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发展和教育取向,关注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心理管理,就是要预防和解决学员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最终实现军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育人目标。合理认识其心理问题,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管理。例如对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科生[4]。

王晓霞 冯正直 刘云波 张 俐

(第三军医大学)

摘 要:心理管理,是学校各级管理者根据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与研究生学员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对学员进行心理评估、教育、训练、疏导,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实现高级军事人才培养和部队建设的共同目标。为了将心理管理有效渗透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和阶段,有必要明确心理管理的内涵和问题,从方法模式、组织制度等层面探讨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对策。

关键词: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

1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研究生心理管理的内涵有二:一是问题取向,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和治疗,目前已有院校将心理健康测试作为研究生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也是目前研究和高校教育管理实践当中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二是发展和教育取向,关注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军医大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为部队建设一支姓军、为兵、为战的高水平卫勤保障人才队伍,而心理素质已成为衡量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关于硕士研究生心理素质的衡量标准,林金辉认为可分为五个方面:其心理发展是否符合其相应的心理年龄,是否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和有无完整的人格[1]。这是从心理学角度给出的解释。

然而,基于国内心理学发展现状,目前大多数高校或者从问题取向出发,将心理管理的内涵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将心理方面的问题看成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解读和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当注意的是,心理管理是区别于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必要内容。军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渗透着心理管理的因素,但是无论从管理目的,还是理论基础和方法内容均有很大的不同,有必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和制度保障。

因此,在把握心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当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培养体制;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建立大的心理管理观,将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心理管理的目标。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心理管理,就是要预防和解决学员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最终实现军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育人目标。

2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管理的问题

2.1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军校研究生是由于接受研究生教育而组成的一个群体,从群体结构来讲,生源十分广泛,学员在年龄、个性特点、社会经历、专业背景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既有应届军校生、应届地方生,又有地方委托培养或部队在职人员;从教学管理上讲,培养目标定位较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习任务重心逐渐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向学习、科研并重转化,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社会期望值较高,然而就业形势也越加不容乐观;同时,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对自我价值感的要求和成就动机增强,内外部因素的结合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应届生来说,社会化程度较低,对压力的应对和调适更容易出现困难。合理认识其心理问题,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管理。

我国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具局限、系统性研究较少。从研究结果来讲,较具代表性的是对2001—2009年期间采用SCL—90量表为工具,样本范围涉及全国10省区、涵盖4 561人的元分析研究。其结果发现,研究生和全国常模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差异[2]。然而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之间有不一致,例如刘彩谊等对中科院的硕博士研究生连续三年追踪调查结果就显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但是对于军医大学研究生,专业和院校背景的差异是否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例如对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科生[4]。另一项研究指出,军医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但是某些因子如强迫、焦虑和精神病性倾向高于正常水平,也高于地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的因子水平。而博士生的躯体化、敌对和偏执倾向高于硕士生,反映了硕士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博士,这可能和博士生科研任务繁重、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压力大有关[5]。而临床类专业研究生如果还参与临床实习,需要承担繁忙的工作和接触到各种复杂的病情、处理医患关系、应对突发事件等都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军事院校,军队生和地方生在心理健康、人格、应对方式等特点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对本科生的调查表明军队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地方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等症状程度轻于地方生,性格相对外向,应对方式以积极成熟为主[6]。究其原因,尽管部队生和地方生的教学、管理方式虽然没有差别,但是部队生作为真正的军人,角色的认同和适应更强,相应的应对方式更成熟,遇事能够采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有效应对办法。而地方生虽然培养模式相同,但是他们不参与统一分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决定了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择业和去向问题。因此,对部队严格的生活作息和管理制度以及军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容易产生质疑和不满,认为不能适合其需要,从而出现适应不良问题。

对于研究生,情况也许不同。从压力源来讲,军校研究生以科研任务为主,课程段任务相对较轻,但是社会化要求更高,在学习、人际交往、经济、家庭等各方面考虑较多。从身心发展程度和应对方式上讲,应届生和在职或者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又有不同。应届生虽然比较成熟,但是社会经验较少,发展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但总体来说,专业技术训练和职业训练都是研究生必修的一课。而从思想政治和人格修养上讲,研究生阶段个体对生存意义的思考更加深化,也许不像本科生那样情绪不稳定、具有冲动性,但情绪体验深沉和平稳,思想上也更为理性、现实,辩证思维得到更全面的运用。

2.2 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对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压力来源的调查发现,40%的人主要来自于论文发表,25%来自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婚姻和与导师的关系,20%的压力来自经济紧张,还有一部分来自课程学习和就业[7]。而在医学类高校,研究生“最容易产生困扰的问题”,硕士生首先是毕业分配问题,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1%,后面依次是“经济困难”“科研或临床工作”和“恋爱婚姻问题”;对博士来讲,40.5%的人认为“科研或临床工作”居于首位,其次分别是“人生意义”和“毕业分配”问题[8]。具体来说,影响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科研方面

当前军医大学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对毕业资格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加之在研究生扩招后,竞争日益激烈,在数量有限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的难度增加,也对学员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另外,一些院校的师生比例较低,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不足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应届研究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关系,社会化程度较低,心理适应和耐挫能力较差,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人际交往更复杂和广泛,有独立社交能力;而且,绝大多数研究生把人际交往能力当作衡量个人能力和自我重要性的重要方面。[8]有调查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研究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专业能力强,真诚、真实和善于容忍,成功的形象和具有一技之长[9]。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继而产生焦虑、烦闷、恐惧等心理。

研究生涉及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同学、同乡、学校及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影响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在人际关系建立初期接近性原则占优势,后来个性的相似性、需要和期望的互补性以及能力和兴趣爱好起主要作用,并一直延续到双方发展为较为稳定和长期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和个性心理互动当中,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作息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同专业甚至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减少。同时,研究生年龄范围较广,生活阅历相差较大,难以构成认同,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交际范围狭窄以及沟通困难。

3.就业分配方面

军队定向分配的研究生相对数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就业期望,除了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之外,还倾向于选择高回报、稳定的职业,然而毕业分配的不确定性使部分学员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

4.婚恋家庭方面

应届研究生大多处于恋爱和结婚的年龄。婚恋关系是童年依恋关系的延续,反映了特定的和固有的个体交往模式。良好的亲密关系是个人获得一生幸福的关键。研究生的认知发展已趋于成熟,但是影响情感发展的因素更为复杂。一项关于军校研究生的婚恋态度调查发现,军校研究生的恋爱动机比较明确,对象结识途径多样化,价值观逐渐现实,传统意识减弱,且性道德方面有所淡化[10]

3 军校研究生心理管理对策

3.1 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体制

研究生心理管理要以增强研究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构建学校、院系、导师、队干部等多层次管理结构,并制定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方案,组织相应人力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预防、监测和干预工作。逐步形成以研究生自我管理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管理体系。分年级、分阶段、分人员结构,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预防突发心理问题和事件的发生。

首先,逐步将心理健康标准作为军校研究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并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入学教育,使其明确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其次,应采用网络、刊物、学生活动等非正式渠道搜集信息,关注群体心理动态;同时,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测查和归档,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在网站或者刊物上开辟心理健康专栏,邀请辅导老师指导活动,将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结合起来。

再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任务来抓,落实教材、师资和资金场地等的配备,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或者选修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针对不同培养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如了解研究生在课题申报、中期考核、实习、毕业等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心理辅导,增强其心理适应和应对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注意把握心理活动的普遍联系原则。既注重知情意的普遍联系,又注意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具体来说,人的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组成,三者互相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情绪问题常伴随认知偏差、意志薄弱和非适应性行为模式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发现学员心理问题的时候,要遵循知情意普遍联系的原则全面观察、综合判断,抓住心理问题的主要矛盾。此外,心理问题要追溯其是否产生于躯体疾患、心理机能的运作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成长环境、易感性人格、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素。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正确把握学员心理问题的根源,以及针对可控性因素制定相应举措预防个体严重或群体突发心理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鼓励研究生组间心理健康社团和开办心理沙龙等活动,学校提供资源和场地等引导他们开展适合自身需要的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等,帮助其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合理认知、改善行为模式。由于人格的完善需要长期的、针对各种情境的认知和行为训练,而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辅导,既可以提供接近实际生活情境的训练心理素质的机会,又可以通过模仿、印象管理、社会支持等社会互动途径习得社会技能,达到切实的训练效果。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环境

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就是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在科研和管理方面引入激励机制,通过奖惩、表扬等办法引导研究生形成内部动机。为研究生增强社会技能、获得社会支持以增强心理调控能力,促进研究生人格的发展、个性的完善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3.3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研究生自我调控能力

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根本是鼓励和指导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自我意识日趋深化,人格和个性特征发展趋于整合和稳定。自我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高级表现,自我管理应当成为研究生完善个性心理素质和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心理管理应当从跟不上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到加强自我认识,在遇到心理冲突时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建立合理的期望值,积极调节负性认知和情绪,以减轻应激反应、预防心理疾病。

总之,加强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为军队培养优秀医学专业人才,也为部队解决官兵实际心理问题提供了理论研究的阵地和后勤保障。要树立科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组织、制度、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环境建设等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林金辉.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教育[J].教育研究,2003(08):84-87.

[2]刘云,冯江平,卢庭瑞.我国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73-1075.

[3]刘彩谊,安晶卉,亢蓉,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21,1129.

[4]汪涛,杨国愉,冯正直.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2):1498-1499.

[5]方彩虹.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2(3):80-81.

[6]杨帆.军校部队生与地方生人格、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5(06):511-512.

[7]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05).

[8]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5(04).

[9]许克毅,叶城.研究生人际关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0(02):57-59.

[10]雷永鹏,秦磊,郑博,等.军校研究生恋爱观现状及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 (3):41-43.

【注释】

[1]基金资助:2013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研究生应急事件与危机预防的方案和预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2-2013Y10-1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