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恭敬奉持天下正理,并通过勤学好问而致知,使德行与学问能够既浩瀚广博又精深微妙,达到高深光明的境界,同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而增进新知,内心宽厚又尊崇礼仪。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由此可知,遵守礼制是君子修身而行中庸之道的通达之路。所谓遵行,指的是君子对于中庸之道的长久坚守。

——《礼记·中庸》

释义:

君子恭敬奉持天下正理,并通过勤学好问而致知,使德行与学问能够既浩瀚广博又精深微妙,达到高深光明的境界,同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温习已知而增进新知,内心宽厚又尊崇礼仪。

点题:

对于“中庸”二字,程颐释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对于这段话,朱子认为“尊德性”即为“存心”,“道问学”即为“致知”,“存心”与“致知”是修德凝道的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中庸》的这五句话“大小相资,首尾相应”,是圣贤启示后人“入德”的详尽方法。

链接:

《礼记·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延伸悦读:

“中庸”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以讲究辩证思维的“执两用中”,同时又是一个道德范畴,体现道德修养的方式方法。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为君子立身行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有君子之德,并且能够时刻保持中道,这就是君子的中庸。

如何判断君子是否达到中庸的境界?从性情角度,用“中和”作为标准,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为性情无所偏倚、符合节度。从行事角度,用“中行”作为标准。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这里提到的“中行”,即指待人处世能够遵循礼度、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同时能够因人因事而灵活变通的君子。

君子如何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好学。儒家认为人有“六言六弊”,而人之所以会有“六弊”,皆因其好“六言”而不好学。通过学习而格物致知,即为“道问学”,而《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是格物致知、实现“道问学”的系统过程。

慎独。君子的道德信念,不以时、地的变化而有所动摇,尤其在独处的环境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说的就是君子慎独的重要意义。

内省。内省是君子观照内心而进行的自我省察。君子常常通过自我反省体察内心是否有所愧疚,志向中是否有邪僻的念头。孔孟视内省为修身的重要途径,通过“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才能实现“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崇礼。礼,所以修身也,“修身,则道立”,又云“修道以仁”。可见礼、仁不可分,都是修身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遵守礼制是君子修身而行中庸之道的通达之路。

遵行。所谓遵行,指的是君子对于中庸之道的长久坚守。孔子对于中庸之道持十分执着坚定的态度,认为能够依中庸之道而行,不半途而废,即便“遁世不见知”,也无怨无悔乃可称为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