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博白县客家民居建筑

广西博白县客家民居建筑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崇文重教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多属书香世家,可谓“衣冠南迁,书香门第”。客家建筑门楼屋顶的设计亦融入了崇文重教的思想,其中自家无功名的,门楼的屋顶不得设计成飞檐起翘;若有飞檐起翘,则称为大夫第,故又称为府第式。[33]祠堂即学堂或书房,从中亦可看出客家民居建筑已融入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具体措施和客家文化薪火相传的悠久历史。
崇文重教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四)崇文重教

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多属书香世家,可谓“衣冠南迁,书香门第”。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素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了鼓励后人刻苦学习,客家人为历代考取功名的人,在民居建筑物上立石旗杆或者立坊表。位于博白县新田镇亭子村的老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之一,其主屋及祠堂的大门前就设有两根石旗杆。此石旗杆长约5至6米,石旗杆用花岗岩石条凿成方形园状石柱,柱上雕刻各种图案,貌似旗杆,故名“石旗杆”。这些石旗杆多是考上秀才、举人和进士或四品以上的官职者,便可凿上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并雕有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物装饰品,不过秀才底座凿成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为八角形状。很明显它是客家人展现人杰地灵、崇文重教的一个标志,所谓“门前一对桅杆竖,表旌门第是书香”,“表其人,表其事,以昭示天下后世,亦表厥宅里之意也”。老屋的祠堂上设有祖宗神牌位,还有一块木匾,刻有“解元”。这也是客家人表明本门族已出功名的人,凸显家族人才辈出的荣耀,同时教育后代要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在客家建筑的大门上方,也常能见到各种牌匾,如“文魁”、“武魁”、“贡元”、“司马第”、“进士第”等等。客家建筑门楼屋顶的设计亦融入了崇文重教的思想,其中自家无功名的,门楼的屋顶不得设计成飞檐起翘;若有飞檐起翘,则称为大夫第,故又称为府第式。有进士头衔所建造的称为“進士第”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成才立业。客家建筑的设计如此注重文教,是客家人希冀族人能“知书识礼”,而对仕途的关注和对科举功名的追逐,使客家人形成了崇文重教的民风。

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说:“客家是这样一个民系,它首先是以高文化、高素质教育即‘崇文重教’而著称于世。”[32]客家重视教育全国有名,学校或学堂数量很多。通过宗族和宗祠创立学校,供子弟读书,在广西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相当普遍。如陆川吕氏道光初年即由族人捐钱谷或田产,以之出租取息,创办了“吕氏义塾”。与此同时,谢氏之族亦以同样的办法,创办了新村堡莲塘村谢氏义塾。光绪末年,废科举,兴新学以后,又创办了育才高等小学堂。钟氏宗祠也创办了开明高等小学堂。许多客家民居建筑的祠堂同时又是子弟读书的学堂。一位法国的天主教神父,目睹客家人以祠堂为依托,兴办教育的情况以后,十分赞赏地说:“客家人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祠堂,就是他们学校的所在地。全境有七八百个村落,就有七八百个祠堂,也就是七八百间学校。按照人口的比例来计算,不但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赶得上,就是与欧美相较之下亦不多让。”[33]祠堂即学堂或书房,从中亦可看出客家民居建筑已融入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具体措施和客家文化薪火相传的悠久历史

在广西客家宗祠、公厅等众多图文并茂的石刻与木雕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有关儒家为人处世的训诫,主张人和人之间要多一些尊重、理解、体贴、关爱,多一些诚信,类似于当今主流社会倡导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村规民约。这一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同时也是安家定国之本,不仅是初迁广西的客家人不忘这传统美德,使之成为安家之本,他们的子孙后代亦牢记祖宗的安家之训。他们把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尊老爱幼这些原则刻写在宗祠的墙壁上,让人们记在脑海里,付诸行动中,代代相传,延绵不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