细胞悬液优于全血。有心衰病史、心脏扩大、心电图显示心肌劳损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老年患者,术前可考虑使用小量强心苷,如口服地高辛0.25 mg,每日1~2次,但要防止其中毒。

对并存严重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必须施行紧急手术者,需做到以下几点:动脉插管直接测血压;插Swan- Ganz导管测肺毛细血管楔压;定时抽测动脉血气分析;经静脉置入带电极导管,除用于监测外,可随时施行心脏起搏;准备血管扩张药(硝普钠)、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准备电击除颤器;严格麻醉选择和麻醉管理。

(2)呼吸系统的准备:禁烟至少两周,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彻底控制急慢性肺感染,术前3~5天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体位引流,控制痰量;练习深吸气和咳嗽,作胸部体疗以改善通气功能;对阻塞性肺功能不全或听诊有支气管痉挛性哮鸣音者,需雾化吸入解痉药(如麻黄素、氨茶碱、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等)以扩张支气管,可利用FEV。试验衡量用药效果;痰液黏稠者,应用蒸气吸入或口服氯化铵或碘化钾以稀释痰液;哮喘发作频繁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如可的松25 mg口服,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 mg口服,每日3次;对肺心病失代偿右心衰竭者,应给予强心利尿,吸氧和降低肺血管阻力的药物进行治疗;麻醉前用药以小剂量为原则,杜冷丁吗啡好,因有支气管解痉作用,阿托品应待痰量控制后使用,以免痰液难以排出。

一般来讲,伴有肺功能减退的呼吸系统疾病,除非存在肺外因素,通过上述综合治疗,肺功能都可得到明显改善;麻醉期只要切实做好呼吸管理,其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能保持良好。这类患者的安危关键是术后近期一般较容易发生肺功能减退,从而出现缺氧、二氧化碳积蓄和肺不张、肺炎等严重问题。因此,还应重点加强手术后近期的监测和处理。

(3)肾功能损害的准备:保护肾功能的原则是维持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具体应尽可能做到下列几点。术前补足血容量,防止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和肾脏缺血;避免使用缩血管药,因大多数该类药物易导致肾血流量锐减可加重肾脏损害,尤以长时间使用为严重,必要时只能选用多巴胺或恢压敏(甲苯丁胺);经常保持充分尿量,术前一般均需静脉补液,必要时可同时并用利尿剂(如甘露醇、速尿等);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明显毒害的药物,如汞剂利尿剂、磺胺药、抗生素、止痛药(如非那西丁)、降糖药(如降糖灵)和麻醉药(如甲氧氟烷)等,尤其是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甲氧苯青霉素、四环素等对肾脏毒性最大,故禁用。有些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单独使用无毒性,但与庆大霉素使用,可导致急性肾衰竭;避免使用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肌松药中的三碘季铵酚和氨酰胆碱,强心药中的狄戈辛等,否则药效延长,难以处理;有尿路感染者,术前必须作有效控制。

(4)肝脏功能损害的准备:肝功能损害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保肝治疗,多数获明显改善,麻醉和手术耐受力亦相应提高。保肝治疗包括: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以增加糖原储备和改善全身状况,必要时每日静滴GIK溶液(10%葡萄糖500 ml加胰岛素10 U、氯化钾1 g);低蛋白血症时,间断给25%浓缩清蛋白20 ml,稀释成5%的溶液静滴;小量多次输新鲜全血,以纠正贫血和提供凝血因子;大量维生素B、C、K;改善肺通气如有胸水、腹水或浮肿,要限制钠盐,应用利尿剂或抗醛固酮药,同时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5)糖尿病的准备:糖尿病临床常见,糖尿病对于手术、麻醉是不利的,即是术前的时间很短也要争取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补给水、电解质、葡萄糖并适当给予胰岛素,以降血糖[血糖应控制在8.3 mmol/L以下,尿糖阴性或(+)]和酮体(尿酮体阴性),要随时进行血糖或尿糖监测。

(6)其他疾病的准备:如内分泌病、血液病、过度肥胖等,应根据各病的特点及与手术麻醉的特殊关系,作相应的处理。

(四)药品及器械准备

为了使麻醉经过顺利,防止麻醉意外事件的发生,麻醉前必须对麻醉用具和药品进行检查。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麻醉方法或较小的手术,也不应忽视。必须准备好可能要用的麻醉、急救药品及器械(如吸引器、开口器、通气道、气管导管、喉镜、氧气及麻醉机等)。检查麻醉器械的性能,保证用时不失灵。药品、器械应放在固定地点,取之立就。

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给药的目的

使麻醉平稳,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心理平静;减轻应激反应,防止麻醉或手术引起的意外;预防麻醉药物不良反应。

(二)麻醉前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安定镇静药

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的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防治疗效。常用药物有地西泮、氯羟安定和神经安定药氟眠利多或氟哌啶醇等。酚噻嗪类药物除有较强镇静作用外,还有抗心律失常、抗组胺等作用,常用药物有异丙嗪和羟哌氯丙嗪等。

2.催眠药

主要用巴比妥类药,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和司可巴比妥等多种药物。

3.镇痛药

能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从而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于剧痛患者麻醉前应用可使其安静合作。椎管内麻醉中辅助应用能减少腹部手术中的牵拉反应。常用药物有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等。

4.抗胆碱药

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胆碱能受体,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能减少呼吸道黏液和唾液分泌,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药物有阿托品和东莨菪碱。

(三)麻醉前的特殊用药

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如有支气管哮喘者,术前给氨茶碱,有过敏史者给苯海拉明或异丙嗪、扑尔敏;糖尿病者给胰岛素等。

(四)麻醉前用药选择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疼痛以及过去应用镇静、催眠、镇痛药物的情况及拟行的麻醉方法决定。精神紧张的患者术前晚可服用巴比妥类药物,以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手术当时麻醉前用药除安定镇静药、催眠药外,可加用抗胆碱药,剧痛患者加用镇痛药。此外,麻醉前用药还需要根据病情和麻醉方法作适当的增减:①一般状况欠佳、年老、体弱、恶病质、休克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药物剂量应酌减,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升高或产妇,应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性镇痛药;②年青、体壮、情绪激动或甲亢患者麻醉前用药应酌增;③剧痛者应给镇痛药;④心动过速、甲亢患者、高热、暑天或炎热地区,应不用或少用抗胆碱药,必须用者以东莨菪碱为宜;⑤施行硫喷妥钠或芬太尼静脉麻醉、椎管内阻滞或氟烷麻醉时,阿托品剂量应增大,因为它能减低迷走神经张力,对硫喷妥钠麻醉时的迷走神经兴奋可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对椎管内麻醉时伴随的交感神经阻滞有平衡作用,且能对抗氟烷的心率减慢作用;⑥对于急症患者,必要时以经静脉小量用药为宜;⑦丙嗪类药物有产生低血压之虑,一般不做常规用药,椎管内麻醉时慎用;⑧多种麻醉前复合用药时,应根据药物的作用相应酌减剂量。

(五)麻醉前用药方法

一般在手术前1日晚上,成人口服催眠药或安定镇定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充分睡眠休息。手术当日麻醉前用药除安定镇静药、催眠药外,加用抗胆碱药。剧痛患者加用镇痛药。

1.局部麻醉

手术范围较大的局部麻醉前用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安定)肌内注射,有镇静及预防局麻药中毒的作用。中等以上的手术术前15分钟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能增强麻醉效果。

2.椎管内麻醉

常用苯巴比妥钠,亦可用地西泮(安定)肌内注射。阻滞范围较广时,应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以减弱迷走神经兴奋。

3.全身麻醉

常用盐酸哌替啶及硫酸阿托品,肌内注射。心脏病患者常用盐酸吗啡及氢溴酸东莨菪碱,肌内注射。

(孙建霞 牟爱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