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意义

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家书屋是农村公益性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要想办好农家书屋,并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阵地,需要从国家重视农家书屋的起因谈起:开卷有益,历朝历代似乎都是如此。这就是建立农家书屋的现实意义。已覆盖全国50%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通过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管自用的公益性阅读场所,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意义_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它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信息、开展教育和开发智力资源等社会职能。而现阶段所推行的农家书屋则是农村图书馆的一种初级形式,它是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

农家书屋是农村公益性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要想办好农家书屋,并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阵地,需要从国家重视农家书屋的起因谈起:开卷有益,历朝历代似乎都是如此。但是,历史上的统治者对书籍的控制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这其中虽然也包含着造纸的工艺难等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统治者禁锢着文化的传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信条,由此而推行着愚民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统治阶级内部宣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力图使他们的统治世袭化——传宗接代,永无变革。

然而,新中国以民为天,要求人人普及文化,解放初期的扫盲运动,实质是新旧社会的分水岭。如今,大学文化水平已成普及之势。但是,就目前讲城乡文化结构还不尽合理,东西部的知识水平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业技术知识运用尚不普及。现阶段的种种情况说明,在全国农村中普遍建设农家书屋工程非同小可,“送书到田间”应是头等大事。这就是建立农家书屋的现实意义。

(一)农家书屋是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性文化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基本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下,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正加速向农村延伸。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建设相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我国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选择、政府供给的国家垄断性体制。在传统体制中,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农村的同类公共基础设施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基于这种政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强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改革开放初期,受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影响,政府对文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整体偏低。进入21世纪,政府迫切需要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环节中,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用,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途径。农村文化的建设要落在实处,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如韩国在推进“新农村运动”中,政府积极帮助农村兴建了“村民会馆”。借助村民会馆,韩国在农村开展了广泛的农业科技教育,举办了农田管理知识讲座、农村新风教育等活动,直接推进了韩国农村的发展。通过村民会馆,不仅仅传播了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文化知识,也向广大农民灌输了韩国的主导理念。韩国的经验说明,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设施落后、基础薄弱、城乡文化差距拉大的现象不容忽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贫乏,读报难、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仍广泛存在,从现实情况看,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在农村还是非常缺乏的。农家书屋应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探索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农家书屋为探索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求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由“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做好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协调保障工作,真正建设成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迫切需要政府的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做好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家书屋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政府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向农村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启了农村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序幕。农家书屋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行的经验参照。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已覆盖全国50%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通过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管自用的公益性阅读场所,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三)农家书屋对拓展我国农村出版物市场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近年来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出版物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市场几近饱和,而从我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3/4来看,农村又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是今后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2007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柳斌杰指出,出版物发行要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即巩固城市市场主体,开拓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开拓农村出版物市场,一方面是发挥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农村的文化建设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出版物市场为新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抓住农村这个尚未开发的市场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今后长期发展的出路和必然选择。

目前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正是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与新闻出版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到2009年底,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一共投入超过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完成全国64万个行政村的所有农家书屋建设,这对出版物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量。因此,要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和契机,加快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更深地走进农村市场的步伐,拓展农村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