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针对此问题,大家应积极研究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开展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这就是说,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曾维明[1]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针对此问题,大家应积极研究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开展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心理素质之上的。然而,“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2],难怪全国的素质教育不尽如人意。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环境影响,比起城镇学生来,情况更糟。他们没有理想,觉得读书无用,看重金钱,况且学生因学习单调、乏味,又加剧了家长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自卑、自大等不健康心态。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农村初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近年来,校园里暴力、离校(家)出走等不正常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写此文前,我对所在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作了一次调查,下面是我就自己所教班级37名(其中一人请病假)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情况

经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下:心理较健康的学生不到45%,有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有余,心理存在较严重困扰的学生达25%以上。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项有34人,“冲动”一项也达20人,特别是“早恋”这一项,居然有9人之多。他们不知该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问题,据了解有的学生用跺脚、大喊大叫、摔东西的方法来排解。虽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极不成熟。更令人吃惊的是主动找人倾诉的居然无一人,这也是导致学生早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说,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学习时感到困难,怕考试,平时喜怒无常,遇事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有些叛逆,缺乏自信,最突出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二)人格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同学面前感到自卑,敏感又多疑,难交往,嫉妒心重,空虚,性格内向,较为偏执,特别易冲动。

(三)行为方面:一让读书做作业就厌烦,一说考试就作弊,平时爱说谎话,爱赶时髦,爱冒大,骂人是家常便饭,打架斗殴是屡禁不止,一般不与父母交流,不会主动找人倾诉内心苦闷,自伤或伤人现象也时有发生,而早恋现象表现更为突出。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很多,甚至逐渐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出现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因素

学生的身体好比一辆汽车,他们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他们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就会失去方向。这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空虚所带来的精神空白。我们知道“空虚的心灵是承载不了幸福的重量的”。有同学认为,自己不如人家的命好,有些悲观失望,这是自卑的表现,可学生哪里知道“自卑是吞噬人格的毒药”呀。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和无法估量的作用。社会上存在这样的普遍现象:那些先富起来的家庭,因离城不远,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接受优质的教育,而留在农村的初中生就会觉得低人一等。况且,家长们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很少甚至没有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遇事时要么消极对待,要么恐吓、威胁,要么恶语中伤甚至是拳脚相加,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些家长不懂得“好孩子是夸出来”[3]的道理。难怪有教师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

农村独生子越来越多,他们是“心理脆弱的一代”[4]。农村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还存在,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对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初中生觉得自己有负父母的期望,产生高度的焦虑感,动辄离家出走,甚至愤而自杀。一部分初中女生的焦虑恐慌心理问题还更加严重。

父母离异再婚型家庭,使孩子无法适应。离异再婚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就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就像落单的鸟儿,孤独、无助、担忧和胆怯。也有因家境方面的原因使得孩子既争强好胜又有些自卑失落。这些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孩子。

隔代教育影响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父母外出打工,老人对孩子容易溺爱和放纵,使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还阻碍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在农村尤为突出。

(三)学校因素

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基地。我们学校让人纠结,是拆还是不拆,无从知晓。学校没有一张正规的乒乓台,教室里没有电视机,学生课余生活不丰富。因此,学校得多想办法才是。当然,这也许是个案。学校讲“安全第一”,讲“教学为中心”,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根据上面的精神指示,动不动以“升学”为指挥棒,很多农村中学也可能像我们学校吧,只用分数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甚至是只要学生安全、不出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而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出现了讨厌老师、讨厌学习、讨厌学校的现象。又由于学校没有重视或没有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咨询室,加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有限,使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本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其结果真令人担忧。

教师的观念陈旧,做法不切实际。学生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这或多或少与教师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态度生硬,方法死板,遇事总是简单粗暴,不调查研究,不“以学生为本”,不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味去埋怨、指责学生,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教书育人”的本意。

(四)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娱乐设施落后,许多家长以打麻将、斗地主消磨时光,靠吃低保过日子,还有些家长就等拆迁赔几个钱儿,甚至有“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这些不良的生活环境,都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色情及暴力等低俗的社会信息,也催化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三、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一般都是寄宿制,留守学生占大部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学校更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而教师也应该懂得“低声讲述比高声斥责更有效”[5]的道理。同时,教育时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耐心指点才是。当然,学校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并积极实施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调控自己的情绪,摆脱自卑、焦虑和自私等不良心理的困扰。

(二)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农村中学设立心理咨询室,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不断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当然,教师要做好保密工作,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发泄点,还得到相应的指导,解决了心理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各年级可结合“2+2”项目[6],组建若干个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艺会演、大课间操、校运会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增长知识,发挥特长。人们不是常说“特长+合格=素质教育”吗?特长就是从活动中来的,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同学情、集体暖,品尝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成立“温馨家园”

“温馨家园”,要设立组织机构,要建立规章制度,要有固定的活动室,让学生在这个“家”中读自己爱读的书,说想说的话,玩好玩的项目,看喜欢看的节目。学生就会感到温馨、幸福、自在。

(五)利用“三亲”[7]资源,搭建沟通平台

学校将充分利用好“三亲”资源,加强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的电话和书信联系。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通过视频系统无偿为学生定期与在外务工亲人“见面”提供服务,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以此增强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沟通,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让他们得以欢乐健康地成长。

总之,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初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汪辰说得好:“抓教育不如从心理抓起。”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平面上,而要努力去解决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注释】

[1]曾维明,重庆市江津区马宗初级中学.

[2]雒晓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

[3]庞晓东.改变命运的72个心理妙招[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49.

[4]吴世煌.心理脆弱的一代[EB/OL][2009-06-09]:http://www.Cando100.Com/mews/20090609/ 12445112355769333172_n2.html.

[5]京师心智,心理学常识速查速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09.

[6]“2+2”项目:两项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和文娱活动各一项。

[7]“三亲”:即亲情电话、亲情QQ、亲情信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