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丐尊(—)

夏丐尊(—)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丏尊的求学之路是在家境窘困中艰难进行的,无论在校还是家居,他始终发愤读书,如饥若渴。夏丏尊研究语文教学首先从课程入手。夏丏尊的课程观与现代课程论中关于设立广域课程的思想无疑是契合的。夏丏尊坚信,国文作为学校设置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品性和智力,尤其要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

夏丐尊(1886—1946)

魏 薇

img29

夏丏尊,浙江上虞人,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语文教育家。他从五四运动时期起,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在语文教育中极尽探索和研究,在当时曾被誉为始终献身教育、献身教育理想的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夏丏尊出生于一个衰败的商人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家人也支持他读书。先随塾师读经书,习八股,16岁考取秀才。不久八股被废,改为“以策论取士”,于是他便在家中自学《史记》、《前后汉书》、《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西厢记》等书。后去上海中西学堂读书,因为家境贫困,半年便辍学。18岁时在绍兴府学堂,亲聆革命志士徐锡麟的授课,受到旧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不久又因故停学。后向亲友借贷,赴日留学,攻染织工业,一年后再因学费无着被迫回国。夏丏尊的求学之路是在家境窘困中艰难进行的,无论在校还是家居,他始终发愤读书,如饥若渴。他虽没有从任何学校毕业,没有一张文凭,但“学问要学生自求,人要学生自做”这种信念是他日后在语文教育中颇有建树的动力。

夏丏尊研究语文教学首先从课程入手。他深感传统国文教学把学生囿于课堂上,囿于书本上,“只从国文去学国文”的弊端。指出这样长此以往,师生双方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有在国文课本里面才能学到国文。其实,国文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着的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来学国文,才是根本,才能把国文学好、学活。夏丏尊的课程观与现代课程论中关于设立广域课程的思想无疑是契合的。

在国文教材的编写和处理上,夏丏尊认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学科”,应特别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选读的范文应“或是含着什么问题,或是记着什么事理”,让学生学习这些范文时要同时学习思想推理,学文章的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头脑逐渐充实起来。但他同时还认为,在教学中“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文字的内容是有吸引人的力量的东西,我们和文字相接触的时候,容易偏重内容忽略形式”。他主张在教学中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就要让学生在对一篇文章兴奋、流泪、厌倦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用冷静的头脑对文章再读再看,求得语言文字上的种种格式和表达方法。应该说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始终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又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在理论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要在教学中实践这一思想,突破口还在于广域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法有效?夏丏尊坚信,国文作为学校设置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品性和智力,尤其要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他进行了多方的探索和实践,最终他悟到一种契机,就是训练语感。他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灵敏感觉。他认为不同的人,受自身知识经验的制约感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相比起来,教师比学生经验多、能力强,对文字的感觉必然要比学生正确得多,也灵敏得多。因此,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自己努力修养,对于文字,在知的方面,情的方面,各具有强烈的语感”,在教学中把自己在语感方面的所得所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接近教师的“语感”,受到感染,得到深刻印象。夏丏尊的这一教学观对语文教学可谓影响深远,后来,叶圣陶曾专门著文阐发这一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