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人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人

时间:2022-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安门广场,身着节日盛装,高擎红旗,手持花束,在欢歌笑语中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盼望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届时,毛主席将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召开,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们在五星红旗下宣誓就职。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现在庄严隆重的场合。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人

★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都各界30万人民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有电线通往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下的升旗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和54尊礼炮声中冉冉升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喜庆日子。清晨,旭日初升,霞光满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天安门广场,身着节日盛装,高擎红旗,手持花束,在欢歌笑语中等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盼望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届时,毛主席将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下午2时整,毛泽东步行来到中南海勤政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召开,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副主席和56名委员们在五星红旗下宣誓就职。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现在庄严隆重的场合。就此,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次会议。2时55分,中央人民政府全体领导人乘车经西华门来到天安门城楼下。当毛泽东主席和几位副主席踏上通往天安门城楼的100级台阶的时候,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张致祥,正面向通往城楼的入口处,双眼紧紧盯着向城楼攀登的中央领导人。他的任务是:当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把信号传递给军乐队。当时的条件很差,也没有报话机,他只好拿一块小红布作为信号旗,在城楼上的西角向军乐队总指挥罗浪挥旗示意,通知开始。(www.guayunfan.com)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

下午3时,当毛泽东主席跨上天安门城楼的最后一个台阶时,城楼上的张致祥立刻转身向广场上的军乐队总指挥罗浪发出了演奏开始的“信号”。当《东方红》的乐曲奏完三遍,毛泽东主席刚好走到天安门正中央。毛泽东有些动容,他的鼻翼微微翕动,泪水在眼窝里打着转转。他在竭力控制着自己,但他太激动了,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历史不会忘记,公元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人民群众簇拥着五星红旗,簇拥着天安门城楼,簇拥着领袖毛泽东。天安门城楼上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如春雷滚动。毛泽东情不自禁地俯身栏杆外,伸手招呼着群众队伍,面对麦克风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东方红》乐曲奏毕,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精神焕发的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以撼天动地、高亢有力的声音和特有的韵律,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正式成立了!”

天安门广场上海潮一样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响彻云霄,人们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中。

毛泽东转动升国旗电钮

3时10分,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毛泽东用他那指点江山、扭转乾坤的大手转动那枚电钮,旋转到“升”的位置上。瞬间,电流启动了有电线连接广场旗杆下的电动机,新中国的第一面巨幅国旗,在军乐队奏响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升得好!”毛泽东看着乘风而上的国旗,脱口高声喊道。这声音也通过麦克风传播了出去,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负责制作电动升旗装置的苏冶等人听到毛泽东这句话,顿时感到周身热血沸腾,欣喜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能让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将一面五星红旗在距旗杆几百米之外升到二十二米高的银灰色旗杆上的这一载入史册的壮举。毛泽东这简短的三个字“升得好”,是对中国革命事业胜利的由衷赞叹,也是对制作电动升旗装置工作人员的崇高褒奖。一年后,苏冶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五星红旗编织了他最后的一缕金丝。

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保存在中央档案馆的钢丝录音带,至今还能传出当年林伯渠主持大会的声音:“请毛主席升国旗”。保存了60多年的现场录音,今天依旧清晰如昨,最珍贵的是这盘带子没有经过技术处理,听起来如身临其境。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国旗

历史作证,人民作证,天安门广场作证。这一神圣的时刻与画面,将永远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天安门广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毛泽东的巨手中,升起了。翌日,鲜红的国旗即飘扬在了大河上下、大江南北,飘扬在了向全国大进军的钢铁洪流中。鲜红的国旗如同苍茫蓝天上的一片彩虹染遍了华夏故园,如同一团火焰燃起了民族信念。五星红旗在旭日中冉冉升起,映红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了!

在亿万人民的仰望中升起来了!

在华夏辽阔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在共和国万里蓝天上迎风招展!

她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她标志着新的共和国在这片古老土地上诞生!

她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元!

她标志着中华民族将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如何保证国旗准时顺利升起

当年,担负天安门广场布置任务的张致祥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升国旗是新中国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央的意见是这面国旗要由毛主席亲手升起。参加国庆大典的领导人都在城楼的主席台上,宣布由毛主席升国旗的时候,主席本人应该是在城楼上。那么,从天安门城楼到国旗杆仅算直线距离也有两百多米。让毛主席在升旗之前,来到旗杆下,既打乱了既定程序,也不现实。如何让毛主席亲手升起这面五星红旗呢?希望大家动动脑筋,多想办法。”

李强等人建议:“可不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上设一个电动开关,让毛主席按电钮自动升起国旗?”

“这个设想很好!可这么远的距离,能不能实现呢?”张致祥既兴奋,又不无忧虑。

“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年轻的工程师林治远说。

“治远,治远,看起来只有你林治远,治得了这远距离升旗的问题。”当时有人打趣说。

“年轻人就是要敢想敢干!”有人夸赞。

“好!先照这个方案准备。要抓紧设计,尽快施工。我马上把这个方案上报中央。”后经周恩来批准,采用了这个方案。

林治远之所以提出来试一试,是因为他曾看到国外报道过自动控制升降旗成功的例子,人家具体是怎么做的无从了解,国内更无可参照的成功先例。林治远当时只觉得既然外国人能做成,中国人也能行!可他并不清楚国外的升旗自动设施,大多只附设在旗杆上,并不需要解决远点控制与旗杆控制的连接问题。那么,在天安门上自动控制升降旗,面临的现实困难是,从广场旗杆下引出的电线,在穿过长安街、金水桥、天安门城楼时,既要隐蔽又要安全。林治远设计让电线从整修长安街道路工程时预埋的钢管中横穿而过,然后跨越金水河,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往上,再转至城楼中央,与控制开关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同时满足了不破坏城楼结构,又穿过金水河、长安街的要求。9月30日,附设在国旗杆上的电动升旗装置安装完毕。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旗飘扬

紧接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送到天安门广场进行首次预演。聂荣臻受周恩来委派,亲临现场检查验收。

电钮按下,国旗在电动马达的带动下徐徐升起。就在人们准备欢呼成功的时刻,国旗竟突然停住了。

原因查明,事故很快被排除了。但聂荣臻仍担心地问:“如果停电怎么办?”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采用了双路电源。”电工程师徐博文回答。

“两路电源从何而来?”聂荣臻继续追问。

“一路来自石景山发电厂,一路来自平津唐。”

“这么说,两路电源在升旗的一个短时间内,同时停电的可能性很小。但必须考虑到万一出现双电源同时停电的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你们是不是有应对完全停电的其他措施?”聂荣臻问。

张致祥回答,没有考虑没有电源的情况。

聂荣臻说:“既然如此,我建议再制订一套人工升旗方案,这样即使停电或电动装置失灵,也不至于在全世界关注下,出现不可弥补的失误。”

按照聂荣臻的指示,张致祥立即部署成立了人工升旗预备队,并由梁昌寿现场保驾。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9月30日夜晚,林治远、梁昌寿又做了一次试验。试验中,又出现了意料不到的新情况。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马达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自动停止运行,反而将一面试验用的红旗绞进了旗杆顶端的滑轮里,致使马达无法倒车,红旗也取不下来了。

这样的故障一时惊得林治远、梁昌寿冷汗直冒。此事干系重大,他们急忙报告上级。市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得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并亲自指挥施救。他打电话让消防队带云梯前来救援。消防队赶来了,可云梯虽高,仍比国旗杆矮了几米。

赵鹏飞又派人找来扎棚彩的兄弟俩。两人穿上铁鞋,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云梯顶端,再相对着攀到旗杆顶端,费力取出了绞在滑轮里的红旗。

林治远、梁昌寿立即动手检修,然后又反复试验,一直忙活到了10月1日凌晨,在确信不会再有问题之后才罢手。为杜绝再次出错,在取得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同意后,决定在升旗的时候,派梁昌寿守候在旗杆下。假如毛主席按动电钮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仍不停止,就由梁昌寿负责立即手动切断电源。 开国大典时刻,国旗成功升起,一切顺利正常。看到那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定格在22米高的旗杆上,在天安门开国大典指挥部里的工作人员和奉命站在毛泽东主席身旁协助升旗的开国大典升旗装置总工程师林治远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国旗准时顺利升起,确保了万无一失。

国旗成功升起,无疑是开国大典中最吸引人、最打动人、最具历史意义的瞬间。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盛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