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客家民居的价值

广西客家民居的价值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加强对物质性的广西客家民居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客家社会的团结,也会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进一步和谐。
广西客家民居的价值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第四节 广西客家民居的价值

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是客家先民聪明智慧与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广西最为宝贵而璀璨的物质文化及经济财富之一。在加强对物质性的广西客家民居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文化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客家社会的团结,也会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进一步和谐。

客家民居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都希望对自己所在地域的历史有所了解,更愿意感同身受去体验、去感悟与触摸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作为客家文化重要载体的客家民居,凸显了广西客家先民发展历程的文物遗迹,能予人以直观的感受。加上独特别致的客家风土人情,敦厚朴实的客家民俗民风等等,具有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激励性于一体,游人身临其境,不仅能从中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能获取教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观赏客家民居,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活跃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因而能成为广西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客家民居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已被广西各地的文化部门紧紧抓住,以发掘客家文化为契机,把客家民居建筑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地方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一项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工程。如贺州市莲塘镇仁冲村江氏客家围龙屋是广西客家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广西乃至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目前已被开放作为广西观光旅游的景点。2005年11月6日至7日,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及经贸洽谈会在贺州市举行,以客属恳亲大会和客家文化为纽带开放的广西贺州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据统计,2005年1—6月份,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到2007年,贺州市年旅游接待人数约300万人次,贺州也因此成为广西旅游的一大亮点。贺州文化部门在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又积极引导当地客家群众将其重新修缮,开发为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广西贺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较好地保护了文物,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还以此来全方位推动广西旅游事业的发展。这对广西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玉林市的朱砂垌客家围龙屋、陆川县的谢鲁山庄等客家民居建筑也已开放为旅游景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客家民居作为一笔宝贵的经济财富,充分开发它、、保护它、利用它,则可以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业界必然会注意对客家民居的保护工作,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客的面前,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广西客家民居数量多,而广西的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对于大量的文物保护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许多广西客家民居建筑因缺少经费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与保护而惨遭毁灭,如蒙山县的文尔“钟家大屋”,北流市塘岸镇,有几处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客家民居,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风貌。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客家民居建筑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人们了解客家民居的重要价值,认识客家建筑对广西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及其能带给广西社会的经济效益,使保护客家民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广西各个地方的民居建设趋于同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地方建筑缺少个性,不少地方的建筑似曾相识,几乎是千人一面,实在是大煞风景。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认为:整治城市千人一面的良方,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彰显本土文化特色。[34]只有将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完美融合的建筑,才符合“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文化理念。客家民居所呈现的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可为现今广西新的客家建筑、新的艺术创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令人欣喜和期待的是,为了落实博白县委、县政府“两扩”、“一江两岸”的发展构想,拉开县城发展框梁,加快县城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打造博白第一客家大县的这一品牌,博白县建设局委托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设计院进行了《广西博白文体中心、酒店、主要道路景观概念方案》的设计,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设计成果。如博白县“文体中心”的两场四馆均设计为圆形、椭圆形;而博白县的“四星级酒店”的顶峰标志也为客家围龙屋圆形状,可见设计师把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典型客家围龙屋建筑风格特色融入了其中。客家传统的方圆结合的建筑特色正是一种宇宙审美观的自然体现,其中,圆形象征广阔的天空,方型象征无边的大地,方圆结合,寓意“天圆地方”。古人云:“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35]围龙屋建筑造型内方外圆,方圆结合,正好象征天地宇宙。客家人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分子,同时又胸怀宇宙,这种广阔的胸襟正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战胜种种困难的动力源泉。随着建筑形式不断地走向开放性时,客家建筑的“围”在慢慢消解,作为生活场所建筑的“围”也在消失。虽然“围”消解了,但客家建筑格局上很强的“聚居”形式仍存在,体现了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还很团结的精神。由此可知博白现代“文体中心”和“四星级酒店”顶峰标志的设计融入客家方圆的建筑造型,不仅仅是表达客家人对自然宇宙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客家人团结友爱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深刻的审美文化内涵。广西博白县此次的规划设计很好的提炼了客家建筑的精髓,并大胆地运用于现代建筑之中,通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途径,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更重要的是发掘了广西客家建筑所展示的现代审美价值。

通过对广西客家民居的梳理和探析,了解客家建筑注重自然与生态的直接作用及影响,与整个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进而达到建筑所应具有的舒适、适宜的实用价值的建筑文化理念和审美追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时代风格,解读客家群体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肯定和赞扬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的密码,体悟到: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社会和谐稳定又是安居乐业的前提。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客家传统文化的许多现象都在消失,客家民居方面传统的围龙屋已不再是21世纪客家人主要的居住方式。然而客家民居建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推崇的团结协作、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价值指向,以及它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在安居乐业与社会稳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所趋下,做好传统文化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对推动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永远不会过时。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所说:“保护、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是客家之所急需,中国之所急需,世界之所急需。”[36]

【注释】

[1]殷晓玮:“东方古城堡——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文汇读书周报》,2008-06.

[2]罗钦文:《总书记春节看土楼 客家文化受瞩目》,中国新闻网,2008-02-18

[3]2011-04-14 17:17.来源:中国新闻网

[4]钟文典:《广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5]《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礼记·曲礼上》

[7]朱熹:《白鹿洞教条》

[8]《周礼

[9]《唐六典》卷23(佐校署)

[10]《史记·周本纪》

[11]《论语·学而》

[12]《荀子·礼论》

[13]《论语·尧曰》

[14]《论语·里仁》

[15]《论语·里仁》

[16]吴善平主编:《客家古邑·民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17]《荀子·王制》

[18]《孟子·公孙丑下》

[19]凌世耀、刘斯:《博白大观》,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7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1]广西日报 2008-12-20

[22]《孟子·心上》

[23]《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24]《庄子·天道》

[2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6]《诗经·公刘》

[27]《国语·周语》

[28]《论语·雍也》

[29]张耀祠:《张耀祠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0]《周易·系辞》

[31]《客家联盟·客家新闻·金圭塘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研讨会在博白召开》2011-01-10

[32]谭元亨:《客家文化论坛论文集》,广西博白,2006年11月版,第1页

[33]雷·查理斯(Ch.Ray):《客法辞典》,1911年版;见陈运栋《客家人》第一章《绪论》1988年版

[34]《中国青年报》2009-10-22

[35]《管子·宙合》

[36]2011-06-28 10:26:18来源:梅州日报网络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