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2.注重学生队伍管理,忽略全面育人。在目前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从二级院辅导员工作层面讲,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生组织团体上,而忽视对普通大学生的关注。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白根举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北大师生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高校作为培养优秀青年的重要阵地,其培养目标在《高等教育法》中已明确做出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科学、民主、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促使我们正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构建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学生管理模式,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人才培养,为维护高校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www.guayunfan.com)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结合新形势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

1.重管理轻服务观念难以改观。从现状上看,地方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仍停留在重管理,轻服务,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表现为以经验代替民主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事后处理代替预警管理,强调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多用传统标准,轻视综合素质要求,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管理学角度看,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目前学生工作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一些日常性的事务统得过多,管得过细、过死,但对关系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基本素质的提高却管得过粗、过少、过松。总的来看,学生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训导多,平等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充当长者、管理者色彩浓,担当朋友、服务者的色彩淡;空洞的说教多,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生活等需求的心理沟通等有效的工作少;消极被动解决问题的多,主动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广阔空间的工作少。

2.注重学生队伍管理,忽略全面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多次强调德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制订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其中强调了要全面打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

在目前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从二级院辅导员工作层面讲,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生组织团体上,而忽视对普通大学生的关注。管理者将大学生组织团体当做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团队,重视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实践能力锻炼以及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管理者是实现管理的主体,学生干部是传达高校管理意愿的媒介,自己则是被管理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中就只能了解学生干部这一群体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这也导致高校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生队伍建设上,忽视全员育人。实现全员育人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需要不断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全员育人。

3.网络普及带来新的管理难题。互联网的普及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

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高校辅导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和教师相比,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和风险。但是,辅导员的待遇却与之不对称,从而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主要就表现为情感衰减、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情感衰减主要表现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去个性化主要指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低成就感主要指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辅导员工资待遇、科研申报、学生工作热情和态度,辅导员职称结构和辅导员对职业前景的愿景等等可以看得出来。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而非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3.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理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结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及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在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迫使各高校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针,坚持“育人”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管理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咨询、维权、关爱七位一体,将导师制、学长制作为高校一线辅导员队伍严重不足的有益补充,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结合各高校的校情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实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使之在人才培养和维护高校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学生处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