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动此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报道,促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了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把每个“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集中在示范点,统一进行现场培训,让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直接投入到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图书业务的各种流程。

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 麦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全局出发确定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推动此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用知识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一、甘州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共有15个乡镇、243个行政村,全区50余万人口中80%以上是农村人口。甘州区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农民家庭,十年没有买过一本书,农村人均拥有图书量为0.1册/年,相当于10个人一年才有一本书,农民缺少读书条件、缺少文化知识,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文化知识的普及改变农村面貌,通过科技文化的应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更为迫切。

近年来,甘州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家书屋建设放在重要发展位置,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报道,促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区243个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共开展读书活动300多场次,向外借阅图书20000余册,阅览人次达170000余人。实现了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

二、几点做法

1.各级高度重视

甘州区政府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为“惠民实事”之一,制定了《甘州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政府同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发展改革、财政、新闻文化出版等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2.层层明确责任

甘州区文化出版行政部门作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总体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管理机制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结合实际,制定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年度计划,实行“三个结合”即:“农家书屋”建设与村级公共基础建设相结合,“农家书屋”建设与已有的农村公共图书设施相结合,“农家书屋”建设与农村文化娱乐相结合。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行政村,明确完成时间、步骤和责任人。

3.健全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健全了《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员责任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确立了三条硬件建设标准:一是图书室、阅览室可用面积各不少于20平方米;二是每个村的农家书屋配置的书柜不少于四——六组书架、要有阅览桌凳、报刊架;三是书屋选址要求距农民居住的地方近、离学校近、环境整洁、敞亮安静、便与农民借书阅览。

4.以公共图书馆带动农家书屋建设

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甘州区充分发挥区图书馆的作用,将创建农家书屋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馆事业在广大农村的发展与延伸,将其视为提高全民素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开发民智的重要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业务辅导及培训帮助。甘州区图书馆组织专业骨干,深入村、镇,统一培训乡镇的文化专干,进行图书分类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在此基础上,每个乡镇建立1~2个“农家书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把每个“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集中在示范点,统一进行现场培训,让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直接投入到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图书业务的各种流程。通过层层培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从而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三、取得的成效

1.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阵地

通过不懈努力,甘州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家书屋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不少农民利用空余时间及节日时间学习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争先借阅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广大群众汲取知识的“充电器”,节日文化的“加油站”。更成为青年创业和中小学生互学互动的“助力器”。

2.农家书屋发挥了引领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用

“农家书屋”工程,给农民学习、创业搭建知识平台,发挥了引领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用。

沙井镇兴隆村搞杂交玉米、蔬菜、花卉的农户,肉牛养殖的农户他们隔三差五就到农家书屋走走看看,查找资料,他们走在一起免不了唠上几句阅读心得。辣椒种植大户曹玉虎今年种了60亩辣椒,每当遇到种植上的疑难问题,他就来到书屋,总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经营果园的农户杨云德就是靠着农家书屋里的书籍,改良了自家的梨树品种,还学会了高位嫁接。

甘州区安阳乡距城区有一百多公里,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愿望非常强烈,2008年在安阳乡三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后,乡村开展了“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的群众性读书活动,农民群众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许多人告别了牌桌,坐上了书桌。种植大户王新国利用农家书屋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建起了温室大棚,种植了反季节蔬菜、葡萄,大大增加了农业收入。村民李平道家农田小麦生了虫,首先想到去农家书屋找答案,终于在一本《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中找到了防治方法,扼制了小麦病虫害影响。郭振勇村民从书本里找到了致富之路,试种大棚韭菜获得了成功。养鸡专业户陈促新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他每次到农家书屋,总要让管理员帮忙上网查询一些各类市场信息资料。他说他要学会使用电脑,还要学会上网。每次总是带回几本关于养殖的书回家看看。

3.农家书屋凭添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魅力

读书慢慢地改变着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他们的头脑中有了新思维,口中多了新词汇,衣着打扮有了新形象,对今后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农家书屋就象一汪清泉的源头,虽然只是涓涓细流,但它正以不舍昼夜的精神,滋润新一代农民的心田。农家书屋悄然改变了农村生活,去书屋读书、看报,吸收精神食粮成为新时尚。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使广大农民体验到了知识改变贫穷,科技引领致富的作用,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农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四、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书屋发展不平衡

笔者了解到,越是偏远条件差的乡镇,农民渴求知识的愿望强烈,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的较为重视,利用率也高。而相对离城近条件好的乡镇,反而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不够重视,书屋建成后,不能很好进行管理,借阅书刊的人很少,农家书屋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成了形象工程。

2.管理人员缺乏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有的是村上干部兼职,本身工作千头万绪,无暇顾及;有的是大学生村官兼职,工作繁杂,书屋不能按时开放,影响了读者借阅率。

3.书源配置不当

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大多是宏观决策,统一配置的,考虑各地的特点不到位。加之各村配的书大都相同,不变于互换。农民比较喜爱的农业科技书刊较少,群众喜爱的期刊几乎没有。还有后续书源的问题,目前,村村有了书屋,解决了农村看书难的问题,但书屋的长久发展,有待于政府考虑后续书刊的增加。

4.农民年龄偏大

随着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增多,村社年轻人大部分在城里打工挣钱,留守农民多在60岁以上,年龄偏大,思想守旧,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知识,缺乏了解新科技,接受新思想的意识,觉得看书不如看电视来得快又直观,看不看书都无所谓。

五、发展对策

1.多方筹资建设

政府要有长远打算,各级财政都应承担一部分资金,来解决农家书屋后续图书、期刊配备问题,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加新书刊。除政府扶持外,也可采取冠名资助的方式资助农家书屋。对党政机关、单位、企业、对农家书屋进行的资助,可在书屋挂牌署名,政府应通报表彰、媒体公布,予以鼓励。应建立农家书屋基金会,发动单位、个人社会热心人士支援捐助,购买书刊。对捐助金额500元以上的个人和1000元以上的单位可通过简报、媒体予以公布并颁发捐赠证书。

2.建立管理队伍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确保书屋管理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采取选配、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择热爱图书事业,思想进步,乐于助人,能够帮助农民宣传新思想,推荐新知识,能够管理好书屋的较年轻的管理人员承担此项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相应的报酬。

3.创新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因此,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对于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民较为富裕的乡村,书屋管理员可采取由村委会聘任人员担任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也可探索由村级党组织、共青团、妇联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扶持管理型模式,也可把退休教师、有文化的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重要人选来管理书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书屋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的平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带动农家书屋开展读书辅导讲座,举办读书竞赛、技能培训、读书成果演讲等各种娱乐活动,将书屋变为村民的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农民群众学知识、用科学、占市场、齐致富的加油站。

5.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

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享配置的声像资料,开展科技讲座,将枯燥的文字资料转换为村民容易接受,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辅导活动,并结合农村实际和产、供、销各个环节所需知识开展宣传活动,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改变旧思想,接受新知识、创造致富路。

六、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农家书屋工程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把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办好,真正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成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卞民德.江西不让农家书屋变“仓库”.人民日报,2010-03-18(8).

[2]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农家书屋工程答记者问.中国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2008-01-15.

[3]董振国,农家书屋成为山东农民节日文化.新华网,2009-01-31.

[4]农家书屋“香”起来.山西日报,2009-04-14(c).

[5]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图书馆杂志,2008.(2).

[6]徐杰飞.对从化市“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9(5).

(杨麦,女,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