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要对教师心悦诚服、致敬尽礼,然后重视他所传授的道业,在这之后才能促成人民皆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实现。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贤对此亦有诸多论述。尊师重道,是对于为师者发乎内心、备于礼制的虔敬。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怏,人有怏则法度坏。受师之教,必先建立“为学莫重于尊师”的学人意识。

——《礼记·学记》

释义:

首先要对教师心悦诚服、致敬尽礼,然后重视他所传授的道业,在这之后才能促成人民皆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实现。

点题: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贤对此亦有诸多论述。《论语》中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者,宣教之器也,意指可为天下师而正其道。《荀子·大略》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道出了师严而道尊的重要作用。尊师重道,是对于为师者发乎内心、备于礼制的虔敬。

链接:

《礼记·学记》——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荀子·大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怏,人有怏则法度坏。

《吕氏春秋》——

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延伸悦读: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对此亦有诸多论述。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为学莫重于尊师”,从“师道立而善人多”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从“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到“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莫不强调维护师道尊严的重要意义。纵观先贤之论,历览朝代兴替,便可知尊师重道不论于人、于家、于国,其影响之大足以比重于山岳。

然而如何维护师道,使人们对师者的虔敬和对道业的追求能够诚于心、显于行,能够泛于众、正国风?究其根本,实则一在为学者之崇道好知,一在为师者之德学并济。

“古之学者必有师。”受师之教,必先建立“为学莫重于尊师”的学人意识。为学者应知“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为师者传道于人,既要开其蒙、导其滞而使其明达,又须不误人、尽其才而令其趋善,实为至难之事。身为学生,如果不能以虔敬赤诚之心而尊师崇道,则无以报答师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受业为学之人来说,老师是其品质心性的修养者和追求真理途中的引路人,足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因此,为师者当时刻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勉励鞭策自己,将修德与进学并重,以言传与身教并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师者当德学并济而率先垂范,那么尊师重道、气正国兴的和谐治世实不远矣。

《荀子·大略》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友箴》曰:“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可见,师道存否关乎国运兴衰。对于吾国吾民而言,尊师重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风清气正、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