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客家文化,尊祖敬宗

广西客家文化,尊祖敬宗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有序和谐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社会的伦理秩序。于是客家民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融入了一种浓郁的等级礼法、有序和谐的理念。因此,广西客家人把祠堂修建与修葺当做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内部纵横交错而秩序井然的建筑格局,是与客家人传承主流文化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认为只有遵循礼制,才能维护上下尊卑关系,才能使家族之间有序和谐。这种尊卑有序的宗族礼法观念在聚族而居的客家民居建筑根深蒂固。
有序和谐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一)有序和谐

儒家思想体系中,礼是社会的伦理秩序。儒家经典《礼记》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6]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孟子将人的社会关系分为五种:父子、夫妇、兄弟、君臣和朋友,称为五伦。人们处于五伦之中,负有不同的责任、义务:“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7]可见古代中国,首先是一个等级社会,讲究严格的等级差别。同时又是一个宗法社会,将等级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融入有血缘亲疏关系的宗族当中。《礼》曰“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样,大大小小的宗族都忠实守护着封建统治秩序。从此,尊卑有序的宗族礼法观念便在“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根深蒂固。中国又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以统百官,以谐万民”。[8]历代统治者便把礼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于是礼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上至宫殿,下至民居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民居建筑,也逐渐被处于宗族礼法社会中的人们赋予了新的涵义。《唐六典》:“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庶人,各有等差。”[9]可知住宅的建造已由个人的事情上升为国家的大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规制。从王宫府第到一般民居建筑,都体现出传统的儒家礼法思想。这种蕴含在民居建筑当中的传统文化,被汉族支系——客家人带到迁徙地广西。于是客家民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融入了一种浓郁的等级礼法、有序和谐的理念。

广西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精神的一种物化表现。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的类型,它们总体布局的特点总是以祠堂(或称公厅、厅下)为中心,形成“祠宅合一”的布局结构。祠堂分为宗祠和家祠,是家族祭祀祖先,商议众事,族长或家长实行宗法统治,族人“联宗”的重要场所。祠堂是宗族历史与荣誉的象征,是家族的标志。因此,广西客家人把祠堂修建与修葺当做宗族的头等大事。他们把祠堂建于房屋的中轴线上端,而其他建筑包括横屋、围屋、杂间等均围绕祠堂的左右,呈几何型分布。祠堂位于整座建筑核心的位置,所谓“居中为大”,表示至尊无上的地位。据贺州江氏的客家人介绍,每逢端午、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江家子孙便齐聚于此,拜祭祖先,大人小孩都必需参与。可见宗族礼法观念已深入客家人心,而客家人对祖先的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正体现了客家文化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传统礼制。

客家人崇尚礼节,尊祖敬宗的种种表现,源自于周朝中原传统与儒家文化。司马迁《史记》曰:“周武王为文王木主,载以伐纣。”[10]“木主”即木雕祖像,置于厅堂,作为敬拜的神位于年节祭祀。广西客家人保留了中原的遗俗,既具有强烈的尊祖敬宗的传统观念,又受儒家“慎终追远”的思想影响。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1]意思是慎重地对待父母的丧礼,敬重真诚的祭奠祖先,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日渐淳厚。荀子也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12]这种忠孝的浓厚情感,实则也是客家人宗族观念强、没有族群矛盾的传统表现。祠堂是祭祀之地,平时是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场地,但在祭祀的时候,却非常热闹。本村及附近村落的本族人都会齐聚到祠堂,不少远迁他地,甚至移居海外各国的子孙都会回到祖居地参加祭祀。举行如此隆重的祭祖仪式,一方面是客家人衷心表达崇祖之情,希望祖先保佑子孙后代;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来笼络族人的感情,实现宗族内部的大团结。广西客民居家建筑的这种“祠宅合一”的布局结构,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并没有因为族群经历多次的迁徙而丧失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反而造就了客家人更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广西客家建筑以一条纵轴线为核心,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以构成一组组相对独立的组合单元,而每一组单元内则通过大小不等的天井又构成若干个四合院小单元。这种内部纵横交错而秩序井然的建筑格局,是与客家人传承主流文化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这种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中,可以看出广西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就是一种以上下尊卑、等级有序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13]强调只有知天命,才能成为君子,而要成为君子,首先必须是“仁”者,“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4]将此引申到民居建筑上,则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5]即是说,人如果能居住在行仁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哪里还算得上是明智之举?可见儒家所强调的是要建立一种伦理有序的关系,以宗法礼制来体现。认为只有遵循礼制,才能维护上下尊卑关系,才能使家族之间有序和谐。这种尊卑有序的宗族礼法观念在聚族而居的客家民居建筑根深蒂固。广西贺州市莲塘江家围龙屋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除了上文所述的祠堂位于整座建筑物的核心位置,即处于整座围龙屋的地势最高处,尽显其尊贵地位以及门楼的屋顶设计成飞檐起翘,体现门第观念的等级布局外,在住室的分配上,也严格遵照尊卑次序来安排。江氏族人依照中原传统习惯,以东为尊,以西为卑。如江海清之父,娶有一妻一妾,各育三子,右侧厢房(东厢)为其妻及三子居所,自长至幼顺序居住;左侧厢房(西厢)为其妾及三子居所,亦按长幼依次居住。其后,所生各子再分别向外围及楼上住所延伸。总之,辈分越大住所位置越靠近厅堂乃至上厅,辈分小的则分住在靠近下厅的位置乃至外围。居住的原则,如同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们就坐后,其他人方可入座。晚辈要给长辈敬酒、敬歌、盛饭。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姓名,对长辈要使用敬语。宴会的出席、陪席,晚辈对待长辈的做法等都有固定位置,尊卑次序决不可乱。

实际上,客家人认为住宅的布局和设计已不仅仅从生活舒适方便为出发点,在儒家礼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三纲五常”、尊卑有序等礼制思想已深入客家民心,而住宅的格局与形式本身就是一个“修身齐家”,道德教化的场所。《黄帝宅经·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就是说,住宅不仅应当是天地之间阴阳之聚集交汇的平衡,人们物质生活的场所,而且还应是人们社会精神的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广西客家民居建筑的布局,遵从了中国封建宗法礼制秩序,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等、内外有差。这些封建大家庭的伦理道德礼制,不但是修身齐家必须贯彻的,同时也成了家宅建筑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儒家文化强调治国先治家,好的住宅配合人文教化,方可达到“家代安昌”。正是由于客家民居的修建重视传承儒家宗法礼制秩序的和谐,客家才能够在保存好自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异族文化的互动,尊重、吸收、涵化他族文化,极力营造一个和谐相处、充满多元文化氛围又极具礼制传统的乐居环境。这不仅是客家人对居住环境有着高层次的追求,同时也是为广西社会的族际关系构建了一个有序和谐的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