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丏尊的主要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实践经历

夏丏尊的主要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实践经历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丏尊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与叶圣陶、朱自清齐名。在教育实践中,夏丏尊始终践行着“爱的教育”。夏丏尊是“爱的教育”的引入者,把《爱的教育》当作建设学校的蓝图,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着这一理念。

夏丏尊(1886—1946)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前二十年,他以教学实践为主;后二十年,以写作、编辑为主,始终以为青年学生、语文教育服务为中心。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格教育”“情爱教育”“语感论”“理解与鉴赏”等教育观点。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与叶圣陶、朱自清齐名。

一、夏丏尊主要语文教育思想

(一)人格教育与情爱教育

(1)“以人为背景”的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观察反思学校教学的现状,诸如读书的“实利实用主义”“学店式教育”,夏丏尊有诸多担忧,多次感慨“中国的中学校本身已在暴露着空虚与破绽”(《悼一个中学生的自杀》),在《近事杂感》中也感慨“现在学校教育的空虚,只要有良心的教育者和有良心的学生都应该深深地感受到”,同时他也积极寻找解决途径。1919年,夏丏尊发表了文章《教育的背景》,提出教育应当和艺术一样不能离开背景,“没有背景的教育也不能叫做教育”[3]。他认为“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当然应当用人来做背景”。指出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教师的角色也并不只在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正直的人格。

(2)各个时代状况不同,教学的内容也不同,夏丏尊倡导教育界也该开眼看世界,“一味的保守因袭,便有不合时宜、阻止进步的流弊……若食古不化,拘泥了这个过程,这就是于现在生活无关系的用法,这种教育就是无背景的教育”,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背景》)

(3)以“教育者的人格”为背景的教育。教育除了以上两种背景之外,还需要第三种背景,即教育者的人格。在教育实践中,夏丏尊始终践行着“爱的教育”。他认为教育者必须自己具备相当的人格,才能使被教育者心悦诚服,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只靠规则是靠不住的”。在另一篇文章《读书与冥想》中他将教师应对学生的手段划分为:教育和教训两种,“教育是积极的辅助,教训是消极的防治”,两种手段都依靠教师的口舌实现,“教师除了这笨拙的口舌,已没有别的具体的工具了”,因此要重视人格感化的作用,良好的人格似一种魔力,在潜移默化中将善的好的传给受教育者。他相信,“同是一句话,因说话者人格的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比如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人格上的引导,学生只能习得知识,而无所谓精神的提高。

(4)人格感化的途径——情爱教。1920年,夏丏尊始得《爱的教育》日译本,“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在翻译或阅读时,仍是眼睛湿润。因为“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反观周围现状,学校教育“真空虚极了”,外在的制度方法“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内容既空虚,而且变动极多”,“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如果将教育比作“池”,那么情、爱就是池中之水,如果没有情爱,教育“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所以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者要践行情爱教育,把学生当自己孩子,注入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夏丏尊是“爱的教育”的引入者,把《爱的教育》当作建设学校的蓝图(叶至善《序译林版〈爱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着这一理念。

(二)关于国文课程的学习的建议

下面将从阅读、写作、自学几个方面具体说。

1.关于阅读

(1)阅读范围

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一文,强调要“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虽然国文课的选文占用了学生学习国文的大部分时间,但是,要注意发散,以点带面,以一篇文章带出多篇文章,甚至多本书籍。可以阅读这三类书籍:“关于文字理法的书籍;理解文字的工具书籍;文字值得阅读,内容有益于写作的书籍。”

除了中学生,针对青年、普通大众又给出了阅读范围的建议,以求改变“读书是实际生活以外的消遣工作”,书是“唯一的求学的工具”这两种错误观念,他建议说:“把阅读的范围,分成三个:一是关于自己的职务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书应当成为“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读书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该读些什么书要依了生活来决定选择”,读书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人为本。

(2)阅读方法

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阅读方法也各不相同,用对了方法才能使阅读成为有效率有益处的事情。夏丏尊结合当时的中学课程标准,把阅读的方法划分为精读与略读,说明了什么需要精读,如何精读;而什么是可以略读的,以及怎样略读。他说:“略读目的在于理解,在收得内容;精读的目的在揣摩,在鉴赏。我以为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该注重于精读。分量不必多,要精细地读。”

2.关于作文教学

(1)写作首要:真实明确

(2)正确的作文态度

(3)写什么与怎么写

二、夏丏尊的语文教育实践经历

(一)教学实践

在夏丏尊的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中,先后执教于师范、中学、大学课堂,传授知识、教以方法、关心成长,实践着“爱的教育”之理念,因此在他逝世后,马叙伦先生为他题写了这样两句墓志铭:“志屏绅冕,教卒其身。教惟以爱,众归如春。”

1908年,受校长经亨颐之聘,夏丏尊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通译助教,为日籍教师做课堂翻译,讲义翻译。先后与鲁迅、陈望道、许寿棠、刘大白、李叔同、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等同事。1913年,见学生国文程度差,主动担任国文教员。后又自告奋勇地担任了舍监。

1921年,回到家乡春晖中学教授国文。在此期间,创作出了著名散文《白马湖之冬》。1923年,将意大利一本小学生日记形式的小说《考莱》,结合英译本和日译本,翻译成中文《爱的教育》,引入了“情爱教育”这一理念。

1926年,应陈望道的邀请,任复旦大学中文教授。1927应郑洪年之聘,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1930年后,工作重心向编辑、写作转移,但仍然为中学生的教育呕心沥血。

(二)写作、编辑实践

(1)1926年,由夏丏尊、叶圣陶、胡愈之等人策划,由章锡琛出面,在上海成立了开明书店,并创办了《开明少年》。夏丏尊任编辑所长。出版物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因为他们是社会中坚力量,出版范围主要是学校教科书和青少年课外读物。

(2)1926年,他和刘薰宇合作出版了《文章作法》,书中主要讲述了五种文体,即记事、叙事、说明、议论、小品文的基本常识和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多年后又出版了《文章讲话》,内容有新作,也有旧稿,着重从形式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欣赏文章的美,讨论文章的表达方式。

(3)1930年,夏丏尊和叶圣陶合作创办了《中学生》杂志,并担任社长。在《发刊辞》中,夏丏尊谈起创办缘由目的时,说道:“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4]

(4)1933年,他与叶圣陶合作完成《文心》一书,通过七位老师和八个学生的活动、对话、演说,以故事的形式来传授关于中学生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富有理趣,又不乏情味。

(5)1934年11月,夏丏尊同叶圣陶、陈望道、宋云彬合编出版了《开明国文讲义》,用“文话”形式,讲授了关于阅读、写作、鉴赏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文话”结合选文,帮助自学。此套书可以说为后来《国文百八课》奠定了基础。

(6)1935年,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国文百八课》这套国文教材,原订出版六册,每册18课,共108课,后因为抗战爆发并未出齐,总共只有四册,不能不感遗憾。这套教材是最早迈出了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步伐,尝试用文章学的系统,以知识为框架,使教学成了有条理、有步骤的有机整体,对后世教材编写影响很大,是20世纪30年代最有特色的语文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