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的客家民居建筑

广西的客家民居建筑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居住方面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在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历经长期的辗转迁徙,为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条件而营建起来的。围屋是广西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物化载体。客家人构建房屋,重视地形与座向,先确定山形、水势等,然后确定整座建筑的地势,即宅基走势与周边地势,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居住方面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三)居住方面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在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历经长期的辗转迁徙,为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条件而营建起来的。它兼容了古代中原建筑风格和南方山地居民特色,比较全面地体现出客家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精神文化风貌,是客家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广西客家在社会环境、文化迥异的南方地区创建了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客家民居建筑——围屋。

围屋是广西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物化载体。“围屋”顾名思义就是被围起来的屋子,是广西客家人居住、祭祀、议事、生产、生活的场所。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巧妙地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广西贵港君子垌客家围屋群、合浦县曲樟乡、贺州莲塘镇、贵港木格镇等地的客家围屋,处处彰显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的特色。灵川江头村、长岗岭村、灵山大芦村、灌阳月岭村等建筑则带有明显的中原民居建筑特点。昭平黄姚、南宁杨美、平南大安等则是著名的古镇,而陆川谢鲁山庄、平南范家大院、武宣黄氏庄园等古宅大院,以其规模体量之大,建筑水平之高,享誉一方。

钟文典教授认为,围屋是广西客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走遍广西客家分布的城乡,没有类似福建永定、南靖等的圆形土楼,也少看到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客家人的五凤楼或方楼。”[32]这与广西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关。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壮、汉、瑶、苗等民族能够和谐相处,甚至“亲如兄弟”,各族之间少有冲突发生。客家人入桂以后,虽然土著居民与迁桂客家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摩擦,但相对于发生在咸丰、同治年间极为惨烈的广东“土客大械斗”案来说,广西土客之间基本上维持了一种和善交往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广西“地广人稀”的特殊环境,人们不必为争夺土地而斗狠;另一方面是广西本土民风“淳朴而犷悍”,尊之则“淳”,辱之则“悍”,少“好勇斗狠”之士。这样,防御性极强的客家传统建筑便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由于历史原因,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都分布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所以有“有山便有客”的说法。广西是典型的多山之地,客家民居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山而建。客家人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遵循了自然规律,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

房屋建造关系安居乐业的大事。客家人构建房屋,重视地形与座向,先确定山形、水势等,然后确定整座建筑的地势,即宅基走势与周边地势,使二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取向多取坐北朝南,坐西朝东或坐西朝东南,讲究依山临水,绿树成荫之处。客家人选地,多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定座向,而后选择吉日良辰,破土动工。凡立柱、安门、上梁,都要烧炮挂红,以祈吉利。新屋落成,再选好日子“进火”。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则设酒席以答谢。

在广西,无论是蒙山的钟家、柳江的曾家、北流的刘家、贺县的江家,还是广西其他地方的客家围屋,都是聚族而居的产物。“公厅”(厅下)是整座围屋的中心,从中心四向,房舍相连,互相通达,构成家族强大的内聚力和伦理亲情的向心力。房屋四周围墙环绕,有统一进出的门楼和监控全局的炮楼,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给家族成员一种同舟共济的安全感。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有玉林市的朱砂垌客家围屋、博白县的蔡氏民居、贵港市的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以及贺州市的江家大屋等。贺州市莲塘镇仁冲村的江家大屋始建于清光绪末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全部房屋占地20亩,建筑面积近7亩,大小房屋近百间。全部房舍,由前往后逐步升高,厅、廊、房布局连成一体,厅与廊通,高低相衬,迂回曲折,错落有致。楼房转角处设有炮眼,屋后有常年不干、水质甘甜的水井。现在居住的40余户人家全是江海清的子孙。

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社会和谐稳定又是安居乐业的前提。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客家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现象都在消失,客家民居建筑传统的围屋已不再是21世纪客家人主要的居住方式。然而客家民居建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凝聚的团结协作、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精神价值取向,确实是在安居乐业与社会稳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