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膜移植术病人的护理查房

角膜移植术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膜移植术是指利用异体正常透明的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是目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也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诊疗经过:于×年×月×日急诊入院,眼科专科检查见第15章眼部检查,并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下方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二级护理,普食。

【疾病概述】

角膜移植术是指利用异体正常透明的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是目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也是眼科中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角膜移植的分类有多种,按角膜来源分为自体、同种异体、异种和人工角膜4类;按移植手术的方式分为板层角膜移植、穿透性角膜移植(部分、全角膜和角巩膜)和混合性移植(部分穿透联合部分板层移植)3类;按手术目的分为光学性、屈光性、结构性、治疗性、基地改良性、美容性等。

板层角膜移植是指用部分厚度的角膜(不包括角膜内皮)移植到患眼,取代病变或混浊的角膜,具有无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性高、对角膜植片的要求低等优点。但此方法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视力恢复一般比穿透性角膜移植差,受体角膜植床常可能残留混浊病变或原病变复发。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指用全厚透明的正常角膜移植到患眼,取代混浊或病变的角膜,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可同时进行其他内眼手术的优点。其缺点是对供体角膜要求严格,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易损伤眼内组织,易发生脉络膜脱离和暴发性出血等。人工角膜移植术是用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特殊光学装置,通过手术将它置入角膜组织中,以取代部分角膜瘢痕组织,而重新恢复视力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角膜组织对人工合成材料的排异反应等问题尚未解决,远期效果不佳,故目前人工角膜仅适用于各种严重角膜疾患后的双目失明,特别是严重的化学烧伤引起的全部角膜白斑和多次角膜移植术失败无法再做其他手术者。

【病人基本情况】

患者,男,22岁,主因左眼疼痛、视力下降伴流泪3d于×年×月×日入院。

主诉:左眼疼痛、视力下降伴流泪3d,有异物感。

入院时情况: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正常。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6。双眼无分泌物,泪道冲洗正常。右眼眼压Tn,左眼眼压Tn-2。左眼睑及结膜无水肿充血,角膜4~7点位角膜缘灰白色变性区,6点位似有瘘孔,前房稍浅,瞳孔圆,虹膜纹理清,眼底正常。右眼正常。

入院诊断:左眼角膜瘘。

诊疗经过:于×年×月×日急诊入院,眼科专科检查见第15章眼部检查,并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下方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二级护理,普食。住院期间无院内感染及并发症。

出院时情况:全身情况好。左眼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均匀,前房适中,瞳孔3mm、圆,瞳孔区清亮,视力0.5。右眼同入院时。

【入院护理评估】

(一)一般情况的评估

患者,男,22岁,未婚,汉族,山东省某县人。

医疗费负担形式:公费。

文化程度:高中。

职业:军人。

入院医疗诊断:左眼角膜瘘。

(二)健康史

1.目前健康史

主诉:左眼疼痛、视力下降伴流泪3d,有异物感。

目前健康状况(现病史):患者于3d前感左眼疼痛,异物感,视力下降伴流泪。于×年×月×日到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左眼角膜瘘,急诊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全身不适;无眼胀、畏光症状。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2.既往健康史 患者平素健康,生于原籍,无疫区居住史,否认眼部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烟酒嗜好,无输血史,无吸毒史,无放射及化学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药物过敏史。无目前用药史。

3.家族史 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

4.日常生活形态及自理能力

(1)饮食形态:患者平日以普通饮食为主,饮食规律,食欲好,每日3餐,每日主食约800g;饮水量约3000ml/d,以白开水为主。患者自述自发病以来,食欲无明显减退,饮食规律如前,体重无下降。入院时,患者除患眼外,皮肤、黏膜无破损。

(2)排泄形态:患者平时每日排便 1~2次,排尿量约2500ml/d,色、量均正常;目前,患者无排便、排尿障碍,大、小便正常。

(3)休息与睡眠:患者自述平日睡眠好,有午睡习惯,不需要药物或其他方式辅助睡眠。

(4)自理能力及日常活动:患者日常活动量大,主要为军事训练、站岗、值勤,生活自理。

(5)嗜好:无烟酒嗜好,无麻醉毒品及其他特殊嗜好。

5.心理评估

(1)认知-感知形态:患者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5。神志清醒,思维正常,面部表情痛苦,额区、鼻尖有汗珠。患者自述:“3d前出现左眼疼痛,流眼泪,眼睛里好像进了东西,越来越痛。”缺乏有关他所患疾病的知识。

(2)自我感知-自我概念形态:患者自述“昨天眼睛痛得更厉害了,看东西也很模糊,晚上几乎没睡,我的眼病是不是很重,能治好吗?以后视力能恢复吗?”患者衣着整洁,个人卫生好;表情痛苦,语速稍快,对治疗及护理问题关心。

(3)角色-关系形态:患者自述“我的视力能恢复吗?我今后要是失明了该怎么办?”患者情绪低落,但无沟通障碍。患者与战友关系融洽,经常有部队领导和战友探望。

(4)应对-应激耐受形态:患者3d前出现症状时没有引起重视,疼痛症状加重,视力下降明显时才到医院就诊。目前,由于患者自觉症状较重,已能够重视病情,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5)价值-信念形态:未有明显异常。

6.社会评估

(1)受教育情况:患者文化程度高中。

(2)生活与居住条件:患者家庭居住条件一般,与父母一起生活,与邻居关系融洽。

(3)家庭关系:患者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患者自述由于怕父母担心没有告诉病情。

(4)经济状况:患者为公费住院,无经济负担。

(三)身体评估

1.一般情况评估 体温36.8℃,脉搏84/min,呼吸20/min,血压16.0/9.33kPa(120/70mmHg)。身高175cm,体重65kg。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步态稳,自动体位;语言流畅,记忆力无减退,听力无减退;眼科检查见专科情况;嗅觉敏感;味觉敏感;浅感觉敏感;表情痛苦;情绪紧张;行为无异常;卫生状况良好。全身皮肤无黄染,弹性好,出汗多,无破损,未见皮疹,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度正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运动功能正常。

2.专科情况评估 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6。双眼无分泌物,泪道冲洗正常。右眼眼压Tn,左眼眼压Tn-2。左眼睑及结膜无水肿充血,角膜4~7点位角膜缘灰白色变性区,6点位似有瘘孔,前房稍浅,瞳孔圆,虹膜纹理清,眼底正常。右眼正常。

(四)辅助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均正常(WBC8.5×109/L),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抗体(-),血栓三项检查正常,X线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略)。

【医疗诊断及主要诊治】

入院诊断:左眼角膜瘘。

诊疗经过:于××年×月×日急诊入院,完善全身及专科检查,眼科专科检查见第15章眼部检查,并急诊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下方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二级护理,普食。住院期间无院内感染及并发症。

出院时情况:全身情况好。左眼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均匀,前房适中,瞳孔3mm、圆,瞳孔区清亮,视力0.5。右眼同入院时。

出院诊断:左眼角膜瘘。

出院时注意事项:①每日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点左眼6次。②定期门诊复查,决定是否加用激素。

【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

根据该患者的入院护理评估,制定出如下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一)护理诊断

1.疼痛 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角膜病变;②手术创伤。

2.焦虑 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②视力下降;③担心手术及预后;④知识缺乏。

3.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及康复期注意事项等知识,与知识来源不足有关。

4.预感性悲哀 与担心失明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感染、植片移植排斥反应、角膜新生血管化、间层积液或双前房、植片上皮愈合延迟、原发病复发等。

(二)护理目标

1.术前经过对症处理,患者能耐受疼痛,自觉症状减轻;手术后2d疼痛基本缓解;患者能鉴别可引起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并设法减少之。

2.患者在2d内能适应病房环境;能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及其原因;能提出有关治疗方面的问题并获得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和知识;患者在3d内焦虑明显减轻。

3.手术前,患者已学会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及手术中的配合方法,能复述术后需注意的事项,手术后患者已掌握康复期的自我观察和护理的方法。

4.手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手术后患者能够正视现实,情绪安定,恢复自信,积极配合并参与治疗与护理。

5.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患者掌握术后并发症的自我监测方法。

【护理计划与实施】

(一)疼痛的护理措施

1.观察患者眼痛的性质、估计疼痛程度。

2.对患者的疼痛做出反应,给予安慰,向患者解释说明手术前引起眼部疼痛的原因及手术后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及性质。

3.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4.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如为患者读报、放轻音乐等。

5.术后有疼痛及异物感而致眼睑痉挛,应鼓励患者睁眼以利于氧气的摄取,加快植片的愈合。

6.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或镇痛药。

(二)焦虑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负责医生、护士、同室病友,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有关规章制度。

2.主动了解和观察患者的各种需求,及时给予帮助,满足其需要。

3.引导患者说出焦虑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并估计其焦虑的程度。

4.鼓励患者提出有关疾病与治疗方面的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介绍有关该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转归,以减轻对预后的担忧。

5.术前应由医生向患者做以下解释:有关手术的性质、进行手术的理由和预期结果、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使用的麻醉方式,在康复阶段的预期恢复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受限情况。

6.测试患者对所采用的手术操作的理解程度,护士应加强有关的说明,并提请医生注意是否应另加解释。

7.手术后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如同病友谈心、外出散步、听广播和音乐等。

(三)知识缺乏的护理措施

1.引导患者提出围术期的有关问题。

2.估计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影响学习的因素。

3.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4.根据患者的顾虑给予解释或教育。

(1)讲解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解释术前各项准备的目的和意义、术眼的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术前用药等。

(2)以示范和教导练习的方式教会病人控制咳嗽、打嚏喷的方法:张口深呼吸,同时用舌尖顶住上腭。

(3)讲解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的意义和方法及手术后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4)向患者讲解手术后有关事项:①术后一般卧床休息1~2d,活动要适度;②避免低头和头部振动,尽量控制咳嗽、打喷嚏等,勿用力揉眼和大声说笑;③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防眼内出血及伤口裂开;④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可能出现的不适感;⑤避免意外损伤的预防措施;⑥术眼异常症状的鉴别;⑦拆线的时间等。

(四)预感性悲哀的护理措施

1.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确信通过治疗视力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应积极配合治疗;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支持。在做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话的方式和表情,这类患者自尊心极强,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失去说服力和患者的信任。

2.让患者对自己现阶段的病情有所了解,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可促进疾病的预后向有利的方面发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鼓励患者和同病室的病友及医护人员交流、沟通,获取有关信息。

(五)潜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包括:①敷料的分泌物;②眼睑肿胀、充血的程度;③角膜上皮的情况如有无缺损;④角膜水肿的情况;⑤前房深度和瞳孔的形态;⑥有无虹膜嵌顿;⑦房水混浊情况及是否有前房积血和积脓;⑧视功能检查如粗测视力,必要时戴小孔眼镜或墨镜;⑨眼压评估,一般情况下用指测方法粗略评价眼压水平。

2.换药、点眼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按压眼球。

3.加强下列预防性保护措施:①限制头部用力活动;②避免突然翻身和坐起;③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闭眼;④保持大便通畅。

4.对出院患者必须交代随访的时间、注意事项和用药原则。

【护理效果评价】

患者经过以上治疗护理措施,已解决的护理问题:①疼痛;②焦虑;③知识缺乏。护理目标实现的有:①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并参与治疗与护理,能有效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②患者掌握术后并发症的自我监测方法。

【查房重点】

(一)板层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板层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

(1)光学目的的板层移植:主要为改善视力。因此要求角膜深基质、后弹力层透明,内皮功能良好(角膜厚度基本正常,上皮无水泡)。通常适用于浅层或中层角膜白斑、感染、浅层角膜化学或热烧伤伴新生血管、浅层或中层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混浊。

(2)成形性板层移植:主要为恢复或改善角膜结构。例如,边缘性变性角膜变薄、后弹力层膨出及角膜瘘、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变薄或扩张、角膜多量新生血管和瘢痕,为改善组织结构、为日后穿透性角膜移植做准备。

(3)治疗性板层移植:主要为去除感染或病变角膜组织,阻止病变进展。例如蚕食性角膜溃疡、复发性翼状胬肉、Bowen病、角膜皮样瘤或表皮样瘤、化脓性角膜感染等。

(4)美容性角膜移植:对无法恢复视功能,但角膜病变切除后能够改善外观,而无法用其他非手术方法时(如戴美容接触镜不耐受、角膜染色效果不理想)。

2.板层角膜移植术的禁忌证 粘连性角膜白斑、提示曾发生过角膜穿孔以及侵犯角膜深层的活动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或真菌感染),原则上禁忌做板层角膜移植。

(二)角膜移植术前准备

1.术前仔细检查患者全身状况,预防呼吸道感染,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

2.眼部准备:①在术前1~3d开始滴抗生素眼液,并按内眼手术常规行术眼准备包括冲洗结膜囊和泪道等。②板层角膜移植术前一般不需要散瞳,如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常规用2%匹罗卡品眼液滴眼,缩小瞳孔,这样可在术中减少晶状体的损伤,方便手术操作。对需要联合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置入、玻璃体切除手术者,可适当散大瞳孔。对于角膜化脓性感染或已穿孔者,不散瞳也不缩瞳。③降低眼压:术前30min,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点滴,浓缩玻璃体并降低眼压。对于玻璃体已切除眼术前不用给高渗脱水药。

3.术前1d晚睡前可口服镇静药,让患者充分休息;手术日晨测体温、脉搏、血压并记录,手术前2h可口服苯妥英钠,防止患者过度紧张。

4.预防出血:对有较多角膜新生血管或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切除眼等,可术前肌内注射卡巴克洛或其他止血药,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

5.其他:对全身麻醉患者要在手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成人0.5mg,儿童0.01mg/kg)。

(三)角膜移植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术后4d内。充血和刺激症状加重,移植片水肿或混浊,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是细菌性还是真菌性感染,并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滴眼或结膜下注射。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如为缝线局部感染,应拆除该处缝线。对感染不能控制者,应去除感染或混浊移植片,重新移植新鲜健康移植片。对视力下降至光感,经玻璃体抗生素注射感染不能控制的眼内炎,同时行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割术。

2.间层积液或双前房 最常发生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植床有穿孔的病例,房水通过穿孔处进入层间,分离间距大时,呈现双前房。首选方法是加压包扎,同时可给予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多在1周内恢复。必要时可考虑前房注气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3.移植片移植排斥反应 板层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仅发生上皮型排斥,可以出现典型的上皮排斥线。通过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和结膜下注射,多能控制。伴前房明显炎症者,需全身给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率较高,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①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松滴眼,每小时1次;同时每日或隔日结膜下注射或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mg。如果有内皮型排斥应每日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可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②环孢素:配制成1%~2%的滴眼液,每日4~6次。对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可长期应用。③他克莫司(FK506):比环孢素效力强10~100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小,配制成0.3%~0.5%混悬液滴眼。但应避免与环孢素同时应用,以免增加后者的不良反应

4.植片上皮愈合延迟 将正常角膜上皮刮除,应在3d内愈合;连同表层角膜基质切除,应在7d内愈合。如果超过正常上皮愈合时间2~4d,即为愈合延迟。如果持续上皮缺损,会导致角膜溃疡和溶解,也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尤其常见于化学烧伤的病例。眼睑缺损、干眼症、植床内皮功能不良、糖尿病、胶原病等也是植片上皮愈合延迟的重要原因。

5.原发病复发 包括各种角膜营养不良和感染性角膜病。

6.继发性青光眼 在手术顺利的有晶体眼角膜移植术后并不多见,常因黏弹剂残留引起的眼压增高,多在48h内恢复。而在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的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伴有眼前节异常的情况下。术后早期眼压增高,可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局部滴用0.5%噻吗洛尔。对可能长期应用激素而使眼压增高者,应及时停药。对药物无法控制的青光眼应考虑手术治疗。

7.丝状角膜炎 术后约25%的患者发生,常伴有刺激症状。卷丝状物主要出现在创缘附近。其形成与炎症、黏液分泌增多、角膜麻醉和眼包扎有关。使用人工泪液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在表面麻醉下,用镊子去除,但不要损伤上皮。对反复复发者,可配制10%乙酰半胱氨酸的人工泪液滴眼。如果到了允许拆线的时间,缝线拆除后多能消失。

8.角膜新生血管化 手术创口对合不良、缝线刺激、移植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等均可导致植片的新生血管化。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四)角膜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

角膜移植术后的眼部观察对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对手术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观察内容包括:①敷料的分泌物;②眼睑肿胀、充血的程度;③角膜上皮的情况如有无缺损;④角膜水肿的情况;⑤前房深度和瞳孔的形态;⑥有无虹膜嵌顿;⑦房水混浊情况及是否有前房积血和积脓;⑧视功能检查如粗测视力,必要时戴小孔眼镜或墨镜;⑨眼压评估,一般情况下用指测方法粗略评价眼压水平。

【讨论】

(一)影响角膜移植术成功率和预后的主要因素

影响角膜移植成功率和预后有两方面因素: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受体的情况和供眼的质量。人为因素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技巧、手术器械的利用、术后的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出院后随访等。

1.受体的因素

(1)受体移植床的情况:主要包括泪液、泪膜是否正常,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角膜厚度,角膜内皮功能以及有无眼前段病变。如泪液和泪膜异常,将导致角膜移植片上皮持续缺损终致角膜移植片溃烂、穿破;角膜厚度异常,角膜变薄会使移植片与移植床的对合不良,缝线过早松脱,甚至发生创口愈合不良或渗漏,导致术后发生高度散光的危险;角膜内皮功能异常,对于一个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眼球,如行板层角膜移植,将会因无功能的角膜内皮失去主动的代偿性液泵的作用,引起板层移植片的水肿、混浊。

(2)患者免疫状态:对患者移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术前难以准确预测。临床证明,以前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而致移植片混浊者,再次行角膜移植术发生排斥反应的概率更高;角膜血管化是诱发排斥反应的最常见因素;年老体弱患者的排斥率低于年轻患者;小移植片发生的排斥反应较少,超过8mm的大移植片发生排斥反应的概率比较高;患者在角膜移植术前,眼部存在炎症,也可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的概率。

2.供眼的质量 供眼角膜质量是关系到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是否能保持透明的关键之一。衡量角膜质量的指标主要是角膜移植片内皮的质量。有下列情况的移植片不能作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材料:①内皮细胞密度低于1.200~1.500/mm2者;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改变、滴状病变者及过多的非六边形内皮细胞;③在内皮细胞层中出现炎症细胞和细菌者;④实质层中可见幻影血管者。

(二)角膜移植术的免疫排斥反应类型、表现及处理原则

免疫排斥反应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目前仍是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角膜新生血管、大直径植片或植片靠近角膜缘、高眼压、再次移植或多次角膜移植失败、眼前节炎症、虹膜前粘连、角膜植片创缘对合不良、年龄小、眼前节手术史、大范围角膜缘缺陷、泪膜异常、眼睑功能异常、血型及人白细胞抗原(HLA)组织配型不符、妊娠、应用免疫增强剂等。免疫排斥反应多发生在术后1~6个月,但也可以早至术后2周或晚至数年后发生。临床上根据其发生部位将其分为4种类型,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联合出现。

1.上皮型排斥 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3个月。表现为上皮排斥线,即在植片上皮出现微隆起的灰白色弧形或环形线,随时间由周边向中央移动,排斥线经过处供体上皮被破坏,随之被受体上皮修复。一般2周内结束。如果不伴有其他类型排斥反应,因其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睫状体充血,对视力影响不大。局部滴用激素可减轻反应。

2.上皮下浸润 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0个月。仅发生于植片的前弹力层下,为0.2~0.5mm直径的灰白色浸润,不规则分布。自觉症状不明显,经激素治疗浸润可迅速消失。

3.基质型排斥 多发生在植片近血管区。原来透明的基质层突然水肿混浊。植片内偶可见到界限不清的白色条带称基质排斥线,常与内皮型排斥同时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水肿混浊可扩展到全部植片。

4.内皮型排斥 发生率高达12%~40%。最初为睫状体充血,房水闪光,植片后壁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P),即而出现内皮排斥线。排斥线常起于植片周边部新生血管区或虹膜前粘连处。有时也可表现为弥散性内皮排斥,不出现排斥线。内皮型排斥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内皮产生严重破坏,导致植片混浊,角膜后膜形成和大疱性角膜病变。

对于植片免疫反应,必须早发现并立即治疗。因此,除要求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外,应交代患者:术后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畏光加重、疼痛不适和眼红(充血)加重症状,应高度警惕排斥反应的发生,立即就诊。一旦就诊,立即治疗。

【评价】

角膜移植手术是否成功,除了角膜材料、手术技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因素外,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一套综合的、完整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期的指导,使患者能够以健康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