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有更高的质量,更应该在“本科教学工程”中勇于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是高等师范院校增强质量意识和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罗 英

(绵阳师范学院 教务处

摘 要:文章从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角度,深入分析和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在国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集中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头脑清醒,全面分析形势,深刻把握大局,明确任务,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把应做的事情做好。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教育部、财政部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明确指出,要在“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整合各项改革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由此可见,“本科教学工程”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针对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薄弱环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多数人才是教育人的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成才,就意味着一批人的成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有更高的质量,更应该在“本科教学工程”中勇于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是高等师范院校增强质量意识和增强学校办学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关于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困惑

如果要把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对于研究型、研究教学型高等师范院校,大都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是健康发展的。对于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至少存在认识性障碍、制度性障碍、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障碍,这些障碍也可以说是矛盾又必然外化为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关键性资源、基础性资源、动力性资源、发展性资源短缺。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有四点值得关注:一是本科教育发展时间不是很长,本科教育核心地位的基础还不很牢固。二是人才队伍虽然在量的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但质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三是没有国家倾斜政策,如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支持,生源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普遍不高。四是本科教育的质量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很多措施不稳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概率较大。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探索建立稳固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搞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3429万毕业生,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奖项目中,全国高校获得各类奖项超过70%。我国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但高等教育的人才,许多高校没有做到规培养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办学特色不鲜明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过度扩大招生,盲目扩充新专业,出现本科教学质量下滑等现象。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需要质量保证。教育大众化总体上满足了科教兴国的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满足了高校增加财力的需要,但距离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和高就业率的需要还有差距。尤其是教育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对我国高校在生源、培养方式、培养质量也构成有力的竞争。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还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都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都要做出新的选择,都要接受新的人才市场的评价,都要承受新的优胜劣汰。

提高质量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锦涛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高等师范本科院校要抓住国家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这个契机,全面落实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稳固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等师范院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三、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

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高等师范教育体系,重点在于建立一个稳固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高等师范院校而言,要把握好四大因素。

(一)明确范畴,树立大质量观

高等师范院校的质量体系不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是要根据“本科教学工程”的要求,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出发,全方位确立其主要范畴,树立大质量观。首先要注重思想品德的质量。师范生的思想品德,就是未来的师德。它不仅是学生自身内在的修养和不断发展的动力,而且会对师范生的将来形成深远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更为重要。学校要紧紧围绕师范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育。其次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质量。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工作是领导工作、管理工作。师范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学术水平,而且要有传播知识、体现水平的能力,要有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调研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把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统筹考虑,加强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工作,加强社会调研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要统一认识,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实行正确的政策导向,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把科研创新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第三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质量。创新能力需要培养和锻炼。学校要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不仅是自己的事情,还会影响学生。学校要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的培养和锻炼,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创新、自主创新。第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质量。“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师范生要“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观念。学校通过教育教学管理,让教师乐教,学生愿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一套先进的、成熟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强化措施,稳固教学中心

高等师范院校无论是何种类型,都要树立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

关键是领导重视教学。学校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是主要责任人,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部门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学院党政一把手为是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而高等师范院校检验领导是否重视教学的关键因素,在于看领导深入学院检查教学工作的次数和效果;走进课堂听课的次数和结果反馈;参加考试巡考的次数和结果通报情况等等。

基础是增加经费投入。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是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要逐年加大对教学工作经费的投入,保持增长趋势;优先保证本科生培养经费、实验实习经费、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经费,并监控使用效率。

难点是全校服务教学。学校及其职能部门,要下工夫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服务本科教学。在认识上,强调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三方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即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本科人才培养始终是基础、是关键,是关乎学校生存的大问题。科学研究要丰富教学、支持教学;教学工作要反映科学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服务社会的效果是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最终检验。

只有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在学校上下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心教学、科研支持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师生满意教学、社会关心学校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本科教学建设的资源配置优先原则,制定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保证本科教学工作对人、财、物的需要,并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如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首先满足本科教学师资队伍的需要,培养本科骨干教师,树立本科教学名师;在设备设施购买时,优先考虑和保证本科教学的需要与使用;对本科教学改革,实行单独立项研究,其研究项目与成果得到特别重视;在职称评审、业务进修等多方面,都向有利于调动本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改善本科教师生活条件的方面倾斜。

(三)找准载体,把握好着力点

高等师范院校的质量体系不是就理论而理论,而是要根据“本科教学工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管理和育人活动中,要找准质量体系的载体,把握好四大着力点。一是着力学科建设。一流学校,一定有一流学科,学科质量高,学校质量才能高。学校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不断发展的基础。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更要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学校的学科布局,调整学科结构,丰富学科内容,凝练学科方向。二是着力队伍建设。学校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以人才为根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学校改革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构建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是着力教材建设。学校的学科水平、教师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教材建设上。学校要安排专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材配置,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实践体现在教材中。四是着力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如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等,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把干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四)抓住重点,硬化监控考评

高等师范院校要逐步构建具有师范特点自身特色的、以质量监控保障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等在内的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实施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形成以决策指挥、调研咨询、管理服务、调控运作、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监控保障体系。

高等师范院校的质量监控是否具有权威性,问题的决定因素还在于是否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硬化考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管理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管”就是过问、参与,“理”就是把不顺的理顺,把不规范理规范。要淡化“管”,强化“理”。尤其是要教育引导更多专业教师树立“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而言,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要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和特色意识。要认识到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不冲突,教学始终是第一的位置,而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科研开展好了,能推动教学的提高,能充实教学的内容。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清正廉洁,坚决制止弄虚作假的行为,惩治学术腐败。对学生来说,要严格要求,尊师重教,学为人师。对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而言,要完善考评监控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当学校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有领导或学术骨干出现了教学事故,能不能给予教学事故认定,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是检验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具有威慑力的关键所在。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高等师范院校质量保障体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都涉及理念思路的更新、体制模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引导、基础能力的保障、社会环境的营造等,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形成高等师范院校各项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韩廷斌. 合力构建开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3).

[2] 刘国艳. 大学内部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调整[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3] 卢国良.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再认识[J]. 现代大学教育,2010(5).

[4] 牛佳.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优化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10(6).

[5] 谭光兴.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5).

[6] 韩猛,徐宝芳,牛佳. 高等师范院校双学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7] 张睿锟. 高校师范生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