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重要性

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有利防御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历经了五次大规模的南迁,最终在粤闽赣等地区定居下来,逐步形成客家地区。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民居建筑上加强防御工事,未雨绸缪,一旦他人进攻,可有效的击退他们,客家民居建筑的设计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产物。客家民众的有效防御,保卫了族人生命财产安全。
有利防御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二)有利防御

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汉族的后裔,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历经了五次大规模的南迁,最终在粤闽赣等地区定居下来,逐步形成客家地区。客家人大规模迁入广西应该始于1645年—1867年的第四次的客家大迁徙,且以闽粤地区客家人为主要入迁者。明末清兵南进乃是促成此次大迁徙的重要的政治因素。长期的战争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从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地广人稀且社会相对平静的广西,渴望得到一个安定的营生环境,谋取温饱的生活。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立足未稳,基业未开,对当地的土著人并未构成威胁,更谈不上挑衅于人。

加之,客家先民作为“客”,是后来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早已被土著占据,他们只能向尚未开发的山区进军,才能找到落脚之地。在开发山区的过程中,面临山区丛林,毒蛇猛兽伤人,以及经常遭受异族或盗匪的侵袭,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对客家人的居住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客家人不得不注重民居建筑的防御功能。虽然来自人文荟萃的中原的客家先民明事理,宁可忍辱负重也绝不轻易挑衅他族,但是还是首先选择主动防卫以防止他人的攻击。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民居建筑上加强防御工事,未雨绸缪,一旦他人进攻,可有效的击退他们,客家民居建筑的设计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产物。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等客家民居都是防御性极强的客家建筑典型代表。作为客家民居建筑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广西贺州市江氏围龙屋根据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变化,也凸显出极强的防御功能。

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江氏围龙屋的米黄色外墙,不仅高大而且厚实,围墙高约2.6米,厚约0.6米,两侧围墙均用土砖砌成,前部圆围以石砖筑成,十分坚固。墙体绕屋一周,将整座房屋及整个禾坪包围其中,以达到维护整个院落及围龙屋的安全。对于地处南方湿热地区的客家人来说,围墙不仅有防水的功能,而且石砌的围墙更加坚实,可以防止盗匪、野兽等的突然袭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高大、坚固的围墙的防御体系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阻挡外来入侵者的最有力的屏障。位于门楼正上方的“青龙阁”内还设有瞭望台,类似于一个木阁楼。其顶部与地面的距离大约有7米,当然,为了便于上下还设有固定的木梯与院内的地面相连。登楼远观,围龙屋内外方圆数百米范围的景况可一目了然。其主要的防御功能就在于,一经发现周围有可疑的状况,观察者可立刻向屋内的人传递信息而不为外敌有所察觉。除门楼外,在院内正门上方也设有两处瞭望口,用以观测院内外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这两处的瞭望口具有隐蔽性,以达到对外监视、警戒的作用。

当然,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防御功能不仅仅表现在有足够的手段拒敌人于门外,打退敌人的进攻,还表现在有固守的能力,以确保族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倘若要坚持持久的战争就必须准备充足的粮食和水源以防后患。所以,几乎每一座客家民居建筑内都设有水井、粮仓,并饲养一些家禽家畜,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这座民居建筑中生活数月之久。由此可知,客家民居建筑不仅具有积极抵御的功能,还有主动抗击的特点,不仅能满足一时抵抗的要求,还能满足长期固守的需要,可见其防御功能的张力。

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指出:“从原始时代的树巢土穴到后来的村镇和城市,我们都可以看到聚居的存在和重要性——只有单个建筑的概念,而没有聚居的概念,似乎不可能完整地揭示历史上人类的建筑活动。”[16]客家先民举族南迁,合家而行,体现了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客家人也继承了“聚族而居”的传统,当面对异族人或盗匪的侵袭时,可充分调动团体的力量。汉民族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17]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8]的先进理念,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旧社会,常有恃强欺弱的事件发生,若得知某地同姓的客家人被外人欺负,大家立即闻风而动,无条件支援。从历史上看,客家人团结共事的精神是相当突出的,尤其是遇到重大的事件都是团结协作统一战斗。如广西博白县福龙田四角四楼围屋,位于新田镇的百赖村。1921年,土匪头目龙卅八到处扰乱,曾于次年对围屋的始建者陈广兴丢柬威逼,要送交白银一百两,鸦片五十两。否则移营到去,一扫清光。陈广兴为了使百赖村人能安全生产生活,免遭匪祸,一面迅速造炮楼,做好防御工事;一面用缓兵之计,派人回报龙卅八说:“白银正在筹集,鸦片已派人到云南采购,请稍等两样到手,即给你指定的人送去。”过了一段时间,龙卅八不见动静,立即带领数百名土匪前来威逼,高声喊道:“陈广兴,快把白银、鸦片交来,否则便把百赖村的财产抢个精光!”当时,城楼已经修建好,一切备战工作就绪。陈广兴立即带领众人开炮轰击,火炮铁砂打中了龙卅八匪首的马脚,马被惊吓逃窜,众匪徒也惊慌地四处逃命。客家民众的有效防御,保卫了族人生命财产安全。[19]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自古以来民风比较淳朴,汉、壮、瑶、苗等民族和睦相处,甚至“亲如兄弟”,各族之间少有冲突发生。客家人入桂后,土著居民与迁桂客家人之间虽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或摩擦,但相对于与发生在咸丰、同治年间极为惨烈的广东“土客大械斗案”来说,广西土客之间基本上维持了一种较和平交往的正常关系。由于广西“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人们不必为争夺土地而斗狠,再加上广西本土居民民风“淳朴而犷悍”,尊之则“淳”,辱之则“悍”。多淳朴好客之人,少“好勇斗狠”之士。这样,防御性极强的客家传统建筑便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客家人的团结精神历经千年沧桑淬励,早已深入整个群体的血液和骨髓。在千年万里的发展与融合中,客家人之间血浓于水,不离不弃。这个团结的大家庭来之不易,正需要团结友爱的精神继续维系。这也正是客家人坚持互相帮助,依靠团结奋斗,才有客家民居建筑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如今,客家民居的防御功能已经完全消失了,而客家民居所蕴含的客家人“聚族而居”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氛围似乎越来越浓厚。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0]人来到世界上,就不是孤独的个体,个体与他人必须构成群体的生活,才有乐趣,才有意义,才能延年益寿。因此,人们总是希冀和谐安定,反对动乱,也只有建立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社会才能繁荣发展,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凡是民族团结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就和谐、人民就幸福,而民族矛盾冲突不断的国家和地区,就会内乱、纷争不断,人们会因此流离失所,苦难深重。200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时,中共中央充分肯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21]从地方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利益角度出发,维护各地方人民群众的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客家民居建筑所体现的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范式正向世人展示了和谐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