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硕士研究生招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特别是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全国性的,由教育部统一部署,因此各项工作的时间性都很强,容易造成在招生过程中阶段性工作量较大,过于繁忙,招生工作人员有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考生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只是忙于应付具体事务,无暇加强学习和思考,或多或少会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生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硕士研究生招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特别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经过多次改革和调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一、专业目录编制公布时间过晚

从近几年招生工作流程看,编制专业目录基本上都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正式对外公布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供考生查询的时间基本上都在8月底或9月初。这个时间点,对绝大部分招生单位来说已经放了暑假,一不利于招生单位编制专业目录工作的进行;二不利于当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三不利于考生选择报考单位和报考专业,考生抱怨情绪比较大。

根据现有招生工作流程,编制专业目录工作可改到5月底6月初完成。这段时间招生单位已经完成当年复试录取工作,各专业导师也在校,尽早地完成专业目录编制工作并公布,不仅可以方便招生单位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更可让考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单位和专业。

二、初试科目过于复杂,需要进一步推进科目改革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目前全国有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推荐免试四种形式。其中全国统一考试是主体,其他三种形式为附属形式。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分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和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试科目。2012年,全国共计有23门统考科目,约20000门招生单位自命题考试科目,是目前各种招生考试中考试科目最为复杂的。

初试科目过于复杂,一是不利于招生单位专业目录的编制。因为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对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和自命题考试科目都有不同的要求,大大增加了编制专业目录的难度。二是增加了招生单位自命题试题印制过程中出错的风险。招生单位自命题考试科目,从试题命题、印制、封装、保管到寄送,都是由招生单位负责完成,对于招生专业越多、自命题考试科目越多的招生单位,这种风险越大。三是不利于考生对报考单位和报考专业的选择。不同的招生单位、招生专业都有对应的考试科目,而考试科目还区分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和自命题考试科目,考生一旦需要重新选择报考单位或是报考专业,都必须按新的要求从头开始复习准备。四是不利于考点的考务管理。考生初试时,每个人报考单位不同、报考专业也不同,因此,每场考试科目也不完全相同。考试前,考点在整理考生试卷时,必须准确的按座位号给每位考生准备好该场考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完毕后,又必须准确的回寄给招生单位。由于初试科目过于复杂,每个考点都面临着几百个招生单位,几千甚至上万考生,几万份考生试卷,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考点百分之百的准确,不能出现任何错位,使得考点考务管理压力非常巨大。

虽然国家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于2003年对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门类实行全部统考,但只是相对减少了一些自命题考试科目的数量,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比较赞同的是“两段制”考试方式。即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也就是资格考试,考生获取资格后,再由招生单位对其进行专业考试。“两段制”考试方式基本上可以解决现在初试科目过于复杂带来的种种问题。

三、研究生招生时间过长,任务重、责任

现有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从编制当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开始,到次年寄出新生录取通知书截止,至少要经历10个月的时间。时间长,跨度大,这是研究生招生工作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明显差异之处。特别是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全国性的,由教育部统一部署,因此各项工作的时间性都很强,容易造成在招生过程中阶段性工作量较大,过于繁忙,招生工作人员有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考生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只是忙于应付具体事务,无暇加强学习和思考,或多或少会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要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一是要缩短某些招生环节的时间,比如网上报名,一般都是一个半月的时候给考生网上报名,可以缩减到1个月甚至半个月的时间,再如公布成绩到公布最低复试分数线的时间,现在一般都是1个多月的时间,可以缩减到半个月。二是要减少一些招生环节,比如调阅调剂考生的初试试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调出和调入招生单位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减少相关招生费用,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减轻招生工作的手工和重复性劳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复试权重与复试公平性

近几年,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复试成绩所占权重越来越高,为40%~60%,而有些学校(或某些专业),甚至不考虑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权重高达100%。随着复试成绩权重的逐步提高,研究生复试环节也越来越受到考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注度越高,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复试环节的可信性、公平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虽然招生单位、学位和复试导师不会徇私舞弊,也有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社会各界和考生心里的担心和怀疑。

要想从根本上解除大家对复试环节的疑虑,第一,应该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复试程序,提升复试制度的公信力。一套完备的复试程序,有利于考生和公众监督复试工作,最大限度地限制复试管理人员的不良行径,有助于限制权力滥用对公正的干扰,消除复试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提升社会对招生工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第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运用程序杠杆来选拔优秀考生。招生单位相应的制度建设是落实复试程序公正的保证。建立程序公正的规范制度,首要目的是选拔高质量的考生,其次才是管理的便捷与高效。事实上,也只有建立了公正的程序与规范的制度,才可能吸收到优质生源。这样一来,程序公正、制度建设、优质生源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第三,应该加大复试的透明度,将复试置身于阳光之下。比如,面试可以考虑公开进行,想进入现场看的考生多了则搞个现场直播也行。复试小组成员现场公开打分,谁打得低了、打得高了,打得是否合适,人们一目了然,即使未通过复试的考生,也会心服口服。参加面试的复试小组成员人数应该达到一定的数目,这样可以避免呈现个人的倾向性。复试小组成员最好由较多数量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面试前临时随机确定。面试的题目也应该难易相当,不要差距过大,复试时由学生自己抽题,可以免其怀疑复试小组成员故意关照某人或有意为难某个考生。第四,有条件的招生单位,复试过程全程监控录像录音,这样可以在有争议时做到有据可查,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复试小组成员和考生。

五、研究生招生计划内部分配机制的依据不够明确

研究生招生计划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前提,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我国本科后继续教育更高层次需求的宏观规划。国家在编制研究生招生计划时,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着力调整优化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要确保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稳步实施,增强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缓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坚决限制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要继续坚持与招生单位科研经费、师资力量等培养条件挂钩。

招生单位招生计划的编制,尤其是招生单位内部计划的分配管理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调整的首要环节和控制环节,左右着招生单位教育资源的配置。招生单位内部招生计划的分配,是一套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冷热情况、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科研项目和经费、学科发展与建设、社会需求(就业情况)等方方面面。但目前,很多招生单位内部招生计划的分配,更多的是以经验为主,虽然在制订内部招生计划的时候,考虑到了上述各方面,但仍然带有较强的人为因素和个人情感,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合理、科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机制。这方面,文献[1]—[3]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招生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需要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要在探索中前行、在探寻中实践、在探究中完善,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反思不足、差距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得更加精细、精美、精致,把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创新人才,要求我们自己不断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现有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研究生招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真正形成有利于研究生选拔、培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凤岚,张军伟,安静.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方法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8(1).

[2]罗敏.我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政策:现状、特征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9).

[3]肖敏,扶庆华.研究生招生计划决策支持系统初探[J].科技•人才市场,1999(5).

(作者:肖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